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州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州市江北城区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构建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江北城区感潮河网在景观生态补水和外江潮位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河道污染物在内河中的迁移情况。模型成果可实现江北城区河网水系景观生态补水的合理配置,为更好地改善福州市城市水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埭头溪流域属沿海季节性雨源型城市感潮河流,存在旱天污水直排、雨天污水溢流、生态基流匮乏、底泥淤积等诸多水环境问题,导致其水质恶化严重,水生态系统受损,水环境容量不足。为彻底解决埭头溪流域水环境问题,在进行污染物来源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从减少入河污染和提升自净能力两方面着手,提出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生态修复和旁路净化的治理方案,构建了从源头到末端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探索了沿海季节性雨源型城市感潮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规划设计的思路。该工程总投资为344 556万元,现已完成包括污水厂扩建、截污管道、底泥治理、补水管线及生态修复在内的多项工程,水环境治理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上海滨江临海,地处太湖流域尾闾,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防洪、除涝、水资源调度、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等。这张网是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防灾  相似文献   

4.
上海滨江临海,地处太湖流域尾闾,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防洪、除涝、水资源调度、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等。这张网是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防灾减灾和水运及水景等的基础设施。如何适应城市化进程,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规划保护好水网,  相似文献   

5.
借助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相关规划和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水环境研究的主要手段。根据福州市左海-西湖浅水湖泊群的紊流扰动及相互作用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对湖体现状情况下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研究,提出了改善水体水动力和水质的工程整治方案,并研究了不同整治方案对湖体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效果,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因素,最终确定了相对最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浅水湖泊的水动力和水质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尤洋  李占斌  李鹏 《山西建筑》2007,33(21):3-4
指出潮河是密云水库支柱水源,潮河的水质关系到北京人民的身体健康,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法”对潮河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河上游水质状况良好,适合作为城市水源地水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日益完善,深圳湾流域污染减排成效明显,COD、氮、磷等污染物削减逐年递增。但由于深圳湾为半封闭感潮海湾,水体交换不畅导致水环境容量极差、底泥污染物释放等因素导致目前深圳湾海域水质仍然堪忧。基于深圳湾水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远期改善深圳湾海域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大官塘水库为例,应用MIKE 21水环境模拟软件,建立水体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库区水流及水质条件,将数值分析结果转译为水环境景观设计的科学基础,提出强化库区水动力、提升水质的水域空间设计总体策略,并对规划方案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水域空间形态、布设水工设施,可有效提升整体水动力水平;通过合理配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构建高效植物生态系统,可有效提升湖区水质,降低大官塘水库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的风险,从而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景观效果提升的耦合统一。此次研究探索了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指导下集成水景观空间规划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湖库型水体景观综合生态规划方法,可为今后类似的项目实践提供建设思路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某感潮河段水闸为例,用经验公式进行了调洪演算和纳潮演算,根据洪水和潮水遭遇,采用24h交汇法估算了闸上最高水位,为堤防工程和水闸设计提供基础参数,同时为改善水质并满足养殖需求,进行了水体更新计算,计算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18)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地区的河流面积逐渐减少,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除了具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自动净化城市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城市文化和历史财富等作用。以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河道整治为例,工程采用流域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湖体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使得月牙湖水质稳定四类水,部分指标达到三类水,本文深入剖析生态修复对水质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