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香港回归时,笔者在香港见到语言学家陈原,半开玩笑地问他,多少年之后香港会改用简体字,他说50年.笔者说可能10年左右,他安慰说,应该不会这么快.  相似文献   

2.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英皇道上耸立着一幢25层的大厦,大厦拥有一个在香港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成报大厦”,它的主人就是香港有名的报业大亨何文法.80岁的何文法的新闻生涯已有60多年.他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一个小商人家庭,15岁时,中学未毕业的何文法便加入小说家邓羽公在广州办的一份小报《羽公报》,从此开始了他的报业生涯.《羽公报》不久被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查封,何文法来到香港,进入《自然三日刊》工作.  相似文献   

4.
1939年,陈寅恪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研究员称号,特聘他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这是300年来第一次由一个中国人任此教授.陈寅恪准备赴任,护照都已制作好,但因欧洲战事,地中海无法通航,陈寅恪及家人只好暂居香港.1941年12月8日,香港沦陷,陈寅恪全家被困香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各地书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不可或缺的香港书业,近年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2014年的香港书业仍旧与社会议题紧密相连. 新媒体成就新生代作家 2014年香港的本土文学界有位异军突起的作家,此人名为邝俊宇,香港八零后区议员,是政党新星,难得的是他还有另一身份——作家,集议员、作家、社工三重身份,又是2014年“香港金阅奖”最受欢迎作家铜奖得主.  相似文献   

6.
八十八岁的红学家俞平伯今天乘飞机赴香港作《红楼梦》研究演讲。在首都机场,记者为他送行。他说,早晨五点钟就起来了,六十五年前去香港,香港还象个村落,如今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记者看到他衣着单薄,问他冷不冷,他说他不怕冷。谈到这次乘飞机,老人的童心再现,说“一九三五年我乘飞机,由上海来北京,还瞒着母亲,自那以后没乘过飞机。”因飞机晚点,到民航宾馆小憩.他高兴地说:“真有趣,想不到跑到这里过了半天。”  相似文献   

7.
一、"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出任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局长.不久,他即从各个方面获得消息:解放前夕,大陆收藏家所藏的古代书画、版本图籍及古泉币等,有很多流往香港,在香港市面上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正待出售,这其中,有不少属于国家级的稀有文物.一些外国机构、公私收藏家和国际文物贩子聚集香港,随时准备将这些国宝级文物攫之而去.  相似文献   

8.
营明 《湖北档案》2006,(2):84-86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  相似文献   

9.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  相似文献   

10.
他有点肥,朋友常常昵称他"肥黄",他也不动气.在朋友间,他还有一个花名:"文坛祭酒".这个绰号当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不过他在香港专栏界执笔将近30年,以非常感性的文字著称,如同他非常感性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11.
起步在台湾,立足在香港,纵横在内地.胡一虎的经历并非不可复制,但时代给他的机遇却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员的架势,一米九的大高个子,人们见赵泽隆一面就能记住他.80年代末,我们在一次燕京大学校友返校节中相识.他是母校新闻系的高班学长,他毕业后,我才进燕大.我1948年在香港大公报实习过几个月,因此,特别高兴结识这位1949年就入大公报的副总编兼新晚报总编辑.以后,年末我们常互寄贺年片.1994年岁尾,我在贺卡中附言:“1995年3月,我访问新、马、泰王国后,归途经香港,希望有机会见面.”  相似文献   

13.
渴望与追求     
王振国是国家评定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研究员,现任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振国医药科学研究所和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所长.他自1972年起专职从事抗癌天然药物研究和肿瘤防治与康复的工作.他研制的“天仙胶囊”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获卫生部批准正式投产,现已研制生产了第二代“天仙液”系列的抗癌药物.他的研究成果荣获第38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世界最高个人研究奖”和国际金奖.由于成就卓越,1990年他当选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多次参加国际癌症防治学术研讨会议.其专著《天仙液惊异》已在香港、台湾和日本出版,《肿瘤防治与康复》一书也在香港出版,在世界各地发行.  相似文献   

14.
肖红(1960~),河南开封人.教授,著名艺术设计家,全国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盛典序幕拉开之际,遥想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同时飘扬在香港上空的庄严情景,许多人想到了肖红--原河南大学艺术系那个年轻的教授.在获奖之前从未去过香港的他,何以能在成千上万件香港区旗、区徽图案设计评选中获得最高奖,接着又成为澳门区旗、区徽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5.
渴望与追求     
王振国是国家评定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研究员,现任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振国医药科学研究所和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所长.他自1972年起专职从事抗癌天然药物研究和肿瘤防治与康复的工作.他研制的“天仙胶囊”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获卫生部批准正式投产,现已研制生产了第二代“天仙液”系列的抗癌药物.他的研究成果荣获第38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世界最高个人研究奖”和国际金奖.由于成就卓越,1990年他当选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多次参加国际癌症防治学术研讨会议,其专著《天仙液惊异》已在香港、台湾和日本出版,《肿瘤防治与康复》一书也在香港出版,在世界各地发行.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先生,原名董兆荣,浙江定海人.海边长大的他,从小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洋人统治国内航运业的现实情况,更是激发了他长大后驾船驰骋大洋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我急于向大陆的同行介绍一位香港摄影记者。他叫张景宁,30岁。几年前我从香港《文汇报》和《摄影艺术》上看到他的作品。四月,他作为《文汇报》摄影记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一个休息日,我采访了他。△香港新闻有什么特点? 竞争激烈。香港传播媒介发达,电台半小时播一次新闻,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报道,”很多都是现场报道,普通报纸20多份,其它专业报纸五,六十份。新闻摄影要  相似文献   

18.
风头正劲如果有人问,眼下香港谁风头最劲,众口一词首推小小超人李泽楷。1994年,他被《时代》杂志选为“全球一百位领袖之一”,1998年又被该杂志选为“全球五十位数码精英”。1999年底,他又出现在香港当年50位富豪的名单中,位居第四。585亿港元,这是香港一家证券公司给33岁的李泽楷开出的身价。“李泽楷”三个字值这么多钱,并不是因为他是李嘉诚的儿子,而是因为他拥有香港最具潜力的  相似文献   

19.
曹聚仁踏上罗湖桥,一步一回头.前面是香港,后面是大陆,他"如屈原一样眷怀反顾,依依不忍去".  相似文献   

20.
港澳台之窗     
林光如荣获第十一届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 第十一届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由星光集团主席林光如先生获得。在数年前早已被业界称为“印刷大王”的林光如,曾分别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香港创业家荣誉奖。他说,“我做印制,因为我喜欢接触有文化的东西;只有书卷味才会令我感到振奋,因此我选择入这行。”他认为创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