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加强抗旱减灾工作,提高防旱抗旱能力,降低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调研全国各地抗旱优惠政策和国内涉农补贴政策基础上,提出完善抗旱用油用电及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旱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汪清县山区抗旱特征,从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建设及抗旱体制调整等五个方面,对山区抗旱工作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新时期山区抗旱减灾工作既要强调工程抗旱,又要突出抗旱政策法规及“自然补贴”等保障形式,走双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总结甘肃省旱情发展变化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全省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当前抗旱基础设施薄弱、抗旱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抗旱投入严重不足、旱情监测信息化手段落后等抗旱应急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完善抗旱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水源建设、落实农业抗旱措施、强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法规制度等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建议,为今后的科学抗旱,提高抗旱减灾应急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应用实际资料,采用已有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和全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对河北省11个县抗旱服务队的抗旱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优于已有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能够辨识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是否满足当地抗旱减灾实际需求,进而得出客观建设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的结论。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之所以能够辨识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是否满足当地抗旱减灾实际需求,关键是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将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与抗旱需求紧密结合,而已有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没有实现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3):52-57
为合理确定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在随机、模糊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下建立了有效的抗旱能力定量评价模型,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计算了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建立了基于联系数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从样本、子系统、指标3个层次表达评价样本的抗旱能力,并采用置信度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补充验证。运用该模型综合评价了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07年的抗旱能力,提出了提高抗旱能力的建议。结果表明: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改善种植结构是增强安徽省抗旱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②抗旱能力建设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短期内应加强工程与非工程抗旱能力建设,长期抗旱能力建设主要是提高科技抗旱水平以及生态抗旱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目标从2015起,甘肃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每年扶持发展150个农机装备规模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20年,力争全省建设145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河西走廊、沿黄灌区和陇东塬区等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每个农业乡镇至少建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他地区的农业乡镇建设1个农机  相似文献   

7.
郭志高 《中国水利》2006,(19):12-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湖北省的防汛抗旱能力在防洪工程现状、农业和农村抗灾组织能力、水生态和水环境、水利非工程措施四个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后湖北省防汛抗旱工作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防洪保安、抗旱用水、减灾服务、信息化支撑“四个环境”,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推进全面抗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春季严重旱情暴露出目前我国的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抗旱减灾能力仍然不足.只有坚持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才能全面提高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完善全国抗旱信息系统,加强生态抗旱工作,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和抗旱服务组织,加快抗旱立法,积极推进洪水管理.  相似文献   

9.
数字     
237.5亿元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农机的普及让全国麦收基本结束时间较上年同期提前4至5天,为秋粮生产争抢了农时。6亿元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资金,扶持10525个农户和15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1.8万座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3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49万吨、果蔬烘干能力35万吨。安排资金额比上年增加了20%。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陕西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一定抗旱能力,成为抗旱减灾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陕西省旱灾频繁且呈加剧之势,加之受投入、机制、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抗旱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抗旱能力下滑,与新时期抗旱工作不相适应。2009年北方冬麦区冬春严重干旱和今年西南5省秋冬春特大干旱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迫在眉睫。从陕西实际出发,在认真调研和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抗旱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科学抗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要从提高抗旱意识、增强旱情监测能力、改进抗旱服务方式、加快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从而提高抵御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北省实际,明确了“河北省抗旱规定”应在细化国家《抗旱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把节约用水、保护地下水、安全饮水、监测网络、抗旱督察工作制度、抗旱补贴、抗旱服务组织等七个方面作为规范全省抗旱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需要突出加强的薄弱环节之一。"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论述了抗旱减灾体系组成,提高抗旱科技支撑能力与增强抗旱减灾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支撑抗旱减灾工作的主要科研方向与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区域抗旱能力关键性因素,建立能够系统反映抗旱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对鞍山市2018年抗旱能力运用可变模糊集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鞍山市抗旱能力整体处于较弱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抗旱能力和抗旱组织管理水平,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和自然特征,从加快机井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增加地表径流拦蓄量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近年来辽宁省水旱灾害及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防御难度大、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基层防汛力量亟待加强等问题,从加强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加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加强基层防办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为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强水旱灾害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干旱发生频率、干旱面积的旱灾损失均呈加快、加重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①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增强抗旱减灾能力。②全面推广非工程抗旱技术措施;③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为抗旱减灾提供优质服务;④正确认识吉林省干旱缺水的基本规律,搞好抗旱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现状,在分析当前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服务网络、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能力建设等推进我国抗旱服务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州市所辖县(区)、乡镇(街道)基层防汛抗旱能力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基层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基层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科学有效地做好基层防汛抗旱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江西省铅山县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强化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东北地区抗旱减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东北地区频繁的旱灾,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分析制约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确保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要转变抗旱理念,建立抗旱长效机制;二是以抗旱规划为龙头,统筹抗旱减灾的各项工作;三是强化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四是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五是加强抗旱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抗旱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