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形势下,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费回收工作面临较大的欠费风险和催费压力。通过认真分析欠费构成,认为目前电费回收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欠费原因分析不准确、争议电费发行不被认可、预收电费缺乏政策依据、各类客户欠费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以及自身管理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以降低欠费风险,保证公司经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韩强 《大众用电》2014,(11):13-14
<正>电费回收工作一直是供电企业的一个难点,而其中的低压用电客户因其数量多,单户金额少,分布散,区域广,客户情况复杂等原因,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先用电后缴费"的电力销售方式,使其成为电费回收工作中的难中之难。1低压用电客户欠费类型1.1空关房欠费业主购买了房屋而长期未入住,被称为空关房。理论上来说,房屋既然没有人居住,就不应该产生电费,但实  相似文献   

3.
电费回收工作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电费回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时、足额回收电费是电力营销的一项重点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营销MIS系统,随时跟踪客户用电缴费情况,确定客户缴费信用等级,采取相应的电费回收手段和服务策略,建立"客户缴费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牟定供电有限公司连续13年实现电费结零,建立了完善的电费回收保障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下降幅度大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企业流动资金普遍不足,欠费风险不断加大。如何有效规避欠费风险,确保电费按时足额回收,是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丛茜 《中国电力教育》2013,(29):177-178
电是商品,供电企业把电费回收当成第一经营指标天经地义。当欠费成为一种社会顽症时,供电企业曾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也给发电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欠费"黑洞"给国家资金造成了严重流失。以实现"零欠费"的A公司为例,从造成欠费的原因、A公司怎样终结欠费时代、A公司实现"零欠费"的启示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活动的终端环节,是供电企业的主要经营收入来源,也是企业维持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客户欠交电费和潜在的坏账风险已经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如何破解"电费回收难题",已经成为一个摆在供电企业面前的挑战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电费回收工作是电力营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新形势下客户拖欠电费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缩短抄表周期,推广预付费装置,开展信誉度等级评价,采取法律措施等多种方法保证电费回收,降低欠费风险,减少或避免供电企业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大众用电》2021,36(5):64-66
正当前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冠疫情等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存在较大的欠费风险。而面对外部企业拖欠电费的行为,内部风险预防手段也比较单一。国家电网公司指出:"要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树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的理念,深化智能电能表大数据分析,为电网运行管理和客户服务提供决策支撑。"要求公司加快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支撑新型供电和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由于传统判断电费回收风险的手段较为单一、滞后,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尤其是无法获取的外部信息带来的隐藏风险,本文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技术,构建电费回收风险防控及信用评价模型,以解决信息不共享、  相似文献   

9.
电费回收工作是电力营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新形势下客户拖欠电费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缩短抄表周期,推广预付费装置,开展信誉度等级评价,采取法律措施等多种方法保证电费回收,降低欠费风险,减少或避免供电企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文章分析电费拖欠给供电企业造成的影响、欠费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提出应采用客户信用管理等多项措施,将欠费控制在供电企业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电力客户信用管理对于当前电力公司营销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防范电力客户欠费风险、提高信用管理工作的效率,开发了电力客户信用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利用复杂的算法对电力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根据信用评价的结果,制定差异化的电费回收和欠费风险防范措施;并对客户的电费回收情况、信用等级、欠费处理措施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营销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电费回收"分文不少"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是全年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基层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截至2013年12月25日,元江供电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售电量37785.65万千瓦时,应收电费20044.31万元,实现电费回收100%。一直以来,公司不断建立健全营销机制,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形成从抄表、稽核、催收、收费与优质服务同行的无缝链接,发扬"三千精神",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欠费不欠服务"的人性化电费催收,确保了全年经营成果的"颗粒归仓"。拓宽催收渠道与方式为确保年度"电费结零"  相似文献   

13.
电费回收风险与客户市场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实行前置预控措施,实行"预付电费""分期结算""先购后用"的收费方式,可以有效地防范电费回收风险。电费作为电网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收入,是电能作为商品的价值体现,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由于新经济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将呈结构性下降,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维持。在此种经济背景下,部分用电客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电费回收一直是困扰供电企业的痼疾,尽管供电企业说尽了千言万语、想尽了千方百计、历尽了千辛万苦,但总是难以如愿。本文从现行法律法规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出发,从4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电费回收工作以加快电费回收。1利用法律手段强制电费回收对于到期不交付电费又有履行能力的用电客户,首先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向欠费户  相似文献   

15.
宋岩  王冲  未瑞  张贯一  冯义 《陕西电力》2007,35(12):25-28
电力客户信用管理对于当前电力公司营销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防范电力客户欠费风险、提高信用管理工作的效率,开发了电力客户信用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利用复杂的算法对电力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根据信用评价的结果,制定差异化的电费回收和欠费风险防范措施;并对客户的电费回收情况、信用等级、欠费处理措施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营销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费回收是电力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电费回收难”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棘手问题,大量的欠费和坏帐加大了电力经营风险。传统的电费回收工作缺乏系统管理,过分依赖人,信息化建设落后等,是“电费回收难”的主要症结。因而积极探索和尝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依靠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电费回收技术支持系统,借助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推动电费回收管理创新,确保电费回收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和谐社会和电力体制深入改革的大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协调好电力部门收费和用电客户缴费之间的交易关系,降低电费回收风险和提高电费正常回收率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结合现今电费回收的实际情况从考核指标、交费方式、收费环境、电费回收节点、优质服务等对电费回收工作带来影响的几个方面浅谈导致欠费的必然成因、电费回收风险存在的具体现象。  相似文献   

18.
巨额欠费现状严重影响供电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欠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三角债”的困扰和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供电企业应严把签约关,适当运用不安抗辩权、撤销权和担保等手段加强电费风险法律防范,确保电费回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在电费回收的过程中,遇到的回收不及时、回收难度大、电费回收不全等难点,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生产的最终经营成果。本文结合各个用户在近一年的各种生产活动产生的数据,建立与用户行为相关的模型。首先采用聚类的方法,根据最终得到的簇类,对重庆地区所有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的类型有大致的认知。然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并且针对高压、低压居民、低压非居民三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分开进行分析建模,最终得到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的得分。本文针对电费风险防控业务提出一种基于概率聚类逻辑回归模型,用于实现欠费风险精细化。分析、定位客户群体,提炼、归纳、总结客户特征,实现客户细分。基于客户细分结果提供精准的差异化服务。实践证明,该模型可为电网企业客户的风险评估实用化推广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3年12月30日,新疆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已累计拖欠电费6732万元,疆南电力公司面对如此巨额欠费的困难。为实现2004年电费“双结零”目标,对今年16个县级供电公司电费回收工作提出了认下要求。一是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费回收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电费回收力度。二是依法催收电费态度要坚决,措施要果断,操作要精心,为电费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电网缺额限电时,对屡催未缴的长期欠费户要坚决采取停、限电措施,必要时要运用法律诉讼,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认真防范濒临破产企业、关停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