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控制连铸管坯的凝固组织,改善铸坯质量而对它进行电磁搅拌。对36炉近1400余吨20~#钢连铸管坯进行了电磁搅拌试验,并对连铸坯和轧材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经电磁搅拌的连铸管坯比未经电磁搅拌的连铸管坯,凝固组织改善,残余缩孔和中心偏析减轻,轧管成材率提高,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林守连  唐新力 《连铸》2003,(2):8-9,14
对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优质碳素结构钢连铸方坯质量的工业性对比试验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搅拌参数可较好地改善连铸坯的中间裂纹、中心裂纹、边部裂纹。  相似文献   

3.
牛锡云  刘树海 《连铸》2007,(3):43-45
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改善优质碳素钢连铸小方坯质量的工业性对比试验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搅拌参数可较好地改善连铸坯的中心裂纹、中间裂纹、中心疏松、缩孔、角部裂纹和中心碳偏析.  相似文献   

4.
应用磁流体力学,结合数值模拟,对不锈钢连铸二冷区电磁场搅拌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连铸过程中的电磁场与钢水流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电磁搅拌是控制和改善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组织的有效手段,合理的电磁搅拌控制参数如下:当电流为600~800A,频率为8~12Hz时,坯壳内部钢水流动速度达到0.6m/s时可以显著提高连铸坯搅拌区域的等轴晶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结晶器电磁搅拌在矩形坯连铸机上的应用.采用内置式结晶器电磁搅拌后,连铸坯低倍组织大为改善,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电磁搅拌已经成为连铸工艺中改善铸坯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相较于传统的三相交流电磁搅拌(EMS),基于烧结钕铁硼材料的旋转永磁体搅拌(PMS)具有磁感应强度较大、电能消耗低、结构较简单等优点。主要对比了电磁搅拌和永磁搅拌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永磁搅拌在方坯连铸结晶器和凝固末端的应用现状;结晶器内永磁搅拌有效改善了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表面小孔缺陷明显减少,改善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碳偏析;而应用于高碳钢连铸凝固末端,随着永磁搅拌磁体转速的增加,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明显降低,同时吨钢电能消耗仅约为传统电磁搅拌的15%。  相似文献   

7.
在邢钢小方坯连铸机上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国产化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的最佳参数,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连铸坯碳偏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了铸坯碳偏析现象,有效改善的最小电流为350 A,电流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电流强度对铸坯中心偏析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水平连铸管材常产生晶粒粗大、壁厚不均匀、表面裂纹、气孔等缺陷。为改善连铸铜管的质量,在水平连铸装置中配置了电磁搅拌器,并在连铸外径80 mm、壁厚12 mm的紫铜管的过程中向电磁搅拌器通入80~190 A工频电流对熔体进行电磁搅拌。检验了铜管的组织、表面质量、壁厚均匀性和电导率,并与未施加电磁搅拌连铸的紫铜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施加了电磁搅拌,紫铜管中的气孔等缺陷明显减少从而致密度提高,表面裂纹消除,壁厚差不超过±0.5 mm。随着电磁搅拌电流的提高,紫铜管组织由粗大的柱状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未施加电磁搅拌连铸的紫铜管氧含量为0.029 1‰,而施加由190 A电流产生的电磁搅拌连铸的管坯氧含量下降到了0.006 0‰,电导率则从98.214%IACS提高到了100.72%IACS。  相似文献   

9.
毛斌 《连铸》1999,(5):36-42
方坯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总的说已相当成熟,对改善铸坯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连铸技术的重要一环。但在具体配置和实际运用这一技术时,仍然会产生一些问题,从而影响电磁搅拌技术的有效运用。本文根据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广大连铸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介绍结晶器电磁搅拌在R5m小方坯连铸机上的应用情况。采用内置式结晶器电磁搅拌后,连铸坯低倍组织大为改善,质量明显提高。拓宽了小方坯连铸机生产的钢种。  相似文献   

11.
薄板坯水平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轻或消除薄板坯水平连铸的宏观偏析、疏松和夹杂等凝固缺陷,探讨了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凝固组织和成分均匀性的效果以优化连铸工艺.用水银替代高温金属熔液进行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磁场和电流的施加方式和分布,水银搅拌(流动)的流态和流速,以及与搅拌电流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连铸生产中铸坯凝固缺陷的现状,从过热度、结晶器电磁搅拌、拉坯速度、二次冷却强度及配水制度、二冷区电磁搅拌、末端电磁搅拌、凝固末端压下制度、矫直辊安装精度等影响连铸坯中心偏析、缩孔、缩松及凝固裂纹等缺陷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各因素对连铸坯凝固缺陷的影响规律,阐述了为改善连铸坯凝固质量的工艺参数调整要点。近年来,国内很多钢铁企业根据现场的生产条件,在改善连铸坯内在质量、提高连铸坯生产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满足国内高端制造对高品质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亟需行业科技工作者结合冶金凝固原理对连铸工艺开展进一步的精研细究,进而制造出高凝固质量的连铸坯。  相似文献   

1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电磁连铸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l2O3 Al3Zr)p/Al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半连铸过程施加低频交变电磁场进行搅拌,改善增强颗粒在基体内的分布状态,并在结晶器初始凝固区域施加高频电磁场实现软接触连铸以改善铸坯的表面质量.SEM分析显示:施加电磁搅拌后凝固组织致密,颗粒增强相的数量增加,颗粒细化、分布趋于均匀.施加的高频磁场使得单纯使用电磁搅拌产生的表面粗糙现象消失,铸坯表面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田汉蒲 《连铸》2009,(5):34-37
对水平连铸电磁搅拌(S+F—EMS)冷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冷却水系统改造后保证了电磁搅拌的正常运行,改善了铸坯的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板坯连铸二冷区采用电磁搅拌能够有效地改善铸坯品质,如提高等轴晶率等.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对连铸板坯二冷区辊式电磁搅拌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两组辊式电磁搅拌器的间距为5辊间距(1 200 mm)时,三环式搅拌方式优于双蝶式;当两组辊式电磁搅拌器紧邻(0 mm)时,双蝶式搅拌优于三环式搅拌.  相似文献   

16.
张文基  李峰 《连铸》2001,(2):30-31
江阴兴澄钢铁有限公司新建成的一条年产60万t,四位一体短流程特钢生产线,连铸连轧一火成材(热送或冷送),要求连铸坯表面质量高,为此采用了结晶器电磁搅拌和结晶器液面控制技术。本文通过实地采集的数据,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安装位置,结晶器液面控制改善连铸坯表面 和内部质量的效果,以及连铸坯热送连轧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耿明山  韩庆礼 《连铸》2013,32(6):43-49
运用ProCAST软件对连铸方坯凝固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同时利用CAFE模块对连铸坯凝固组织进行预测,模拟结晶器有无电磁搅拌条件下连铸坯凝固组织。仿真结果表明,电磁搅拌明显缩小柱状晶区、增大中心等轴晶区;对结晶器有无电磁搅拌条件下实际生产的连铸坯组织对比分析,证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围绕汽车后桥齿用22CrMoH钢,通过开展连铸正交试验,优化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工艺,改善连铸坯横截面成分偏析,在轧制过程中采用大压下量的开坯轧制工艺,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多道次大压下量变形轧制,促进圆钢心部组织动态再结晶,从而改善齿轮钢热轧圆钢一次带状组织,改善汽车后桥齿轮热处理变形.采用上述工艺技术制备的重载汽车后桥...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齿轮钢材质量,采用原住统计分布分析、钻点取样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改变连铸结晶器搅拌工艺所生产的20CrMnTi钢连铸坯中C、Mn、Cr等合金元素的分布情况,得到了表示合金元素分布的二维、三维分布图,以及可定量表征材料均匀度的统计偏析度,从而对连铸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其它生产工艺参数稳定的情况下,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400 A,频率为2.5 Hz时,生产的连铸坯合全元素偏析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李华刚  连井涛 《连铸》2016,35(6):54-57
2009年以前宝钢连铸电磁搅拌一直引进外方技术,从2009依靠宝钢研究院完成6CC铸流辊式搅拌科研项目,科研成功后由宝信软件进行6CC技改,宝钢连铸电磁搅拌走出了一条自主集成的成功之路。通过近几年科研研究及工程应用实践中,宝钢已全面掌握连铸电磁搅拌装置系统内的电磁搅拌本体、冷却水系统、低频专用电源、控制系统及对外抗干扰系统的五大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