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叙述崔莺莺和张珙二人爱情故事的同时,不自觉地遵照了人类上古时代神话思维中的时空模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哲学观,并且将它们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从《山海经》中,能够透视到中国上古时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了解到古代先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实践活动,可以说,《山海经》是中国上古社会的一部科技史。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并非舶来品。欧洲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叶,新兴的资本主义取代了衰老没落的封建农奴制度,于是文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应运而起。可是,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则更加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神话,即是浪漫主义的源头,《山海经》、《楚辞》、  相似文献   

4.
上古时代“日”、“帝”和“皇”都表示太阳;太阳崇拜在甲骨文中表现非常突出,也表现在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日象征帝王和日食象征帝王不君,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渴望》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论 90年代第一年的岁末、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渴望》热。在播映过这部片子的地方,到处都是街谈巷议。更有人将剧中的刘慧芳、刘大妈、宋大成、王沪生、王亚茹当成生活中的自己或某某;并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伤心动情,表现了极大的参与意识和认同心理,而完全忘记了《渴望》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在“演戏”……,人们这么关心《渴望》,议论《渴望》,形成了中国电视  相似文献   

6.
《郑风·溱洧》一诗的主题大致有男女出游相会、刺淫乱之行为、上巳节祓禊礼等多种观点。又因祓禊引申出拂除不祥、流觞曲水等意义。立足《溱洧》产生的上古时代初民的思维观念分析,以文化学的植入无疑是理解经典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物产”广泛记载于地记、图经、谱录、地方志等历史典籍或者博物学著作中,其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物产”至宋代成为地方志记载的固定内容,至明代形成完备的记录体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手抄本《方志物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万国鼎先生组织摘抄的物产专题性资料。通过系统梳理手抄本《方志物产》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纸本专题汇编资料数字素材库构建、词汇级数据语料库形成、面向服务的知识化数智平台孕育三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取得的实践成果。对在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方志物产》的深度利用场景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例如上古时代,人们曾把山川与百神一同祭祀。《诗经》中就有“怀柔百川,及河乔岳”的说法。《国语论语》中对此作了解释:九州名山川泽,是出产物质资源的地方,所以要祭祀。这说明当时的人们之所以尊崇山川,已不完全是迷信,而主要是因为山川及资源的产处。  相似文献   

9.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坛上的学者型作家,他以其《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等一系列成长小说,开辟了新一代的儿童阅读天地。作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群独具个性的少年主人公关好而复杂的成长经历,成功地揭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儿童成长的秘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成长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了殷周社会的历史画卷。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诗经》时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唯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而遭弃后的生活更是悲惨。《诗经》中的弃妇诗就是这种社会问题的佐证。对弃妇诗中弃妇人格风貌的探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体悟此类诗歌的丰厚内蕴,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上古时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处境的认识,进而体会她们的形象风貌、道德情操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诗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中的"芳甸"解释为"开满花草的郊野"。粗看似乎没有问题,细究着实值得商榷。首先释"甸"为"郊野",并不准确。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郊外称"甸"。既然"甸"指的是郊外,那就不能释之为"郊野"。因为"郊野"指的是郊区旷野,而郊区是指城市周围在行政管  相似文献   

12.
李迪 《河南教育》2007,(10):11-11
最爱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此诗歌颂了唐尧上古时代一种简朴而没有额外束缚的自由生活.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上古时代的一部筮书,它集中体现了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本质性的影响。它对传统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通过对《周易》与训诂学的原理方式作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训诂学无论是经文的阐释模式还是辞书的编纂思想,都深受《周易》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歌之最     
我国最早的诗歌是上古时代的《弹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是春秋时代孔子编订的《诗经》.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及审美功能。中国文学的审美既有文字表象之美,更有情韵之美,意象之美。《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也是一个传说。传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它凝聚着太多的人文积淀,赋予了太多的感情色彩,以至于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直接导致了民族文学的一个共性的形成——即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很多无情物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至纯至性的猜测,而它们成为特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16.
人情小说,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他认为明代除讲史和神魔小说之外,还有人情小说这个类别,这是按题材而区分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人情小说包括《金瓶梅》及其续书,包括《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包括《红楼梦》及其续书。虽然《金瓶梅》、《红楼梦》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玉娇梨》等以恋爱婚姻为表现中心,但  相似文献   

17.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表现出一种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间的沉默,《母亲》中的"母亲"则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反抗精神。无论是沉默的阿兰还是勇于抗争的"母亲"都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现状,都展现了中国女性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凤凰是雉的一种,即鷩雉,龙.即蜃,是鷩雉在特殊情况下入水化变而成或由雉与雉化之蜃交配而生的。上古时代的文明大都是受龙、凤的启示而创造的。而这种龙凤文明最早则兴起于南方。伏羲龙体凤姓,以龙命官,作《易》八卦,是龙凤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的华部落、夏部落、龙部落、凤部落原本就是一个部落。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出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有《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分别出自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前三课的内容都是本部书中的主要人物(或能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及书中的重点章节;最后一篇乍看题目,没读过原著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出自《红楼梦》的片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先民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察、对人同自然关系的认识,促成了古代科学思想的萌芽,是科学前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易传》“天行使,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古代科学观对传统人生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生动例证。“自强不息”的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意识。科学史是文化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上古时代由认识自然而形成的科学思想是传统哲学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