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了解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5 1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杀行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5.6%,8.6%和3.4%,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22,7.50,8.15,P值均<0.01).女生情感虐待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各种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不良经历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各种童年期不良经历均会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风险;且随着不良经历类型数目的增加,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x2=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x2=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特征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 以江西省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129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相关行为条目和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3.9%,自杀计划检出率为10.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社会学变量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OR=0.302~0.515,P<0.001),而父/母子疏离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危险因素(OR=1.103~4.895,P <0.001)。结论 亲子依恋的质量对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关联,为制定自杀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广东、云南、黑龙江和湖北农村地区共纳入16 271名中学生。采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童年期忽视、虐待情况以及调查前1年内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忽视、虐待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关联。  结果  农村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发生人数分别为2 453(15.1%)、1 164(7.2%)和572(3.5%)人,童年期忽视、中度和重度躯体虐待的发生人数分别为10 756(66.1%),4 311(26.5%)和703(4.3%)人。单因素分析显示,童年期忽视、虐待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在控制年龄、性别、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情绪管理和社会支持因素后,童年期忽视、虐待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62~5.14,P值均 < 0.05),其中重度躯体虐待的OR值(95%CI)分别为3.00(2.49~3.62),3.52(2.81~4.40), 5.14(3.87~6.83)。  结论  童年期忽视和虐待可能会增加农村青少年自杀行为发生风险,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童年期忽视虐待,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和年龄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自编《中小学生欺凌状况调查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1 19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小学生网络受欺凌与抑郁症状(r=0.22, P < 0.001)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0, P < 0.001),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38, P < 0.001)。抑郁症状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β=0.33, P < 0.001)。年龄调节中介效应后半段路径(β=-0.01, P < 0.001),且抑郁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抑郁症状在中小学生网络受欺凌影响自杀意念中起中介作用,年龄调节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受虐待经历对初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为初中生的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 从2020年6—9月对重庆市的调研数据中抽取25个区、县的初中生数据, 纳入分析10 289人。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调查, 并收集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结果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0.93%, 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后, 情感虐待(OR=2.07)和情感忽视(OR=2.03)的发生与自杀意念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OR躯体忽视=1.19, OR躯体虐待=1.60, OR性虐待=1.37, P值均 < 0.05);性虐待(OR=2.29)和躯体忽视(OR=1.87)的发生与初中生自杀未遂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虐待(OR情感虐待=1.63, OR情感忽视=1.59, OR躯体虐待=1.50, P值均 < 0.01)。  结论  5种类型的虐待对初中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均有重要影响, 且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 性虐待和躯体忽视对自杀未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一、大二医学生既往首发自杀意念后不同时间(年)向自杀未遂发展风险,探索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方法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1~2年级共10 297名学生接受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制问卷包括既往自杀行为史、儿童期不良经历史、家庭自杀史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专用量表包括抑郁、贝克焦虑、Barratt冲动、攻击以及社会支持量表。有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速度和风险采用寿命表法进行描述,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 297名大学生中,16.52%学生称有过自杀意念,1.47%有自杀未遂。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的累积发生率为8.88%。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自杀未遂的条件风险最高(7.02%),76.16%(n=115)的自杀未遂者发生在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离婚(OR=2.32,95%CI 1.28~4.21)、躯体虐待(OR=1.69,95%CI 1.20~2.37)和一级亲属自杀行为(OR=2.02,95%CI 1.25~3.25)等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中/低:OR=1.88,95%CI 1.15~3.06;高/低:OR=2.09,95%CI1.30~3.36)以及较高的焦虑评分(高/低:OR=1.60,95%CI 1.10~2.33)是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有自杀意念是近期自杀未遂的高危信号。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以及严重焦虑状态是有自杀意念者自杀未遂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创伤经历、生活事件等因素影响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联,为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7月,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有效调查人数3 854名,自杀意念有效调查3 882名),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儿童期至少有过1种虐待经历的占42.4%,近1周内有过自杀意念的占3.9%。经χ~2检验,儿童期遭受过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未遭受相应虐待大学生(χ2值分别为13.78,12.97,17.10,56.56,66.58,P值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各型受虐待经历均和大学生自杀意念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06,0.06,0.07,0.12,0.13,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儿童期遭受躯体忽视以及情感忽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18,2.07,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遭受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可增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在儿童少年早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护可能有助于防止成年期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新乡、沈阳和重庆4个地区1422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心理问题症状、童年期虐待经历及自杀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对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童年期总体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人数(率)分别为7246(51.0%)、5824(41.0%)、5409(38.0%)、1039(7.3%)、2042(14.4%)、1174(8.3%)和548(3.9%)。男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情感虐待和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童年期性虐待、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后,童年期虐待经历会增加男生自杀意念(OR=2.03,95%CI:1.72~2.40)和自杀计划(OR=1.93,95%CI:1.57~2.37)的发生风险,增加女生自杀意念(OR=2.45,95%CI:2.12~2.82)、自杀计划(OR=2.46,95%CI:2.02~3.00)和自杀未遂(OR=2.12,95%CI:1.61~2.78)的发生风险。除童年期躯体虐待与男生自杀未遂外,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均是男女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随着童年期虐待种类数的增加,男女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亦呈增高趋势(P<0.01)。持续受虐以及施虐人为父母/其他的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范勇 《现代预防医学》2021,(19):3588-3590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儿童期遭受虐待经历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在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选取8所双一流高校的2412名大学生进行虐待经历和自杀意念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XC小五号.EPS;P〗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儿童时期遭受1种及以上虐待经历的人数占43.99%。其中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的比例分别为12.11%、6.67%、17.21%、36.40%和21.43%。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94%。情感忽视(OR=2.08)、躯体忽视(OR=2.19)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在儿童期遭受躯体和情感忽视与自杀意念相关,预防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助于预防大学阶段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童年期受虐待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心理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南昌和沈阳3个地区7 986名在校中学生,使用童年期虐待问卷(Chil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等进行调查,了解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心理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心理行为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分别为22.9%和4.7%。控制相关因素的影响,随着童年期虐待水平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水平的升高,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呈增加趋势(P值均<0.05)。相对低虐待和低生活事件水平者,高水平虐待经历且高负性生活事件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风险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10.43,19.75,P值均<0.05)。  结论  童年期虐待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Suicid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thre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No previous study in China has tes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tective factors and urban adolescents' suicidal behaviours.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suicidal behaviours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protective factors. Methods A stratified random of 9015 students from 100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Beijing, Hangzhou, Wuhan and Urumqi comple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 Results Overall, 17.4% of students had seriously considered attempting suicide, and 8.1% had made a specific plan to attempt suicide during the 12 months preceding the survey. The students in Wuhan (18.7%) and Urumqi (20.8%) c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students in Beijing (14.4%) and Hangzhou (14.4%) to have suicidal ideation (χ2 = 45.9, P < 0.001). Fe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male students to have suicidal ideation and have made suicide attempts [odds ratio (OR) = 1.4, P < 0.001].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tes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increased with age (OR = 1.44, P < 0.001).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suicide risk tende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hen ‘days of missed classes or school without permission were less than one’, and when students thought students in their school were kind and helpful most of the time or always', ‘parents or guardians checked to see if homework was done most of the time or always’, ‘parents or guardians understood their problems and worries most of the time or always’ and ‘parents or guardians really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with their free time most of the time or always’. Conclusions Adolescent suicide behaviour should be a serious problem.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prevent suicide by observing the factors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suicidal behaviour. Steps can then be taken to identify adolescents who have serious suicidal ideation so that intervention can be taken to reduce the suicidal r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状况及其与学习负担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杀问卷和学业负担问卷,于2019年2-3月抽取河南省45个样本县(市、区)、793所中小学107 65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8.8%,5.4%,3.0%。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寄宿状况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1 670.88,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有快慢班、考试频次、课外补习时间、学习压力、近视状况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均有正向预测作用(OR=1.05~1.43,P值均<0.05),课程开设、学习态度、学校态度、自我期望均有负向预测作用(OR=0.44~0.90,P值均<0.01)。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的自杀心理行为应引起重视,学业负担是导致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