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中外医疗》2009,28(15):39-39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使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改善症状主要采用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左室的松弛,逆转左室肥厚,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控制过快的心率。  相似文献   

2.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3):140-146
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这一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虽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舒张功能加以诊断,但是,目前有关社区人群心力衰竭特点的资料却寥寥无几,而且多数相关研究都是以医院为单位、有赖于实验室检查的回顾性研究。此外,鲜有研究采用标准化技术对患者舒张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目的:对社区心力衰竭患者的EF、心室舒张功能和脑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进行前瞻性研究。主要观测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得的EF值和舒张功能、血BNP水平、6个月死亡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2003年9月10日至2005年10月27日在奥姆斯特德郡(Olmsted County)招募HF新发病例及陈旧病例(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EF和舒张功能,检测BNP水平。结果:共有556例参试者在确诊HF时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EF值正常(〉150%)者有308例(55%),多见于年长、女性和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P均〈0.001)。242例患者(44%)存在单纯舒张功能不全(即舒张功能不全,但EF值正常)。与EF正常的患者相比,EF降低的患者合并中、重度舒张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风险比,1.6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2.51;P=0.01)。EF降低以及舒张功能不全均与BNP水平升高独立相关。EF正常者及降低者6个月死亡率均为16%(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校正后风险比为0.85;95%CI,0.61—1.19;P=0.33)。结论:社区中半数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EF值正常,40%以上的患者存在单纯舒张功能不全。射血分数和舒张功能不全均与BNP水平升高独立相关。与EF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相似,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以存在心力衰竭(CHF)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EF)正常或轻度降低,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且预后不良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心肌顺应性下降,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并存.近2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4.
舒张性心力衰竭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立红 《疑难病杂志》2005,4(3):157-158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由于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使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LVEF)正常。DHF往往发生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之前,成为临床独立的疾病,约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1/3。为探索DHF的发病原因及心力衰竭程度的特点,我们将确诊的DHF 81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NYHY分级Ⅲ-Ⅳ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其中Ⅲ级组30例,Ⅳ级组18例,分别于清晨空腹和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采血,测定血浆BNP和hs-CRP。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心衰组BNP和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心衰组随着心功能的改善BNP和hs-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时BNP和hs-CRP均升高,且随心功能损害加剧而增高明显,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提示BNP和hs-CRP可能是反映舒张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杰  陈文超 《中外医疗》2009,28(26):58-58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即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estive heartfailure,C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的一种综合征。由于舒张性心力表竭临床特征不其型,为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本文对我科过年来收治的5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7.
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心力衰竭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为当下心力衰竭领域的研究热点。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HFpEF 患者中BNP、NT-pro- BNP 升高,但通常都低于HFrEF 心力衰竭患者。我们报道了1 例单纯的HFpEF 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明显,血浆BNP 浓度显著升高,心脏超声证实为重度舒张功能不全,经利尿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8.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从1984年Doughterty等人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患以来,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力衰竭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老年高血压患早期心脏收缩功能多属正常,而舒张功能往往已有异常表现.在心衰患中,约30%~50%的患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心室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在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SHF)的患中,心脏舒张功能的异常与患心衰的症状和预后密切相关.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早期检出和积极防治对于症状的缓解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常人群心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其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先于收缩功能,在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的心脏舒张功能亦较收缩功能障碍出现早.目前DHF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及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尚缺乏规范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是临床常见病,尤其以老年人多见,随着年龄增大以及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心脏的损害。首先出现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使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系列症状,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LVEF)正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另外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老化,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心衰症状、体征可以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我们2006年11月-2009年1月门诊及病房共诊治老年不典型DHF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硝酸甘油、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60例临床分析宁夏吴忠市医院(751100)何孟才罗向红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重大进展,尤其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CHF有较好的疗效。舒张期心功能不全由于心室充盈压异常所致,心室舒张期受限,即使心...  相似文献   

11.
<正>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心室收缩功能基本正常,由于松弛性受损,顺应性降低或两者并存而发生充盈异常,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以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亚临床舒张功能障碍(preclinical diastolic dysfunction, PDD)以心肌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顺应性降低为主要特点,导致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进而造成心脏功能受损及病理性结构异常。当前我国中老年PDD患病率为30%~40%,在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压力的不断增加,PDD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结构异常会进一步加重,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本文从PDD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现况及其与心力衰竭发病关联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心力衰竭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视角,建构更具实用性的心力衰竭危险人群的早期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心功能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161例入选者分为正常对照组(42例)与HF组(119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并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心力衰竭各组间BNP水平、LVEF、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85, P<0.001),而与LVEDd呈正相关(r=0.624, P<0.001).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的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患者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常表现为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低,但是大约有一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或只有轻度的减低,但是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称之为舒张功能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心脏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结构改变引起的舒张期充盈压力增加均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且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由于DHF的病理生理很复杂,尽管诊断DHF金标准是左心导管测量静息和活动时的压力-容积曲线,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舒张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且舒张性心力衰竭在老年、女性、肥胖、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临床上对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人们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分子和生化机制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的研究。而心室舒张功能的好坏主要由影响心肌主动和被动舒张的因素所决定,如钙离子的转运和心室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6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左心房增大(90.8% vs 78.0%,P=0.008),左心室增厚(50.0% vs 35.2%,P=0.018)。血肌酐水平与舒张期后壁厚度(PWT)呈正相关(r=0.007,P=0.011),与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呈正相关(r=0.007,P=0.042),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023,P=0.039),与左心房内径(LA)呈正相关(r=0.051,P<0.01)。亚组分析80岁以上和病程在1年以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其更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级别越高者肾功能越差,心脏结构改变越明显。结论 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增大及左心室增厚与肾功能降低相关,改善肾功能可望延缓或逆转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心室重构,从而抑制心力衰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其中41例有心脏扩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同时选取77例心内科收治无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测定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NP和NT-pro BNP对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价值。结果BNP、NT-pro BNP在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分别为1533(35,6000)ng/L、3695(97,38 000)ng/L;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分别为380(15,4500)ng/L、1044(29,34 000)ng/L;在对照组分别为55(6,145)ng/L、75(8,142)ng/L。收缩性心力衰竭组BNP、NT-pro BNP显著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舒张性心力衰竭组BNP、NT-pro 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NP、NT-pro BNP在心脏扩大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为560(150,4500)ng/L、1521(130,34 000)ng/L;在心脏未扩大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为195(15,3800)ng/L、587(29,27 000)ng/L。心脏扩大患者BNP、NT-pro BNP显著高于心脏未扩大患者及对照组,心脏未扩大患者BNP、NT-pro BN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在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82%。NT-pro BNP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80%。BNP鉴别心脏扩大和心脏未扩大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4%,NT-pro BNP鉴别心脏扩大和心脏未扩大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74%。结论血浆NT-pro BNP与BNP在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上的能力接近,可以早期、快速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8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保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50-251
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本组49例冠心病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26例高血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扩张型心肌病2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肥厚型心肌病3例、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2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3例行择期换瓣手术.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DHF临床特点是心肌显著肥厚,心脏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及左室舒张期充盈减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轻,有充血性心衰表现多为肺淤血表现;联合治疗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对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不敏感.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为主.治疗主要是改善DHF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金永萍 《浙江实用医学》2013,(4):231-233,236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在左室射血分数止常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LVEF≥50%)患者29例,并选择对照组患者20例,同期行血清脑钠肽测定。(1)分析血清BNP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2)血清BNP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以血清BNPI25pg/mL为截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敏感性72.4%,特异性94.1%,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69.2%;(2)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BNP水平随左室舒张功能的恶化而升高,且在舒张功能各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严重程度有关;(2)在排除收缩功能不全后,血清BNP水平升高可作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儿科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也是患儿重要的死亡原因。最近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时血浆中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明显增高,并与心衰评分及射血分数相关。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其分泌的主要条件,其血浆水平可以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并优于心房利钠肽(ANP)。目前关于BN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方面,而关于儿童心脏病BNP的报道不多。现重点介绍BNP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