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6,18(2):170-178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 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 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 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 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3.
川滇中短期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及其在强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川滇20例M≥67级强震前中短期地震活动图象异常的分析对比,归纳出8项有普适性的图象异常指标,试图对一、二年内各个强震区(100×200平方千米)强震孕育程度给出一个经验性的估计量。并将它作为中短期强震预报的基本依据。同时,这些异常的动态既是改进年度性震情会商的着眼点,又是震情跟踪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川滇及其邻区强震连续活动的地域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侧重分析了川滇及共邻区强度连续活动的不同地域分布图象,根据强震间的构造成因联系,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主震-晚期强震和先期强震-后期强震。后一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由前兆性中强震条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和相关构造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从整体连续强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上反映出强震及其晚期强震活动的可预测性,因而可供强震中期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5.
在对1966年以来63次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全时空扫描的基础上,讨论了大陆不同构造区域、不同震源机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主要活动图象与震源机制节面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显现出应力集中和减弱两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中期阶段)的活动图象以条带、空区和集中活跃为主;第二阶段(中短期)以持续平静为主. 走滑和正断层机制震前显示出较好的特征图象;逆冲断层震前的活动图象与其它两种机制的图象不同,没有明显的特征图象,两个阶段都有平静现象出现. 强震前中等地震条带走向与震源机制的两个节面走向一致性较好,但空区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本在研究中国大陆中国南北地震带及川滇地震区新的经震活动幕(1980-1996年前后)主要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中短期强震趋势预测的几项强震活动图象指标,据此川滇当前强震趋势作了初步的预测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地震活动的异常图象,利用区域地震迁移“速率”定量描述了5次大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5次大震前的1gs/1gT的低值显示是明显的。1gs/1gT的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变化时间、地震活动的异常图象基本上是同步的。速率参数的变化与大震前的地震活动有直接关系。初步认为:速率参数反映了强震前的平静与小震活动密集现象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强震组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此孤立进行的。对于已发生的强震的意义缺乏足够分析。本文根据强震成组的基本特点及前兆异常中存在地震组异常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地震组预测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巍  安卫平 《山西地震》1995,(3):107-112
本文叙述了1695年临汾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指出16 ̄17世纪是华北强震活动的全盛时期,而山西地震带的强震活动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后期,1695年临汾大地震是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中的最后一个,其孕育过程处在华北强震活动由“密集”转为“平静”的转折时期,认为1642年平陆6级地震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10.
冯德益 《华南地震》1996,16(4):1-10
利用反映震级-频度关系的参量C值,η值,b值和b值谱以及反映地震空间分布的森下指等研究了近海地震活动的一些主要特征,发现近海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指标及图象的变化特征与陆地上强震前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给出了新研究的可用于近海及滨海地区强震预报的短期和临震  相似文献   

11.
西藏玛尼7.5级震与云南的远场前兆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继登 《地震研究》2000,23(3):307-313
远场前兆,是一种场兆,它是地壳构造活动的反映,往往也是强震连发的异常表现,它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作用。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大震后,云南省的前兆异常突出。前兆异常分布广,异常种类也多;有新的趋势性异常出现,持续多年的继承性异常也很多,有些前兆异常幅度类似于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异常图象。1997年7~9月,这些趋势性异常或继承性异常出现转折与恢复,一些短期异常也趋于结束。如果说云  相似文献   

12.
焦远碧 《地震》1989,(3):13-20
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是强震活动十分突出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8级以上地震。但在1966—1976年我国大陆上一个地震活动高潮中该区却十分平静,预测在下一强震活动幕中西北地区可能成为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北西向构造可能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场所,强震发生于大震破裂区闭锁段上的可能性较大。1977年以来上述地区出现的中强地震活动增强和呈带分布已构成强震发生的背景异常,应密切注意该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图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活动性和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地壳应力特征、7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和强震活动和活动构造的关系。利用灰色预测理论预测了块体周缘未来5a内的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川M≥4级地震时、空、强活动图象分析中,提取了有重复性前兆意义的异常图象,称为特征活动图象,如条带状、丛集、环状围空、缺震异常时段、盆地及周缘区前震等。并根据当前的地震活动图像,讨论了四川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内蒙古临河地区出现中等地震增强活动,之后,阴山地震带西部、中部、东部全部演化出小震异常有序分布图象,主震前震中区无前震活动,阴山带震情窗口反应不充分,强震孕育、发展过程显示出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2,6(4):335-339
文中应用带状集中度C_b值、信息熵H值及缺信量I_q值,定量分析了近年来新疆境内北天山西段小震活动图象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这个构造较为复杂的研究区内,C_b、H、I_q值的变化均能较好的反映中、强震的短——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7.
黄雪香  丁鉴海 《地震》1996,16(1):33-38
经多年预报实践表明,中国地磁图中的等变线变化图象与我国的构造活动、强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联系。某年代地磁等变线变化的轴线及有关区域往往是我国本年代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可利用中国地磁等变线图来推测十年尺度我国强震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气象变化与邢台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小沼  杨永胜 《地震研究》1996,19(4):377-384
本对刑台地震活动与气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刑台除1966年3月大震前有明显的气象异常,大震后的中强余震亦有气象异常,此外,还发现低气压对强震,余震活动均有显影响,经分析,我们认为低气压天气过程对地震活动有不可忽略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蒲雄 《中国地震》1993,9(2):112-120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中、短期预报,预报时间量程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就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对于辨认未来主震(尤其是强主震)的位置是有效的;(3)强震和中强震前的图象特点是有区别的,据此,可以大概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不过图象的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的相关性;(4)信号震、前兆震群和前震(包括早期前震)的确定应考虑到异常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  相似文献   

20.
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给出了两者在时间起伏上的一致性,以及印度板块北边界兴都库会和缅甸两端点附近中深地震对中国大际强震活动所具有的前兆性和相关性。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预测,尤其是地震大形势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还应用了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理解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孕震系统在周围地质构造块体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