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 方法 择期在侧卧位下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5岁~65岁,体重50 kg~90 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2例),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神经阻滞.记录患者入室、切皮前、切皮、术中30、60、90 min时、拔管后30 min时的心率(HR)、有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术中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艾司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的应用情况;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恢复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镇痛药应用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切皮时HR、MAP、七氟醚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8±11)次/ min和(63±7)次/min、(86±15) mmHg和(69±10) mmHg(1 mmHg=0.133 kPa)、(1.28±0.2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和(1.08-0.20) MAC、(0.54±0.08) μg/kg和(0.34±0.06) μg/kg(P<0.001).A组和B组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拔管时间、术后PaCO2分别为12例和2例、(13±10) min和(7±4) min、(44±3) mm Hg和(42±3)mm Hg(P<0.05).A组和B组在恢复阶段的疼痛VAS分别为(4±2)和(0±2)(P<0.001).两组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提高肩关节术中的麻醉质量,减少术中血压波动、麻醉性镇痛药和短效降压药的应用,缩短拔管时间,有短时术后镇痛效果,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15例,麻醉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使用过程中实施单肺通气,术中监测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单肺通气后12例脉搏氧饱和度(SpO2)一过性下降,未做特殊处理。麻醉时间(130.5±36.6)min,手术时间(121.6±32.9)min,CO2气胸时间(108.4±37.5)min,气胸后30 min患者血压MAP(71.1±11.5)mm Hg,可通过快速输液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予以纠正。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复杂,CO2气胸及单肺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开胸单肺通气条件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65~75岁,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吸入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术后6 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 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I组(P<0.05),T组和I组术后30 min、术后6 h 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34例(ASAⅠ~Ⅱ级),均监测麻醉前(T0)、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即刻(T1)、麻醉后20 min(T2)、清醒拔管前(T3)等各时点的平均血压(Bp)、心率(HR)、气道压(Paw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数据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后各时点Bp、PaO2、PaCO2、Sp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是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须加强术中和术后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40 例择期行电视胸腔镜肺手术(VATS)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比较其入室时基础值(BASE)、插管后侧卧双肺通气15 min(DLV15)、单肺通气10 min(OLV10)、单肺通气20 min(OLV20)和单肺通气40 min(OLV40)各时间点HR、MAP、SaO2、PaO2 及PaCO2 变化。结果两组PaO2、SaO2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各时间点参数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开展手术,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小、患者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喉罩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非洲儿童手术中的应用,为儿童麻醉提供参考. 方法 4~6岁行下腹部及下肢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完全随机分为喉罩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A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前后(T1、T2)及术毕拔出喉罩/气管导管(T3)时的MAP、HR和Sp02,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副作用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MAP、HR和Sp02在To和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和HR[(68±10) mmHg(1 mmHg=0.133 kPa)、(108±17)次/min]在T2时明显低于B组[(91±8) mmHg、(139±18)次/min] (P<0.05);A组MAP和HR[(67±9) mmHg、(121±16)次/min]在T3时也明显低于B组[(85±9) mmHg、(141±17)次/min] (P<0.05);A组术后VAS评分[(1.5±0.5)分]明显低于B组[(6.5±1.5)分](P<0.05),A组苏醒时间[(5.8±2.4)min]明显短于B组[(12.2±2.8) min](P<0.05),A组术后躁动(4例)明显低于B组(17例)(P<0.05),术后A组啼哭和呛咳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喉罩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患儿诱导期和苏醒期有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且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是非洲儿童下腹部及下肢部位手术的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维持剂量、术后苏醒、躁动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64例择期行剖胸手术患者,ASA Ⅱ级~Ⅲ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2组.A组: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患者预先用10 ml 0.25%布比卡因和0.1 mg芬太尼硬膜外给药.术中硬膜外0.25%布比卡因和芬太尼10μg/ml,5 ml/h复合丙泊酚维持.B组: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端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所需麻醉维持药量、术毕清醒及出现疼痛时间.结果 2组患者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麻醉维持不需要静脉镇痛药瑞芬太尼和肌松药阿曲库铵,只需复合充分的丙泊酚镇静,就能满足手术需求;术后苏醒早;拔管时间(11±4)min,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组(23±16)min明显缩短(P<0.05):躁动例数显著减少;术后出现疼痛时间(7.4±2.6)min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组(0.5士0.3)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 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快通道麻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5min、60min、120min(T2-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两组术中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PaCO2、pH、Paw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A组、B组T2~4时Paw及Qs/Qt均增加,PaO2均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T2-4时的Qs/Qt增加更明显,PaO2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增加Qs/Qt,使PaO2下降的风险。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时,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通气参数:潮气量(VT)8ml/kg,呼吸频率(RR) 12次/分,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B组通气参数:VT 8 ml/kg,RR 12次/分.于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1 h(T2)、气腹后2h(T3)时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分别抽取各时点桡动脉血、颈内静脉球部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浓度;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根据Fick公式分别计算脑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及其差值(Da-jvO2).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两组气腹后Vm、SjvO2、PaCO2在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但是A组Vm、SjvO2、PaCO2的上升趋势较B组更为缓和,A组PaCO2在T1、T2分别为(35.5±2.7)、(40.7±3.5)mmHg,明显低于B组的(39.9±3.1)、(49.4±4.7)mmHg(P<0.05),而Vm在T3为(68.9±8.1)cm/s,明显低于B组的(87.9 ±9.6) cm/s(P <0.05).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2h两组Da-jvO2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A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 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期间能有效降低术中的高二氧化碳血症,维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从而改善脑的过度灌注状态,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管表面麻醉或/和硬膜外阻滞能否降低全身麻醉时异氟醚的使用量.方法 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GL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全身麻醉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和硬膜外阻滞组(GLE组).各组术前及诱导用药相同,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比较各组术中异氟醚的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GL、GE、GLE四组呼气末异氟醚MAC维持值分别为(1.01±0.11)、(0.89±0.07)、(0.63±0.06)和(0.51±0.08);异氟醚消耗量分别为(12.9±1.8)、(11.2±1.7)、(6.7±1.2)和(5.3±0.9)ml/h.GLE组术后不良反应最少,无一例病人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气管表面麻醉或/和硬膜外阻滞明显降低吸入全身麻醉时异氟醚需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