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基本案情及问题的提出1996年,娃哈哈公司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百富勤将其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其中一款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即"提交合资公司董事会考虑"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钱卫清 《中国法律》2008,(2):39-40,106-108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组建联合公司,共同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占49%的股份,达能与百富勤佔51%的股份。2007年4月3日一篇《宗庆後後悔了》的报道,使达能欲以低价并购娃哈哈39家非合资公司51%股权的事件曝光,并由此开始了达娃之争。  相似文献   

3.
张良 《法人》2008,(1):42-42
在达能看来,如何博取娃哈哈工会以及娃哈哈国有资产代理人的认可,取得在与宗庆后争斗中更有利的地位,无疑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翔 《中国律师》2007,(10):24-27
一、从几个商标事件重新审视商标第一个事件:娃哈哈商标案1996年"娃哈哈"商标作价1亿元人民币,出资入股到娃哈哈合资公司。2007年3月法国达能公司为禁止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愿出40亿元巨资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2007年5月宗庆后不顾一切欲抢回"娃哈哈"商标的所有权。不难看出商标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甚至首要的资产。谁失去商标,谁就失去市场、失去利润  相似文献   

5.
娃哈哈与达能的商标权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二者的纠纷因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而起,最终以达能欲强行并购娃哈哈而发展到高潮,其中蕴含着巨大而可怕的竞争策略。达娃之争是一场法律之争,其中有一系列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达娃之间签订的各类合同为切入点,重点从我国商标法的视角对二者的纠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法人》2007,(5):1-1
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如果仅仅归咎于宗庆后的一次草率和鲁莽,那么这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国际诉讼现在看来已没有悬念。但是,宗庆后挑战达能这种异乎寻常的举动,显然没有他自己声称的那样单纯,这位年近花甲的娃哈哈掌门人正试图把一桩生意上的讨价还价引向一场经济民族主义的论战。没有人在宗庆后庄严的表情上看出丝毫的意气用  相似文献   

7.
《法人》2007,(7):46-46
经过1996年的香港百富勤公司、达能集团与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洽谈投资合作,以及后来亚洲金融风暴之时百富勤和达能公司的股权买卖,达能持股跃升到51%,一举成为合资公司的控股方。  相似文献   

8.
法国达能食品公司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之间因商标转让问题而产生的系列纠纷,已经引起中国法学界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靳伟华 《检察风云》2007,(17):16-19
当有人将达能与娃哈哈之争比作狮虎之间的争夺时,更有人愿意将他们的纷争比作"中国式的离婚",内中含义似乎很有嚼头.……  相似文献   

10.
杨荣坚:中国信誉论坛是一个以信誉理论为核心的研究平台,主要研究的目标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誉、品牌信誉、市场信誉以及信誉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市场的运作、企业管理以及品牌成长方面的基本方法,这在国际上叫作信誉管理。最近,我们发现在我国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事件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企业信誉问题,比如今天的事件达能与娃哈哈的争端。这个纠纷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它的案例价值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WTO框架下,市场规则的刚性与中国非市场化因素的一种碰撞,我们认为这是案例的价值(可以研究的)。第二点,中西方商业文化在公司治  相似文献   

11.
商标的归属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娃哈哈与达能之争继续升温,大家都在从自己角度关注着事态的进展,如双方签订的商标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双方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双方的矛盾最终将如何解决?等等,却鲜有从商标角度进行分析的,鉴于商标在双方当初合作及现在对抗当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商标归属的角度对该案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法律视角而言,近年来引人注目的“达能VS娃哈哈巨额投资纠纷”、“国美黄光裕VS陈晓之斗”、“马云VS阿里巴巴关于支付宝之争”等经典“商战”,都是股东闻争夺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博弈。此等博弈,实属公司股东间道德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之较量,而法律则成为该等综合博弈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日。原告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因被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不同意其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集团)间的“娃哈哈商标”转让,故将商标局诉至法院。目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14.
《法人》2007,(7):47-47
法国达能集团和中国娃哈哈的联姻曾经是珠联璧合的典范,娃哈哈不仅是国家民族企业的象征,还成为世界第五大跨国饮品集团。合资经营后期,中方董事长宗庆后与法方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和中国区主席秦鹏发生重大矛盾,引发合作危机。法方在美国提起对中方的的法律诉讼,在国内并购非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岁末,广东乐百氏集团何伯权等五位创业者集体辞职。有“王志东下课”的版本在前,这次“乐百氏”高层换血又一次印证了 WTO 背景下“资本说话”的威力,然而,同是与国际资本“对话”过的“娃哈哈”,其做法似乎要比“乐百氏”高明许多,人们不禁要问: 2001年11月30日下午,乐百氏集团总裁何伯权在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由于“与控股方‘法国达能’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公司2001年的业绩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尊重大股东的决定”,何与杨志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五位乐百氏的创业者集体辞职。与此同时,何伯权宣布接任乐  相似文献   

16.
王婧 《法人》2006,(4):62-64
娃哈哈品牌的经营之路被收录进诸多MBA的教程中,人们力图探究仅有初中文凭的宗庆后何以驾驭娃哈哈近二十年,创造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饮料品牌  相似文献   

17.
原告: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法定代表人:宗庆后,董事长兼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胡建淼、李永明,浙江省杭州市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 法定代表人:史玉柱,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8.
夏婷 《法人》2007,(8):44-45
从娃哈哈、达能、宗庆后等热门话语可以窥见中国市场不寻常的热闹。陈向阳说,这场沸腾之下,中国公关行业吸纳了更多目光直觉,设计人生的起航上世纪80年代前,世界的那头,美国经济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公共关系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相关的理论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世界这头,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观念深植人心,社会上下都以积极心态吸收国外先进意识。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无可厚非地成为开放浪潮中的学院派代表。  相似文献   

19.
联合商标与防御商标的立法价值一、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概念及其意义联合商标是指一个商标注册人在一个商品上注册几个相近似的商标,并且在该商品上只使用其中的一个,其他的备而不用。如杭州娃哈哈厂在同一类产品中一次性注册了“娃哈哈”。“哈哈娃”等几个商标,只使...  相似文献   

20.
陈杰人 《法人》2005,(2):78-81
降低税率也罢,两税合一也罢,增值税转型也罢,人们对于中国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没有疑义,这种改革甚至成了众望所归.但问题却是,考虑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中国税改尚在众望中犹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