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十三五”以来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并预测其卫生资源需求,为民族地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人口、地理维度,利用集聚度评价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借助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进行需求预测。结果 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和每平方公里卫生资源拥有量均呈增长趋势; 基于人口配置的卫生资源公平性优于地理维度; 甘孜、阿坝的卫生资源集聚度最低; 2020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815、0.905、0.898; 民族地区执业(助理)医师(271.27%)、注册护士(190.23%)、卫技人员(172.68%)的缺乏比例高。结论 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地理公平性差,区域内差异显著; 甘孜、阿坝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亟需改善;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规模收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王帅  全薇  罗勇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3,(18):3352-3357+3446
目的 评价重庆市“一区两群”空间分布格局下2015—2021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预测2022—2025年医疗卫生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公平性。方法 基于基尼系数和卫生资源集聚度,从人口和地理两个维度评价重庆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并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其未来四年变化趋势及公平性。结果 “一区两群”间各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速明显,都市区、渝东北、渝东南的注册护士,都市区、渝东南执业医师这5项指标2025年相较于2015年增幅超过100%,但公平性仍需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人口维度优于地理维度,基尼系数结果在人口维度均小于0.2,高度公平;在地理维度,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接近0.4警戒值,卫生资源集聚度值也差异明显;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需要重点关注。结论 强化重点扶持、深化区域联动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活化线上医疗,实化线下服务拉进地理维度配置公平性;优化外部激励、细化内部培育促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山东省2016—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比较其区域之间的差异,结合2021—2025年卫生资源发展趋势预测,为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以差别指数和集聚度分析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以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1—2025年山东省卫生资源发展趋势。结果 差别指数下,山东省整体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逐年趋优,各类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差别指数在0.03~0.09之间,按地理分布的差别指数在0.11~0.16之间,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集聚度下,存在东部区域各类卫生资源HRAD均小于1,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较差;西部区域各类卫生资源HRAD - PAD的差值小于0,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差,不同区域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山东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7.38张,低于7.5张的预期要求,注册护士数较医师数年增长缓慢。床位、注册护士数量仍有待优化。结论 为促进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要综合考量人口公平与地理公平,使卫生人力资源与卫生物力资源均衡发展,采取措施改善各区域间各类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009—2020年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利用率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集聚度、相对发展率指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利用率的时空动态演变趋势。结果 2009—2020年四川省卫生资源总体HARD及HARD/PAD趋近于1;除了医疗卫生机构呈空间聚集分布外,床位及卫生人力资源不存在空间相关性;LISA图显示四川省卫生资源的冷热点分布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机构、床位与卫生人力资源需重点关注的区域集中在攀西及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甘孜、凉山;不同时间段的卫生资源利用率增长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与卫生资源空间格局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2009—2020年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但不同经济区域间、区域内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差异仍较明显,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资源利用率相对发展整体上呈现空间差异化分布;建议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区域卫生资源协调发展,优化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以促进五大经济区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7年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其公平性和变化趋势,探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措施和途径。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和集聚度的方法对主要卫生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上海市整体和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集聚度。结果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按人口分布均在0.4以内,而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都在0.55以上。黄浦区等9大区域的各卫生资源的聚集度均大于1,其余区县的集聚度均小于1。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各类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均大于1;而虹口区、杨浦区机构数聚集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小于1,其余各类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均大于1;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的机构数与人口集聚的比值大于1。结论按人口分布,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和护理人员在各区域分布不公平;按地理分布,各项指标均出于极度不公平状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在区域集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年医改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为优化“十四五”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区域功能定位把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4个经济区域分组,以服务常住人口和地理面积为权重,比较各个经济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利用泰尔指数和聚集度测算不同区域间和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1)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泰尔指数最小。(2)全市不同类型资源的泰尔指数主要是由区域分组间的差异造成,其贡献率在80%左右。(3)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医疗卫生资源聚集度远远高于人口聚集度,这说明卫生资源相对过剩,而其他区域分组的医疗卫生资源则相对不足。结论:为了进一步改善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应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等区域的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改善不同类型资源在不同区域分组内及区域间分布合理性,提高资源布局的公平性,更好地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2—2020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公平性,预测发展趋势,助推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计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和人口公平性,采用泰尔指数分析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公平性,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发展趋势。结果:我国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公平性逐步提高,但区域间和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显著:中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足,高收入地区卫生资源相对过剩;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分化突出,组内和组间差异并存;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卫生资源公平性亟需提高。结论:缩小区域内与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实现差异化发展;卫生资源配置兼顾地理和人口因素,提高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推动四川省区域内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方法从人口、地理两个维度,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四川省2015—2018年5大经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指标数据分析。结果2015—2018年四川省各项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增加,其中注册护士数年均增长率9%,增幅最显著;按人口分布的医疗卫生资源基尼系数均<0.2且波动较小,各项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按人口分布的医疗卫生资源优于按地理分布的资源配置;按地理分布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公平性主要源于区域之间的差异。结论四川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增加,资源配置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内差异化缩小,区域间差异占主导地位,需要加强政府宏观干预,合理配置卫生医疗资源,扩大公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辐射面,促进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为推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差别指数和集聚度分析评价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结果 按人口分布中床位数和卫生人员的差别指数值小于0.1,按地理分布中床位和卫生人员的差别指数值大于0.5。2018年,攀枝花市、雅安市等地区的卫生资源三个指标HRAD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不足;自贡市、攀枝花市等地区HRAD/PAD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卫生资源相对于集聚人口不足。从五大经济区来看,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三个指标的HRAD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不足;床位方面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HRAD/PAD小于1,说明床位相对于集聚人口不足。结论 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要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存在公平性与实际就医需求相悖的情况,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扩展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相结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地区间差距较大,要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比较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区”与“一般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运用集聚度法,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202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中心区”各类医疗资源集聚度(HARD)均>1,一般区各类医疗资源集聚度均<1,与中心区差距较大。人口集聚度(PAD)≥1的城市数量超过HRAD与PAD比值≥1的城市数量。结论: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聚,省会城市集聚度更高。长三角区域内部省域间、“中心区”与“一般区”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均存在差异。提升区域内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要重点考虑区域人口规模和密度。  相似文献   

11.
杨丹  赵慧佳  薛梅  赵刚  张强 《现代预防医学》2020,(10):1820-1823
目的 以市(州)为单位,对四川省医院中药房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效率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将四川省21个市(州)按经济水平及地理分布进行分层,抽取了其中17个市(州)。应用集聚度分析17个市(州)中药房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测量中药房的客观效率值。结果 在17个市(州)34组数据中,中药房和执业医师HRAD值大于相应HRAD/PAD比值的有22组,因此四川省医院中药房资源按地理位置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阿坝州中药房及执业医师的比值分别为43.171、27.261,远大于其他市,所以阿坝州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远高于其他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和达州市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人口分布上,中药房资源配置公平性都达到了较高(中药房和执业医师集聚度和比值均大于1),其余市(州)并未达到绝对公平。各市(州)的医院中药房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均低于0.400。总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167,为弱有效。结论 应强化四川省医院中药房资源的配置公平性,缩小地域差异,同时注重提升医院中药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5年-2019年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变化趋势,为优化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2019年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数据,从地理、人口和经济三个角度计算不同地市和地区的资源集聚度,分析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2015年-2019年,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和千人口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医改以来我国各地区以及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变化情况及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以集聚度分析方法为主、辅助以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8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医改以来,我国总体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有所提高,但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结论:政府应该因地制宜,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缩小其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其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政府优化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 - 2016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集聚度研究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人口和地理公平性。 结果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和人口配置差异显著,青海、新疆等地区按地理配置的集聚度远小于1,但按人口配置的结果是,青海、新疆等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比值均大于1;2011 - 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和注册护士的配置公平性有所改善,其中人口配置下西部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和注册护士的集聚度比值分别达0.996和0.986;执业(助理)医师的公平性有待提高,至2016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医师的集聚度分别为1.720和0.354。结论 进一步优化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满足不同区域人群的就医需求,促进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陕西省精神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为政府优化精神卫生资源提供政策依据和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报表,运用差别指数和集聚度的方法计算陕西省不同地市精神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分析陕西省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和地理公平性。结果 2017—2019年陕西省精神卫生资源按地理分布的差别指数位于0.3-0.6,按人口分布均低于0.3。2019年关中地区医疗机构集聚度大于1,陕南和陕北地区均小于1,心理治疗师仅4个地市集聚度大于1。结论 目前陕西省精神卫生资源地区间差异较大,政府需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省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性分析我国各省份和区域之间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差异和配置公平性,为政府优化配置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提供政策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9年我国各省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从人口和地理面积两个角度计算不同省份和区域的资源集聚度,分析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结果: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整体仍存在较大缺口;人口可及性较好,但地理分布不合理、区域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多年来没有得到改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配置公平性存在分化差异。结论: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存在总量短缺、区域间配置不均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扩充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合理规划卫生人力资源区域配置,重点加强西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统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布局,建立人才下沉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10-2017年广西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进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卫生人力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横向上将广西14个地级市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为3类城市,运用集聚度方法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卫生人力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纵向上对2010-2017年广西不同类别卫生人力资源的公平性进行集聚度分析;结果 从横向上看,无论是按地理配置还是按人口配置的卫生人力资源,Ⅰ类地区公平性>Ⅱ类地区公平性>Ⅲ类地区公平性;从纵向上看,2010-2017年广西各类卫生人力资源的集聚度呈上升势态,其中注册护士集聚度最高,执业(助理)医师集聚度最低;结论 广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公平性分化严重,低人口密度地区按地理配置的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较差,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欠佳,按人口配置的医师公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由贸易港建设下海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20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研究,从人口、地理面积两个维度, 采用 Lorenz曲线、基尼系数,对公平性进行研究,同时从纵向角度分析 2016—2020年海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结果:2016—2020年海南省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年海南省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洛伦兹曲线受地理面积因素的影响大于受人口因素的影响。2020年按人口配置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2,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在0.30~0.60之间。结论:海南省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分布和要素结构配置失衡,人口分布优于地理面积分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劣于卫生物力资源配置。需进一步均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公平性和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