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当代地震史上中国是全世界注目的中心。这是因为中国是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海城7.3级地震的国家,又是未能作出象唐山那样人口稠密地区强震的短临预报而震惊世界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1303年洪洞地震的赈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君丽  光春云 《中国地震》2004,20(3):319-32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特别是数次历史大震,危及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封建国家的统治,因而历代封建统治都将“荒政”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了一系列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这些举措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对当今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回顾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救灾与赈灾过程来探讨古代的防灾减灾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震前地温异常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地温异常的一个实例华昌才,周小来,卢红艳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8北京邮电大学众所周知,地震发生前,震源及周围地区的地球物理场要发生变化,电、磁、地热、应力等有关的物理量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某种特殊变化,其中地...  相似文献   

4.
金星宇 《地球》2014,(6):36-39
土地是农业文明的根本,而农业文明正是中国绚烂文化的摇篮,自古以来帝国的兴衰、朝代的更迭、文明的进步都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这块特定的"土壤"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这不仅体现在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本身也反过来加强了农业文明在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欧共体地震合作研究项目王培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欧洲是近代地震学的起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地震学家,为地震学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现在仍有一批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在欧洲工作。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遥测地震台网大震告警系统──几种地震触发告警设备的介绍与比较田红庄(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震触发告警系统是每一个功能齐全的遥测地震台网接收中心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通常,这样的系统包括中长周期和短周期两种地震告警系统。由于地...  相似文献   

7.
地幔对流(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对流(讲座)李荫亭(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引言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与发展一直同地幔对流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地幔对流研究已成为当代地球科学中的一个基础性课题。板块构造学说的驱动力问题是目前地球科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国际地...  相似文献   

8.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小军  赵凤新 《地震学报》1997,19(2):212-215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李小军赵凤新胡聿贤(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场地条件生命线系统地震动场相位差谱重要性极高的生命线系统工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空间分布与延伸性.在同一次地震下,这类结构各部分受到的地震荷载将不同....  相似文献   

9.
ULF和VLF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ULF和VLF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与研究袁家治,高桥耕三,钱书清滕绳幸雄,赵华兴,任克新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日本东京184日本东京通信综合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日本筑波305日本筑波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大理67...  相似文献   

10.
遥测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信号预处理器王琳,李廷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前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已成为地震台网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台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在1982年建立了以国产DJS-1...  相似文献   

11.
鄂霍茨克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西太平洋北部的边缘海鄂霍茨克海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如海底地貌与沉积情况,海底挖掘的探查工作与成果,热流测量与岩浆活动研究,地磁场与重力场分布特征与深部物质运动的分析以及油气资源勘探等方面作了调研与论述,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根据菲律宾海的演化,指出菲律宾海板块的特点:以俯冲边界为主,易于产生形变.将理论结果与地球物理、地质以及GPS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及边界有明显形变.讨论了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指出其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分段性.在南海海槽一带有较强的挤压,在琉球海沟一带由于两板块耦合较弱及冲绳海槽的开裂,没有形成对东亚大陆的挤压;台湾附近两板块碰撞,对中国东南形成较强的挤压;在菲律宾群岛一带形成两板块间的复杂变形带,使两板块间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地球物理场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海是祖国的神圣国土,它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中国海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权益.而在维护主权和权益的斗争中,核心问题是海底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地球物理方法是认识海底矿产资源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概述了过去50年中国海地球物理场的数据采集与编图工作,经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所取得的基本认识、油气勘探在四大海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反射地震通常用于调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勘探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近期研究表明多道反射地震方法也可以对水柱的热盐细结构成像.中尺度涡与内波是重要的物理海洋现象,但是常规的物理海洋调查是在间隔若干公里的离散测站上进行的,水平分辨率较低,因此对中尺度涡的结构与内波的横向分布了解较差.本文利用在大西洋东部、南海采集的地震数据给出了低频反射地震可以对中尺度涡与内波清晰成像的新的证据.反射地震方法较传统海洋观测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的水平分辨率和短时间内对整个海水剖面进行成像方面.从地震剖面上,能够清楚地观测到中尺度涡、内波造成的反射特征变化,从而有助于改进对能量在不同尺度的海水运动之间传递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Echinoderms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structure of marin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They are sensitive to excess absorption of CO2 by the ocean, which induces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ocean warming. In the shelf seas of China, the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has a faster warming rate compared with the mean rate of the global ocean, and the apparent decrease in pH is due not only to the increased CO2 absorption in seawater, but also eutrophic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ssociated changes in the diversity of echinoderms and their roles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seas of China.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of 77 case studies in 51 papers to examine the changes in the contribution of echinoderm species richness to the macrobenthos in the shelf seas of China since the 1980s. The relative species richness (RSR) was considered as the metric to evaluate these changes. Trends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declines in RSR in the shelf seas of China,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1997 to 2009. Compared with the RSR before 1997,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ean RSR were found after 1997, except in the Bohai Sea. In addition, relative change in the RSR of echinoderms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macrobenthos led to more changes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their respective biomasses. Our results imply that changes in species richness may alter the macrobenthic productivity of the marine benthic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用德国产的微型温度传感器和自行研制的重力取样器组装成海底热流探针,并用该设备在中国南海北部开展了海底热流测量,这是国内首次独立开展此项工作,也是我国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法的新尝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以及与1985年中美合作获得的西沙海域地热流测量剖面数据对比,表明测量数据可靠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项工作的成功,将有助于地热流测量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高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海洋地质基础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冯伟  钟敏  江敏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562-1570
本文在考虑洋底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利用2003~2008年融合多颗卫星的测高资料估计了全球和中国近海的海水热含量变化.顾及洋底压力(OBP)变化以及热膨胀系数随海水深度变化的影响,提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对中高纬度地区热含量变化的估算精度.在OBP变化较为明显的北太平洋区域I(30°N~50°N,170°E~190°E)、南印度洋区域II(40°S~60°S,100°E~120°E)和南太平洋区域III(40°S~60°S,100°W~120°W),改进方法的均方差较传统方法分别降低了16.3%、60.5%和48.4%.同时研究表明,卫星测高的精度以及盐度变化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热含量估计精度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近海地区,东海和黄海的热含量主要表现为周年变化;南海区域的热含量除周年变化外,还存在半周年项和年际变化项,且南海的海水热含量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莫霍面和居里面是认识深部过程重要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界面.为了进一步理解南海深部构造活动与洋盆扩张的关系,本文以OBS剖面和深反射地震剖面作为约束,对卫星测高重力异常进行海水、沉积层影响校正,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消除局部密度体的重力影响,获取了反映莫霍面起伏的重力异常,并利用双界面模型重力场快速反演方法计算得到了南海地区莫霍面深度值.通过与居里面起伏的对比研究,发现南海莫霍面和居里面整体均表现为"洋盆浅、周缘深"的菱形特征,两者在洋陆转换区呈现明显的窄梯级带特征,反映了南海扩张期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减薄、南北向构造拉张作用等深部构造过程.洋盆莫霍面和居里面的西南向楔形形态是对南海由东向西渐进式扩张的深部构造响应.洋盆南部莫霍面浅于北部,这与扩张中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特征一致,而洋盆居里面南深北浅的特征则可能与洋盆的简单剪切扩张方式以及洋盆北部的岩浆活动更活跃有关.南海地区莫霍面和居里面呈现交错叠置关系,南、北陆缘表现为明显的深部构造差异,说明南海为非对称式扩张.北部陆缘区居里面深度浅于莫霍面,而洋盆区和南部陆缘区居里面深于莫霍面,这与南、北陆缘性质的差异和南部陆缘复杂的中-新生代俯冲碰撞等构造演化相关,而洋盆区居里面深于莫霍面的现象推测与大洋上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导致的岩石磁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山-绍兴、铅山-宜春等断裂带作为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这种认识目前已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这条边界结合带向东延伸入海之后的位置与去向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黄、东海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空间重力数据、布格重力数据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利用方向导数等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区块.结合研究区的磁力与地质资料,利用各种成图、成像技术,形成一系列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认为:该结合带的位置有可能比传统认识中自长江口至大黑山群岛的位置更向南一些,在杭州湾-长崎、对马海峡一线,并呈现向北略微凸出的弓形.边界结合带在深度上属于深大断裂带,一直可以追索到上地幔的顶部.与中朝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相比较,本条结合带的踪迹不是十分清晰.表明加里东运动之后,该结合带的运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文博  邓明  谭捍东  金胜 《地震地质》2001,23(2):131-137
几年以前 ,我国尚未独立开展过海洋电磁探测 ,没有获取海洋岩石层电性资料的技术手段。然而 ,地下岩层的电性参数较之其他物性参数能更好地反映岩石的性质以及岩石所处的物理状态 ,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是把仪器布置在海底 ,采集海底大地电磁场数据 ,从而研究海底以下不同深度上介质导电性的分布规律 ,达到了解地下不同深度地质情况的目的。经过两年的努力 ,我们已基本实现了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