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1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个人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患者给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14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显著,患者恢复较快且住院时间较短,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0年~2009年收治的46例连枷胸伴肺挫伤的临床资料。治疗分组:A组(牵引治疗组)12例、B组(包扎治疗组)13例、C组(手术固定组)21例。C组治疗方法包括在胸腔镜指引下行止血、肺修补及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A组比较,B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增高(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1),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低(P0.05),疼痛指数下降(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总体上,手术内固定优于牵引治疗和包扎治疗,而包扎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接骨板联合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8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采用胸腔镜辅助(VATS组)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接骨板联合内固定术,其余38例采用传统开胸(对照组)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87例均痊愈出院,VATS组患者手术切口利用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疗效评价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VATS组术后迟发性血气胸、肺部感染、切口血肿、胸廓畸形、骨折移位及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18.42%(7/38),VAT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联合应用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优于传统开胸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手术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我院采用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与非手术方法治疗(2006年1月~2008年12月)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80例患者术后随访复查胸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其住院时间、疼痛感觉、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肋骨骨折的病人,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能尽快恢复胸廓稳定性,及时有效镇痛,缩短ICU重症监护及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固定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31例采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与35例采用非内固定治疗患者(2003年1月~2005年12月)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固定组除1例合并迟发性脑干出血死亡外,其余均获I临床治愈,住院时间、疼痛感觉、镇痛药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均明显少于非内固定组(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优于未内固定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连枷胸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枷胸的优化救治方案,降低肺功能损害,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连枷胸病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巾钳肋骨悬吊牵引和(或)呼吸机气体内固定]13例,手术内固定组22例。手术组除行止血、肺修补等处理外,还采用“钢丝+克氏针”或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结果(1)治愈率97.1%(34/35),保守组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2)手术组与保守组ISS值(25.7±6.9VS29.8±8.5)、双侧肋骨骨折数(11.8±3.5vs9.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大量血胸发生率手术组明显高于保守组(40.9%vs7.7%)(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及胸廓畸形发生率手术组显著低于保守组(36.4%vs84.6%,27.3%vs92.3%)(P〈0.01,0.01);需呼吸机支持率手术组(4/22,18.2%)与保守组(3/13,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呼吸并发症(4/16,25%)明显低于“钢丝+克氏针”内固定(4/6,66.7%)(P〈0.05);手术组后遗胸廓畸形均为“钢丝+克氏针”内固定组,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恢复胸廓形态、纠正胸壁软化满意。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尤其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可达到恢复胸壁完整形态,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用小潮气量高频率手控呼吸诱导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LC病人120例,排除心、肺、脑、肾和精神疾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麻醉诱导静脉滴注阿扎司琼,采用常规潮气量、常规呼吸频率;B组40例,静脉滴注阿扎司琼+小潮气量高频率手控呼吸诱导;C组40例,未用止吐药,常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比较各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情况,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各组的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20min、30min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0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0%,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高频率手控呼吸诱导可减少气体进入胃内,降低胃内压力,防止CO2滞留,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保障了LC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同期行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09年2月采用分期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均为爆裂性骨折、SCI)患者35例,2009年3月~2013年5月采用同期内固定术治疗此类患者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同期内固定组平均麻醉时间、住院日、住院费用、疼痛评分、哌替啶用量、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分期内固定组(P<0.05).结论 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优于分期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比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在Callispheres微球治疗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栓塞后综合征(PE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allispheres微球治疗发生PES的HCC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综合组采用以心理疏导、环境及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为主的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PES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 结果 共有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综合组17例,对照组22例。综合组PES持续时间为(2.4±0.8) d,对照组PES为(5.2±1.5) d,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7.3%,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2±0.7) 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1±1.7) d,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起,综合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可降低DEB-TACE术后PES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疼痛进程,推荐应用于DEB-TACE术后发生PES的HCC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198例高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10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内固定组96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评价比较。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长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 54%(23/102),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71%(17/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 86%(7/102),内固定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 75%(18/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均能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远期疗效中更具优势,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在临床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行新研制的镁合金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进口的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30根成人第5肋骨侧肋新鲜标本,行侧肋腋中线处肋骨骨折模型,分别采用AZ31B镁合金可吸收肋骨髓内钉(AZ31B组)、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刚子(PLLA组)两种内固定方法固定,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测试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特性,并进行比较。另设正常肋骨标本组以作对照。结果(1)三点弯曲强度测量,AZ31B组接近正常标本(P〉0.05),而AZ31B组与PLLA组相差显著(P〈0.05);(2)扭转强度测量表明,AZ31B与正常标本无显著性差异,而比PLLA固定优越(P〈0.05);(3)拉伸试验表明,AZ3lB固定抗拉强度优于PLLA内固定(P〈0.05);抗拔力AZ31B明显优于PLLA内固定(P〈0.05)。结论镁合金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在强度和抗拉伸强度上均明显优于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内固定,是肋骨内固定的理想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髌骨骨折内外固定方法的疗效及手术依从性进行分析,证实抓髌器外固定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28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研究对象64例。一组使用抓髌器外固定,为观察组;一组使用克氏针张力内固定,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骨折愈合、并发症、关节功能、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骨折愈合良好,观察组愈合优良率(96.9%)高于对照组(90.6%),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感染发生率及关节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4%,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抓髌器外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依从性较克氏针张力内固定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中优势更加明显,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骨科临床感染事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治疗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6月我院12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干预组根据药敏+培养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及治疗措施,观察感染预后及临床疗效。结果从术后感染率情况看,干预组较常规组低,对感染的控制优势明显(P〈0.05);但是菌群的分布没有差异(P〉0.05),说明针对性治疗策略干预对各种菌种的控制都有明显效果。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应积极查明感染病原菌,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措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骨圆针撬拨固定组(对照组)78例和Y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78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根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方法 ,优点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总结,比较分析远端解剖钢板与髓钉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治疗指征的3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适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切口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总长度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预防骨质劈裂、骨折成角畸形、脂肪栓塞、折端切开复位等不良事件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技术的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胸壁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肺功能手术组限制性通气障碍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行胸部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内固定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潘永飞  姜景辉  严怀宁 《武警医学》2013,(12):1069-1072
目的 评估阻挡钉在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使用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55例胫骨远端骨折经髓内钉固定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髓内钉固定24例,髓内钉结合阻挡钉固定31例,将两种术式病例资料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髓内钉结合阻挡钉组较单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2.57,P〈0.05),术后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6,P〉0.05).髓内钉结合阻挡钉组末次随访踝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单纯髓内钉组(χ2=7.78,P〈0.05).结论 阻挡钉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中可起到促进和维持骨折复位、加强髓内钉内固定后骨折稳定性的作用,并可为肢体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其中MilchⅠ型5例,Ⅱ型37例.22例采用经肘关节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固定(切开组);20例采用闭合复位及克氏针固定(闭合组).结果 切开组优20例,良2例;闭合组中优12例,良8例.提携角改变:切开组2例(9.1%)提携角比对侧增大10°,闭合组5例(25%)比对侧增大10°;肘关节伸屈:切开组1例(4.5%)伸屈肘范围比对侧减少10°,闭合组6例(30%);肱骨外髁隆起:切开组3例(13.5%)出现肱骨外髁隆起,闭合组9例(45%).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