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KMnO4/PAC应急处理苯胺水源水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溶液pH、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投加顺序、高锰酸钾氧化时间和投加量对去除苯胺效果的影响,选择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以及一定污染物浓度下,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的最佳经济的投加量,结果表明KMnO4/PAC联用应急处理技术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是切实可行的,为实际的应急处理苯胺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黄浦江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突发苯酚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为背景,模拟黄浦江边某原水厂的工艺建立中试装置,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活性炭吸附及活性炭吸附与高锰酸钾氧化联用技术对突发苯酚污染进行消减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苯酚污染程度,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和相应的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当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低于50 μg·L-1时,只需在原水厂前池投加适量的高锰酸钾或活性炭,即可使苯酚消减至超标倍数在10倍以下.当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在50~500 μg·L-1时,需采用活性炭吸附与高锰酸钾氧化联用技术使酚消减,在前池投加10~50mg·L-1活性炭,同时在调压池投加2 mg·L-1高锰酸钾,可使出水苯酚超标倍数低于25倍.当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趋于或超过500 μg·L-1时,在前池投加50 mg·L-1活性炭,同时在调压池投加2 mg·L-1高锰酸钾,出水苯酚超标倍数仍在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纤维的改性及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葵  付小靖  唐明明 《应用化工》2007,36(10):989-992
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硫酸亚铁、氢氧化钾、柠檬酸、硝酸铜、乙酸铅、硝酸等溶液浸渍处理活性炭纤维,考察了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用硫酸铜溶液改性的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性能强于未改性的活性炭纤维,经高锰酸钾、硫酸亚铁、氢氧化钾、柠檬酸、硝酸铜、乙酸铅、硝酸等溶液改性的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下降。浓度为0.05%~1%的硫酸铜溶液对0.2 g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的效果优于其它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活性炭纤维上负载的铜离子过多会降低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种精炼植物油的新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处理,可以使植物油耐贮藏、无臭、无味,颜色适中以及每公斤植物油的磷脂含量低于5 ppm、过氧化物浓度低于2毫当量。具体过程是:将粗制植物油用水进行水化作用脱胶,然后再用酸处理作进一步的脱脂,最后将已脱胶脱脂的这种植物油装入颗粒活性炭床,进行活性炭处理,最后将这  相似文献   

5.
李铁云 《广州化工》2012,(2):110-112
采用固相萃取-GC/MS检测分析技术,分析黄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污染物是烷烃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研究了高锰酸钾与颗粒活性炭联用对水源水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苯酚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实际水源水在高锰酸钾与颗粒活性炭联用处理后,水中有机物大部分被去除,水源水的致突变活性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磨矿工艺产生的废水中含有砷和COD等,不能直接进入氰化工艺阶段,需进行处理。分别采用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和空气-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对磨矿含砷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2种方法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对水中总砷的吸附能力差,处理出水不能达标排放;而单一的空气-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也不佳,但经酸化预处理后,处理出水中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活性炭在国内外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利用活性炭处理水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电解法、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以及作为生物载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水处理中活性炭的几种联用方法(包括活性炭与膜、TiO2、高锰酸钾等材料或技术联用),以及表面化学性质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明贤  赵圣  支恒学 《硅酸盐通报》2013,32(10):2030-2036
通过实验探究白炭黑在不同温度下对甲醛的吸附性能,以及用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白炭黑在不同温度下净化甲醛的性能,然后将白炭黑和负载二氧化锰的白炭黑最佳吸附效果同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白炭黑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差异较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及吸附时的温度对负载二氧化锰的白炭黑吸附甲醛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白炭黑对甲醛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是和活性炭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高锰酸钾浓度、浸渍振荡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负载MnO_2活性炭吸附甲醛(质量浓度3.5 mg/L)能力的影响,再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负载MnO_2活性炭(MnO_2-AC)对一定质量浓度的甲醛溶液进行吸附,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通过BET、XPS、FTIR以及XRD等分析手段,考察吸附时间、MnO_2-AC投加量、初始甲醛质量浓度对MnO_2-AC吸附甲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nO_2-AC(高锰酸钾浓度0.08 mol/L、浸渍振荡时间4 h、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2.5 h)对质量浓度3.5 mg/L的甲醛吸附率达90.17%,较AC提高了240.26%。MnO_2-AC吸附甲醛(质量浓度3.5 mg/L)4h时,可认为吸附达到平衡;随着投加量的增加,甲醛吸附率增加趋势逐渐平缓;对低浓度甲醛溶液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饱和吸附量Q_∞为8.24 mg/g;负载MnO_2的晶型为δ-MnO_2且结晶度较好,本研究以期为研发一种吸附甲醛能力强的活性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高锰酸钾浓度、浸渍振荡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负载MnO_2活性炭吸附甲醛(质量浓度3.5 mg/L)能力的影响,再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负载MnO_2活性炭(MnO_2-AC)对一定质量浓度的甲醛溶液进行吸附,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通过BET、XPS、FTIR以及XRD等分析手段,考察吸附时间、MnO_2-AC投加量、初始甲醛质量浓度对MnO_2-AC吸附甲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nO_2-AC(高锰酸钾浓度0.08 mol/L、浸渍振荡时间4 h、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2.5 h)对质量浓度3.5 mg/L的甲醛吸附率达90.17%,较AC提高了240.26%。MnO_2-AC吸附甲醛(质量浓度3.5 mg/L)4h时,可认为吸附达到平衡;随着投加量的增加,甲醛吸附率增加趋势逐渐平缓;对低浓度甲醛溶液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饱和吸附量Q_∞为8.24 mg/g;负载MnO_2的晶型为δ-MnO_2且结晶度较好,本研究以期为研发一种吸附甲醛能力强的活性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强氧化剂的高锰酸钾对环境污染物质的去除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对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的应用评述,表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除藻、除臭、除色、控制致突变物质和强化混凝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异的表现,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氧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周文琪  叶辉  张东  高炜  张凤英  陈文倩 《水处理技术》2012,38(3):126-128,135
以长江陈行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高锰酸钾预氧化-O3/BAC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去除效果,并评价该工艺出水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均值为0.63 mg.L-1,平均去除率68.9%,UV254均值为0.005 cm-1,平均去除率89.0%;高锰酸钾预氧化-O3/BAC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66.2%和84.2%;该工艺出水AOC质量浓度为47μg.L-1,,生物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受微污染湘江原水强化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湘江微污染原水及低温低浊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处理受微污染湘江原水,聚合氯化铝混凝效果最佳;处理湘江低温低浊原水时,聚合硫酸铁效果最佳:高产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助凝,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处理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湘江原水;有机物以及消毒副产物前体,还能增加活性炭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复剂对给水处理中混凝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混凝处理前采用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考察了其对混凝水处理的强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对混凝处理具有很好的强化效应,能显著提高混凝过程对浊度、有机物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率,改善出水水质,当高锰酸钾的用量为0.25mg/L时,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的投加量分别减少30%和40%。  相似文献   

15.
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联用处理黄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态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量、投加顺序,在两者联用时对黄河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浊度为7.7NTU,水温为4℃的黄河原水,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0mg/L时,两者同时投加可取得对有机物最好的去除效果,同时也有较好的强化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臭氧投加量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再生水效果的影响,在中试系统中考察了随臭氧投加量的变化O3-BAC组合工艺对再生水中常规指标的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反应接触时间为30min,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BECT)为15min时,当臭氧投加量在1.10mg/L范围内变化,组合工艺对色度...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从高锰酸钾的衰减速度着手,综合剩余高锰酸钾浓度、气浮和过滤后出水浊度来确定高锰酸钾最佳投量范围为0.7~1.3mg/L。比较了预氯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出水水质及后续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河水为原水,在选择适宜水力条件的基础上,考察了混凝剂为硫酸铝(AS)、氯化铁(FeCl3),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和高锰酸钾(KMnO4)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时絮体粒径的变化规律。试验中采用激光粒度仪在线多次测量絮体平均粒径,然后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药剂投量工况组合时浊度、UV254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投加不同量的PAC后,原水的粒径变化不大,但在PAC投量不同的条件下投加相同量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粒径差异明显;在PAC投量与混凝剂投量不变的条件下,投加不同量的KMnO4对絮体粒径的影响也较大;相同条件下,使用50 mg·L-1 FeCl3形成的絮体比60 mg·L-1 AS的大、絮体增长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s were prepared by the partial oxidation of activated maghara coal with concentrated nitric acid and potassium permanganate. This treatment fixes more oxygen on the carbon surface leading thus to the formation of carbon-oxygen complexes which act as primary centers for water adsorption. Not only the number of oxygen complexes that can determine the water adsorption properties but the pore size may be considered as another factor. The oxygen complexes outgassed as carbon dioxide can be qualitatively determined by neutralization with sodium hydroxide. These oxygen complex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rreversibly adsorbed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