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超声诊断与引产后病理解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进行尸检,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该病变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3例病例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及心室腔内强回声或稍强回声实质性占位,呈圆球状或椭圆状,境界清晰,病理结构为横纹肌细胞,为典型的"蜘蛛细胞"。结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极罕见,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并准确定位,但病理解剖检查才能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进行尸检,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该病变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室腔内3个强回声实质性占位,呈圆球状或椭圆状,境界清晰,病理结构为横纹肌细胞,为典型的“蜘蛛细胞”。结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极罕见,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并准确定位,但病理检查才能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高危妊娠产前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西门子SonolineG60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70例孕龄在22-40周的高危妊娠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或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同时检测孕龄在22-40周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750例,作为平行对照组。结果检出72例心脏异常,先天性心脏畸形47例,先心病检出率为3.56%,其中高危组41例,先心病检出率为7.2%;对照组6例,检出率为0.8%。另外发现左室腔内强回声8例,心包积液3例,三尖瓣少量反流1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常规及系统诊断技术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完善、可靠的方法,对检测胎儿心脏畸形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高危妊娠孕妇更应及早行常规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单纯性心包积液或单纯性少量三尖瓣反流或单纯心脏内有点状强回声,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彩超对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在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时,筛查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孕妇超声检查时,首先对胎儿常规超声检查,排除胎儿明显畸形,然后对胎儿心脏进行四腔切面扫查,筛选出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结果 2010.5~2010.11期间对200例胎儿进行检查发现EIF者合计为8例,检出率为4%。其中2例为死胎,1例为颈项囊肿,1例双胞胎中其中一胎为脉络丛囊肿,1例十二指肠闭锁引产后证实。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为:8例均为单发位于胎儿心内的大小约5-10mm不等的斑点状、条索状强回声结构,改变切面后形态不变或呈长条状或呈平行走形的结构,其回声强度接近周围肋骨或脊柱水平。其中6例出现于左心腔(3位于二尖瓣乳头肌水平,2位于心尖心内膜处,1位于二尖瓣前叶根部)。2例位于胎儿右心腔(1例位于近心尖制索水平,1例位于三尖瓣前叶根部)。7例在妊娠中期接受产科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然后接受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在妊娠晚期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时检出。结论彩超对胎儿进行检查的同时,进行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扫查,对妊娠22~32周胎儿能够检查出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变化,可减轻孕妇孕期的心理负担或错误的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2009年12月经我院行常规及系统产科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4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3例胎儿心脏内多发、大小不一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室间隔、左右心室乳头肌及腱索,边界清晰,无活动性,1例为左室内近二尖瓣环处单发强回声光团,彩色多普勒均未探及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M型均未提示心功能明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认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近10年来围产儿诊断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8例病例进行随访或引产后进行尸检,回顾性分析该病变的超声特征。结果 8例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发现心房或心室腔内不同部位单个或多个等回声或强回声光团,直径5.6 mm×5.3 mm~16 mm×28mm,回声均匀,境界清晰,侵犯室间隔及室壁,部分侵及房室瓣口及左室流出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准确定位、诊断并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超声胎儿结构筛查发现胎儿心外异常时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超声室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367例孕妇,其中355例曾在本院进行过超声胎儿结构筛查,回顾其超声结构筛查发现的阳性结果,评价超声结构筛查发现仅有心外异常的病例有无必要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367例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中,355例曾在本院先接受了超声胎儿结构筛查,247例因发现胎儿异常而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发现心脏合并心外结构异常96例,仅怀疑心脏结构或血流异常102例,仅发现心外结构异常49例。它们进一步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分别为85例、85例和31例,阳性率分别为88.5%、83.3%和63.2%。结论超声胎儿结构筛查发现阳性结果,不论是心脏结构异常或心外结构异常,均有必要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的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 000例胎儿采取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对疑有胎儿心脏畸形者叠加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对异常者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复查确诊。结果产前共诊断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7例。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四腔心切面有很好的提示作用,结合其他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对诊断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广大的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检测中孕早期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1月,近2年来在我院门诊超声检查的2952例孕12~16w的孕妇行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检测观察a谷形态。分析静脉导管频谱a谷缺失或倒置与胎儿心脏畸形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检测2952例中孕早期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频谱观察a谷形态,发现a谷缺失或倒置胎儿63例,后续跟踪至20~28w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脏异常34例。静脉导管血流频谱a谷形态未见异常的胎儿,在后续的产检中发现心脏畸形有10例。静脉导管频谱a谷缺失或倒置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7%、97%、35%、97%。结论胎儿静脉导管频谱a谷缺失或倒置与胎儿心脏畸形存在相关性[3],可作为中孕早期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的辅助性方法,有其不可取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EIF)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系统胎儿筛查检测发现的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资料,并观察其超声图像改变及追踪预后。结果发现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48例,45例为单纯性心室内强回声灶(见图1),其中8例于30w~32w复查消失,37例复查缩小;3例合并其他异常,经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为21-三体(见图2)。结论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EIF)是染色体异常的标记之一,产前检查发现EIF时应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决定是否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单心室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在常规进行胎儿胎盘羊水等检查后,进行四腔心切面及左右流出道切面进行扫查,并对其发现的11例胎儿单心室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胎儿单心室畸形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复查或尸检证实,其中伴肺动脉狭窄8例。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单心室畸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检测中需密切注意胎儿四腔心的标准切面及房室间隔的完整性,以及左右心室流出道"剪刀样"交叉清晰显示,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儿单纯性室间隔漏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利用超声"四切面"法快速检查37 075例胎儿心脏,发现异常或可疑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无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及部位。胎儿出生后1~5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予以证实。结果出生后共发现6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宫内期发现43例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检出率为65.15%;产前超声未发现异常,出生后新生儿诊断为室间隔缺损23例。此外另有5例首次检查发现胎儿室间隔缺损,分娩前再重复胎儿超声心动图或出生后即行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室间隔缺损。结论胎儿室间隔缺损诊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漏误诊,超声医生应总结经验,提高胎儿室间隔缺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对5312例孕妇进行产前系统彩色多谱勒超声筛查,对心脏病高危胎儿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心脏进行检查。结果在彩色多谱勒超声筛查中发现心脏病高危胎儿413例。对心脏病高危胎儿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心脏进行检查,诊断为先心病的胎儿为31例,产后追踪随访及尸检确诊的先心病共3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产前检出率为81.6%,漏诊率18.4%。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的二维成像及彩色多谱勒血流频谱的原理,对胎儿的心脏进行系统的检查及诊断,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通过检查发现畸形,从而给予干预,降低缺陷儿童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组合的方案对心脏畸形胎儿筛查及诊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210例孕妇,通过不同切面对胎儿的血流状况与心脏解剖结构进行分析,以引产后尸检和分娩后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金标准",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符合率。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8例胎儿产前检测为先天性心脏畸形,与新生儿随访、引产尸检结果比照后符合者达26例,吻合率高达93.3%,两者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不同切面检查中,2例未检出的原因主要是大动脉转位和心内膜垫缺损病情复杂,其他畸形类型与金标准完全吻合,各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中晚期采用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组合的方案进行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胎儿各种心脏畸形,减少严重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尽早发现发育异常的胎儿、及时终止妊娠,指导妊娠,改变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减轻了产妇及其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该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4例边界模糊肾脏肿块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2例;年龄12~85岁,平均年龄47岁。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04例均经手术病理组织或针穿刺病理组织证实,恶性肿块81例,良性肿块23例。肾脏恶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多呈现低回声或强弱不等混合回声,且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存在液化坏死灶,肿瘤内血流形态呈点线状、网状或不规则的多样化表现,瘤内血流丰富,多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肾脏良性肿块回声多呈混合回声,部分呈囊性回声,肿块内多无血流,少数以周边型血流为主,血流形态单一,呈点状或短线状,其内血液供应不丰富,以Ⅰ级血流为主。结论超声检查对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应用,并评价其对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接收的73例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胎儿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评价胎儿超声心动图应用价值。结果通过随访后发现,73例孕妇中,因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实施引产手术2例(2.74%),胎儿存活66例(90.41%),胎儿死亡率(6.85%);中晚期孕妇超声心动图显示,孕中期孕妇胎儿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出机率由13.69%,减至10.96%,其中孕晚期妇女8例心律失常胎儿有6例通过对症治疗治愈,而2例由于心力衰竭并发水肿最终致死;5例孕晚期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中,心脏结构异常类型有法洛四联征、三尖瓣闭锁、完全心内膜缺损、单心房、室间隔缺损等,其中3例心脏结构异常胎儿合并有心律失常。孕中期孕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异常检出由9.58%,降至6.84%;其中2例引产、2例分娩存活,死亡1例。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中晚期妇女体内胎儿的心脏结构异常以及心律失常较为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筛查与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及操作技术路线。方法对已检出的117例胎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大动脉畸形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尸检和出生后手术及超声检查进行对比。结果117例复杂先心病胎儿的大动脉交叉图显示无交叉关系及交叉关系异常65例(55.5%);检出大动脉内径及瓣膜异常为51例占43.5%(其中大动脉内径异常35例;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16例)。结论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在胎儿心脏病诊断中属难度最大和最易发生漏诊,检查中应明确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及动态显示有无大动脉交叉切面及血管排列、内径、瓣膜形态及数量、瓣上和流出道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内膜垫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2008年10月77832例孕18w以上的胎儿心脏应用超声检查,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常规,多切面扫查观察胎儿心脏大小、形态、房室结构、房室瓣开闭、左右心室流出道。结果发现心内膜垫缺损16例,伴发其他畸形4例,漏诊1例。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内膜垫缺损的可靠方法及技术,可阻止严重先天性畸形——心内膜垫缺损的胎儿出生。  相似文献   

20.
蔡俊红 《医学信息》2009,22(8):1587-158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肿物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以提高乳腺肿瘤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乳腺肿物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在乳腺肿物声像图诊断中,以肿物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及内部血流的多少是肿物良、恶性鉴别的关键.本组大多数恶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或检出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乳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