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回顾了该县1984~1995年的出血热疫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1.1疫情资料来源于该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1984~1995年的疫情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琼山州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依据该县疾控中心1996-2007年传染病疫情年报及鼠密度监测资料,分析1996—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漉行病学特点。[结果]1996-2007年垒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985例,疫情波及全县31个乡镇及1个果场,发病率为669.99/10万人,死亡率为1.3%,3-10月为发病高峰。20.39岁人群为高发病年龄,男女比例为1.7:1。该县1996-2002年HFRS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开始下降,3-10月为高发季节.农民、野外工作者和学生、20~40岁的青年男性是高发人群。[结论]该县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综合预防,以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宿松县属沿江流域肾综合症出血热高发地区,自1963年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流行,在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发病逐渐减少,但每年均有散在病例报告,而且2007年出现一起肾综合症出血热局部暴发。2005年,该县被确立为安徽省省级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点,现将2005-20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宁乡县是我省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年发病人数较多的县份之一。为了解该县EHF流行情况、传染源种类及其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5月,我们对该县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血清采集及检测:本次采血的病例均为县医院住院病人,急性期血清在发病后2~16天内采集,恢复期血清为病后9—16天采集。健康人血清  相似文献   

5.
院秀高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84-2485
目的分析2005—2011年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7 a间中国疾病控制系统中的流行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运用描述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HFRS病例269例,年均发病率为4.2/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64∶1。其中农民(民工)发病为24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2%。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份,占全部病例的84.01%),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县HFRS发病率以农民(民工)为最高,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HFRS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的出血热疫苗接种率;加强对鼠密度监测,强化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由鼠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上世纪 70年代以来 ,赣榆县一直是江苏省高发地区。为掌握该病在赣榆县的流行趋势及变化特点 ,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将该县 1984~ 2 0 0 3年出血热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疫情资料、人口资料、出血热疫苗接种资料均来源于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室。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1984~ 2 0 0 3年共发生出血热病例4 6 48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2 4 .2 5 / 10万 ;死亡 4 0例 ,死亡率 0 .2 1/ 10万 ,病死率 0 .86 %。 1984~ 1993年发病率最高为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出血热流行特,占、与规律以及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天津市东丽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结果1997~2004.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99例,累计发病率3.38/10万。呈散发状态,疫情波及全区的各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45岁。外地流动人口发病高于本区人口。发病与患职业及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出血热发病密切相关,灭鼠是遏制出血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吴淑勤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24-1425
目的了解天津市北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7—2005年天津市北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及流行趋势。结果1997—2005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84例,呈散发状态,疫情波及全区13个乡镇街,3—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0~49岁,男性高于女性。居住环境经常有鼠活动,经常在外就餐和从事粮食等食物加工、贩卖等是出血热流行的危险因素。结论出血热发病有季节高峰、并与职业和环境有关,发病与鼠带毒指数相关联,灭鼠是控制出血热流行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病情重、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当前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沂源县自1983年确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后,疫区逐年扩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为摸清该病发病因素和流行特征,我们对沂源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传染源及不同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现报道下。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从1963年有完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现低发、波动上升至高发的流行趋势.为掌握丹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防治规划提供依据,现对丹东市1963~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8~2000年邵东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实用预防医学》2002,9(5):500-500
为掌握邵东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 ,对该县 1998~ 2 0 0 0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年平均发病率为 11.93/ 10万 ,属中发区疫区 ,流行高峰期为 11~ 5月 ,以 2 0~ 5 9岁的青壮年农民为主 ,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出血热又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出血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春季是发病高峰季节。目前,我国出血热按传染源的鼠种分为三型:一是野鼠型。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流行高峰在秋冬季,野外作业为主要感染方式;发病的患者多为青壮年,发病特点是病情重、病死率高。二是家鼠型。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春季是流行高峰,感染方式主要是家庭内日常生活接触;男女老幼发病类似,发病特点是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三是家鼠与野鼠并存的混合型。除上述三型外,近年来出血热实验动物型有显著增加趋势,它是由大白鼠引起的,多发生在大城市医学科研机构实验室内。 近年来,出血热的发病趋势是流行区不断扩大,由原来主要在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7年广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方法收集17年来广西HFRS的发病、死亡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结果17年间广西肾综合征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71例,处于低发病水平,并于1994年和2002年分别出现两个流行高峰;除柳州、崇左、贺州和防城港市外,全区其他地市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桂北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结论广西HFRS的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桂北地区较高,城市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HFRS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997-2005年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流行因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动物疫源性疾病向人间的传播,避免传染病蔓延.方法 对天津市某区1997-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状况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并结合鼠带毒率、气象资料、农业资料、人口资料,分析出血热发病的流行因素.结果 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以褐家鼠为原始宿主的Ⅱ型汉城病毒引起.自1997年开始出现流行趋势,之后逐渐增多,到2002年达到高峰,之后逐年下降.9 a间共发生1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2.90/10万,死亡率为0.11/10万,病死率为3.81%;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5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4.76%;呈高度散发,全区11个乡镇街70个行政村均有病例发生;30岁组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3.3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7∶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26.67%,外地流动人口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4.29%;鼠带毒指数与疫情发病率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与发病率呈正相关(rs=0.746,P=0.021);降水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rs=-0.695,P=0.038).结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鼠类栖息地的破坏,鼠类的迁移,鼠带毒指数升高均是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上升的原因.大规模的迁村并点和平房改造工程导致鼠类活动频繁,也同样增加了人类感染病毒的概率.应采取科学灭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15.
方贞子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02-3302
目的 探讨吉林省珲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Excel2003软件对珲春市2007--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珲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9.7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28/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2.83%.全市每年都有发病;农村乡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是城区的2.10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82: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64岁年龄组,占83.9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1.89%;发病时间呈明显双峰型,即春季4-6月,秋冬季9-11月份,发病数占66.98%.结论 2007--2011年珲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比较严重,应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宝鸡地区2005年以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监测情况及流行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鸡地区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出血热IgM抗体实验室检测,分析阳性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宝鸡地区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率为5.87/10万人口;2005-2008年阳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009-2011年缓慢增高,至2012年阳性率显著增高至21.88/10万人口;男性病人多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P=0.0000.01);发病多集中于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符合姬鼠型出血热流行规律;发病人群以18~40岁青年和41~65岁中年人群居多,农民发病数最多,占83.31%。结论宝鸡地区2005年以后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近年又开始升高,尤其是2012年出现显著增高趋势。要继续加强本地区出血热防制措施,特别是开展灭鼠及对高发地区的青中年农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出血热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诸暨市199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浙江省诸暨市卫生防疫站311800翁康忠诸暨市自1972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来,发病逐年增多,1994年呈流行势态。为探索该病的流行趋势,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诸暨市199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83~2005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535例,年均发病率为7.42/10万。10~50岁为高发年龄,占发病总数的92.5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1%;全年均有发病,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9.81%。健康人群存在隐性感染情况。结论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灭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04-2014年济宁地区11个县市区的气象资料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气象因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4-2014年济宁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共计895例,同时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4-2014年济宁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地域性明显,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部;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济宁地区发病仍然呈现与以往相似的发病季节特点,大部分县区年发病人数与气象因素之间的无相关性,而月发病人数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较大。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人数在济宁地区与气温、降水和湿度总体均呈负相关。结论 气象因素对济宁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存在明显影响,通过对气象因素的各种预报,对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减少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20.
我市大丰县位于里下河地区,东濒黄海,境内有大面积滩涂。近年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较高,且呈上升趋势。1991年,全县发病293人,发病率达364/10万,属省内高发区之一。该县有乡镇29个,发病的28个,占96.55%;其中年发病率为50~100/10万和>100/10万的乡镇各3个。该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