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先后出现在中国对外交流的舞台之上。对于两者,学者普遍贬前褒后。而在了解两者出现的时间、地域环境、时代局限性等诸多因素后,我们应承认其优劣比较的必然性。在充分肯定中国英语的同时,也不应抹杀中国式英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也日益形成。本文阐述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对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关于英语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国语言学界提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种说法。本通过将着重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冯亚洪 《海外英语》2020,(6):145-147
自20世纪80年代葛传槼先生首次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国式英语(Chinglish)以来,国内的诸多学者就两者的界定、特征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该文在以往学者的观点之上主要探讨中国式英语的形成原因、中国式英语向中国英语的转化、从中介语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就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关于英语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国语言学界提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种说法.本通过将着重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杨红俊 《考试周刊》2012,(76):76-77
中国式英语是大学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学习者感到非常困惑的一大障碍。本文从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中国英语的区别出发.阐述了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给出了应对中国式英语的对策,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当前英语使用及学习的现状,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差异。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的使用型英语变体,是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中性信息媒介;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一种过渡语言体系,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必经的一种心理和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英语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而中国英语是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工具。研究中国式英语有利于掌握中国英语,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英语只是作为外语的国别变体;中国学生深受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龚艳 《考试周刊》2014,(71):88-89
"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都是在汉英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本文拟就二者的区别进行阐释,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曾媛 《考试周刊》2011,(30):78-79
中国英语是英语中国化的一个过程,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的英语表达,它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语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国际语言或世界语言,英语的繁荣和扩散及其在世界经济、文化和政治中的重要性带来了英语教育的相应变化和发展。本文分析了作为母语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作为外语的英语,标准英语,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等概念旨在从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等角度来探讨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3.
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了其本土化.对待中国式英语既有宽容,也有批判.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式英语或许会替代原来的世界语.  相似文献   

14.
谈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学习英语及使用英语之现况,结合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论述,探讨这三间的差别以及它们之间的不确定性。指出必要的区分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规范的英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入手,对中介语进行了定义,同时对"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也进行了定义和区分,阐明了语言环境对学英语的重要性,设想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适合英语学习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6.
英语在中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使用,中国式英语也随之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形成有一定的原因。英汉语言上的差别是形成中国式英语的首要因素。此外,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和文化上的差异是另外两个重要因素。要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出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中国式英语的本质和成因。研究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也为二语习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中国式英语的本质和成因。研究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也为二语习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提倡在双向平等的基础上,既吸收异域文化,又输出本国文化,有利于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20.
江玲 《考试周刊》2013,(31):73-74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不管是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文化建设上都在努力地进行改革,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语言文化学习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所以在对英语的学习上国家已经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与重视。但是这种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逐渐提高的。中国式的英语的产生意味着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文化迁移,违反了英语语法上的规则,但是中国式英语也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国式英语。文章就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