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古建筑通过运用现代结构和材料技术再现古代建筑式样,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介绍了在仿古建筑营造过程中,通过设计创新、施工创新,实现产业化生产,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功效,并结合BIM技术的应用,使传统营造技术得到传承与普及,为仿古建筑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束林 《建筑师》2012,(4):76-80
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策略尊重建筑本身的构筑方式,运用最小的改动,适宜的材料与合理的传统营造技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同时,传统营造技艺在形态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实体形态及相关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加以保护。本文对低技术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探讨,并尝试完成了一些实验性低技术示范模式及其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3.
高健锋  黄云峰 《重庆建筑》2021,20(10):64-67
绿色建筑理念与实践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绿色建筑理念以及被动式策略早已融入到建筑设计与营造中,研究这些古建筑对当代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和实践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结合客家土楼以及广府民居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主要从结构、布局、材料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其设计营造中的生态技术特点与原理,为当前建筑节能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川渝地区乡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在环境选择、材料运用、营造方式等方面展现了突出的环保特性,对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脉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建立和完善基于绿色建筑体系的川渝乡土建筑营造技术优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剖析了川渝乡土建筑营造技术的绿色特征、优化意义及优化路径,利用AHP分析法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与设计导则,突出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重要指标,提出了一套基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关于功能提升和结构安全性能提升的改造更新策略。以将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融入乡土建筑实际营造过程,提升其环保性能,为乡村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岭南区域性建筑的营造技术及流源作为重点,从建筑形式谱系、构架样式、构造特征、营造技术、材料工艺,以及技术源流、文献考证等不同的角度,将岭南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岭南地区四大文化地理区划(四大民系)古建筑营造技术诸因素的分析,探索岭南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及发展规律,进而总结岭南建筑营造技术的“在地化”(外来建筑技术的本地化)和“涵化”(本地建筑技术的汉化)的源流与过程,尝试建立岭南古建筑的大木作构架谱系,补充完善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性营造理论与技术,提高岭南地区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宋代《营造法式》起,建筑设计与营造进入较为规范的设计模式,整个传统官式建筑的营造得到了约束。不同地区因其地域环境、材料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地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中也会因地制宜考虑自身特点来进行少量变形与改善。通枋就是天水地区在地域、材料、文化等因素的条件下,经过工匠创新的产物。其结构构造制式不同于北方官式建筑中常见的额枋形式,形成了具有天水地方特色的营造技艺和建筑景观。运用类型学和结构数理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地区通枋结构构造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属于藏传佛教建筑,建筑营造技术和工艺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多元共生,兼收并蓄”。从古至今,建筑文化和建筑营造技术工艺的交流与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召寺藏传的营造技术及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多种文化在不停地经历着多次洗礼,并且由差异与冲突过渡到依赖与认同的循环过程,它们矛盾的统一至今仍有所体现。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建筑不可避免地反映着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建筑营造技术及工艺记载着历史发展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4,(10)
<正>湘水郡小区项目整体达到绿色建筑住宅二星级设计标识认证。其中绿色建筑主要分六大绿色技术体系:室外环境营造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室内环境营造技术及绿色运营管理。1.室外环境营造技术体系采用多种技术优化室外环境.提高室外环境舒适度项目设计大面积绿化,有效提高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高匾效建筑围护结构综合节能技术运用,减少空调能耗节能高效照明技术运用,减少照明运营成本地源热泵冷热源系统运用,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室内和室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TAO的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场所意义和合理运用此时此地的条件,营造根植于当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建筑和景观,并诠释其营造过程中涉及的丰富意义。场所精神、场地及气候回应、当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与建造方式等命题的探讨,构成了TAO每个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项目的任务是把北京一座1958年的老厂房改造为Lens的总部办公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空间。60年历史的建筑称不上古老,  相似文献   

10.
建筑营造中的材质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沪军 《新建筑》2004,(3):54-56
通过分析在建筑营造过程中各种秩序的转化与和谐,探求从材料的选择到创造性地运用对于建筑文化的意义。材质美学在营造中以材质的表现力来阐述建筑活动内在的人文价值。材质是建筑形式的物质载体,它与形体和自然秩序共同组构成具有精神力量的建筑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