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黏膜疾病     
20110922儿童常见皮肤黏膜病的临床表现/褚岩(首都医大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马琳∥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4).-212~214口唇黏膜病:①鹅口疮(口腔珠菌病),②地图舌,③唇炎(单纯性、接触性、舌舔、口角),④口腔溃疡(复发性阿弗他、Behcet病、S-J综合征、川崎病)。外阴及肛周黏膜病:①硬化萎缩性苔藓,②白癜风,③阴部念珠菌病,④Reiter病,⑤尖锐湿疣。参14(张  相似文献   

2.
Laugier病     
1970年,Laugier和Hunziker描述了颊内和唇部黑变病性豆状色素沉着,命名为Laugier病.黑变病性色素沉着可累及指趾甲、外阴、阴茎头.阴道和子宫颈等处.本文报道20例患者,10例口腔黑变病,累及唇部、唇和齿龈、口内和口周;7例阴茎黑变病;5例女阴黑变病,可伴有阴道、宫颈以及女阴周围皮肤色斑;3例粘膜伴皮肤损害.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粘膜疾病 ,影响着许多育龄妇女的健康。本文主要从病原菌和宿主的角度 ,综述近年来在心理、遗传、代谢、免疫等方面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机制进行的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例1 男性,26岁。因脱发二月来诊。患者发现近二月来头部出现散在脱发斑,按斑秃治疗无效。皮肤检查:后枕部及两颗部散在黄豆至小指甲大小之脱发斑,边界不清,有的融合呈虫蚀状,脱发区头皮正常。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口腔、外阴及肛周粘膜正常。肘、颈、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患者平时无明显自觉不适,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粘膜疾病,影响着许多育龄妇女的健康。本文主要从病原菌和宿主的角度,综述近年来在心理,遗传,代谢,免疫等方面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机制进行的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口腔尖锐湿疣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主要是以性接触方法传播的疾病 ,故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由于好发于外阴和肛周部 ,所以又以生殖器尖锐湿疣或外阴尖锐湿疣来代表本病。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患者 ,其皮疹可发生于口腔、趾间、腋下等部位 ,但以口腔内为最多。本文将近 10年来在国内主要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上刊登的 2 6例口腔内尖锐湿疣患者作临床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2 0~6 1岁 ,平均 32岁 ;病期 2天至 6个月 ,平均 1 5个月。部位 :舌系带 13例 ,上腭部 5例 ,齿龈 2例 ,下唇内侧 2例 ,舌缘 2例 ,悬雍垂 1例 ,声带 1例。男…  相似文献   

7.
瘢痕性类天疱疮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唇黏膜、口腔及下咽部肉芽组织增生,睑球结膜粘连,皮肤、外阴、肛周未见皮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治疗上首选氨苯砜,其次为各种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结论瘢痕性类天疱疮应该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控制瘢痕的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伴先天性皮肤异色症。患者女性,17岁,因外阴白斑伴瘙痒8年就诊。皮损主要表现为外、会阴及肛周有呈哑铃状角化白色斑片,胸背及双上肢伸侧有网状色素沉着斑,伴毛细血管扩张和轻度萎缩性白斑,家庭中有皮肤异色症患者。组织病理改变符合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相似文献   

9.
本病又称组织细胞病(Histiocytose X)。这种外阴和肛周嗜酸性肉芽肿,可具有不属于由Hand-Schuller-Christian病、Letterer-Siwe病和骨嗜酸性肉芽肿组成的三联症范畴内的内脏或皮肤损害。作者报告一例并复习了以往报告中的44例。  相似文献   

10.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大体有两种类型:1.严重的全身性念珠菌病亦称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2.常见限局的普通念珠菌病。近来经研究后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侵犯皮肤、口腔、粘膜、上呼吸道、胃肠道及尿道和阴道上皮,但尽管感染广泛,并不见真菌血症。大多数患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则显然正常,有时有内分泌异常或胸腺障碍。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证实,白色念珠菌可侵犯皮肤粘膜的表皮上层细胞,真菌能够穿破上皮细胞的浆膜并进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皮肤改变为主要表现并可累及关节。美国皮肤病协会2009年制定了银屑病外用药治疗指南,外用药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轻度-中度银屑病患者,也可以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用于病情严重者的治疗,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制定。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影响到全世界 2% 到 3% 的人。它会导致皮肤上有鳞状红色斑块,并与肥胖和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有关。银屑病是由免疫系统中分子的过度活化引起的。乌司奴单抗是一种称为生物药物的药物,通过阻断两种免疫系统分子(白介素-12 和白介素-23;IL-12/23)来改善银屑病。它被批准用于 12 岁或以上的患者。 在 CADMUS Jr 的研究中,我们测试了欧洲、加拿大和美国 44 名 6-12 岁患有银屑病的儿童使用乌司奴单抗是否有效。患者在第 0 周和第 4 周接受乌司奴单抗剂量,然后每 12 周使用一次,持续一年。我们评价了疗效,评估了生活质量的改善 (QoL),并观察了安全性结局。 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 (77.3%) 在 12 周时仍有干净的皮肤或仅有轻微的银屑病,并且直至 52 周仍保持改善。在第 12 周时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和在第 52 周时超过一半的患者中,银屑病已经完全消失。在报告银屑病开始治疗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患者中,大多数人说这种病在第 12 周和第 52 周不再有影响。没有非预期的不良反应(有害的副作用)的报告,证明乌司奴单抗在这些年幼患者中有很好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通过在我们 CADMUS Jr 研究中进行一年的治疗,我们发现乌司奴单抗在儿童(6-12 岁)中可以改善银屑病和生活质量,并且可以安全地使用。这些结果与用乌司奴单抗(CADMUS 研究)治疗的 100 多名青少年(12-18 岁)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间,“冠状病毒脚趾”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患者手部和/或脚,尤其是手指和脚趾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病变(受影响的皮肤斑片)。 有关冠状病毒脚趾活检的详细描述尚未见报道,且尚未确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冠状病毒 SARS-CoV-2 为其病因,因为大多数患者的 SARS-CoV-2 常规检测(从鼻子和/或口腔取样)结果均呈阴性。 我们检查了西班牙马德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间出现冠状病毒脚趾的 7 名儿科(儿童)患者的皮肤活检样本。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使用抗体染色来识别病毒)调查冠状病毒 SARS-CoV-2 是否存在。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损内皮细胞(血管内层)内存在血管损伤和 SARS-CoV-2 病毒颗粒。 尽管临床特征(即从外表上看到的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即在组织样本中看到的特征)与传统冻疮相似(冻疮是由低温、血管中病毒颗粒的存在和痕量血管损伤造成的),但支持 SARS-CoV-2 导致损伤的观点。 该病毒引起的血管损伤可能是解释冠状病毒脚趾的一个关键机制,它也许还可以解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感染患者其他类型的损伤。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一种重点在于避免病毒引起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39例HIV感染者基本情况、皮肤损害和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IV感染者并发皮肤病的特点。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分为A组有皮肤损害(112人),B组无皮肤损害(127人)。统计皮肤瘙痒及皮疹、黏膜溃疡、口腔糜烂、疱疹等五类皮肤损害,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差异、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及皮损组皮肤损害评分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239例分析对象皮肤损害发生率为46.86%;皮肤损害组中有皮肤瘙痒者71.43%,皮疹43.75%,黏膜溃疡14.29%,口腔糜烂11.61%,疱疹10.71%;两组均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无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皮损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HIV感染并发皮肤损害者中,皮肤瘙痒和皮疹较为常见。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至200个/mm3以下时容易发生皮肤损害,但皮损严重程度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光化性角化病 (AK) 是一种受阳光损伤的皮肤区域(病变),主要发现于身体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如果不进行治疗,存在很小的风险,AK 有可能进展为一种称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角质形成细胞癌(也称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AK 的治疗可以分为单独病变的治疗(例如液氮治疗)和对具有多个 AK 的区域的治疗(称为“野定向治疗”)。常用的处方野定向治疗有 5-氟尿嘧啶乳膏、咪喹莫特乳膏、光动力疗法 (PDT) 和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凝胶。 本研究旨在比较 5% 5-氟尿嘧啶(5-FU)、5% 咪喹莫特(IMQ)、0.015% 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IM)和氨基酮戊酸甲酯光动力疗法(MAL-PDT)治疗头颈部 AK 以揭示哪种野定向治疗最具成本效益。 荷兰的这项研究包括 624 名患者。获得并比较治疗后最长 12 个月内的有效性和所有费用(与治疗相关的费用、治疗前费用和治疗后费用)的相关数据。 治疗 12 个月后,5-FU 的总平均费用(433 欧元)明显低于 IMQ、IM 和 MAL-PDT 的总平均费用,分别为 728 欧元、775 欧元和 1621 欧元。 作者发现,在治疗 12 个月后,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5% 5-氟尿嘧啶乳膏是一种更有效、更便宜的治疗方法。基于这些结果,5% 5-FU 乳膏可以被认为是头颈部多发性 AK 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汝阳地区浅部真菌病病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579例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7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手足癣,其次为体股癣、甲真菌病、生殖器念珠菌病、花斑癣和头癣。579株菌种中,须癣毛癣菌最多,其次依次为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马拉色菌等。地区分布情况为农村患者344例,城镇患者235例,其中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显著多于城镇(P0.05)。结论汝阳地区皮肤真菌病以手足癣最多见,其次为体股癣;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患者明显多于城镇;浅部致病真菌以须癣毛癣菌最常见,其次为红色毛癣菌,再次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8.
银川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529例常见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过敏原,以针对性指导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应用德国百康(BICOM 2000)生物共振仪对529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常见过敏原检测。结果共检测过敏原647种,阳性例数为4538例次;其中检出阳性率5.00%的常见过敏原27种,阳性例数3070例次,占全部阳性例数的67.65%。排前十位的常见过敏原依次是屋尘螨(阳性例数358例,阳性率67.67%),鱼类混合物315例(59.55%),蛋白蛋黄217例(41.02%),粉尘螨203例(38.37%),酒石酸185例(34.97%),羊肉178例(33.65%),甲醛147例(27.79%),牛奶141例(26.65%),动物皮毛136例(25.71%)和苯胺113例(21.36%)。结论目前本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多是鱼类混合物、蛋白蛋黄、羊肉等食物,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吸入物,以及甲醛和苯胺等化学物质,应该引起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硬化症 (TSC)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大约每 6000 到 10000 人中就有 1 人受到影响。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的许多部位发生错构瘤(一种非癌症生长)。由血管和纤维组织构成的面部生长,称为面部血管纤维瘤(FA),发生在高达 80% 的 TSC 病例中,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 这项来自台湾的研究旨在查明,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联合使用两种外用(涂于皮肤)药物,雷帕霉素和骨化三醇,是否可以有效和安全地治疗与 TSC 相关的 FA。 我们招募了 52 名患有 FA 的 TSC 患者,分配他们接受一侧面部局部涂抹雷帕霉素(0.1%)或骨化三醇(0.0003%)的单一药物治疗,另一侧面部局部涂抹这两种药物,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为期 12 周。重新分配患者,让其使用效果最好的软膏,再持续 12 周,然后停止该治疗 12 周。 我们通过比较第 12 周(用作主要结局)、24 周和 36 周改良的面部血管纤维瘤严重指数 (mFASI;评分 0-10) 相较于基线(试验开始)的变化来评估 FA 的改善情况,该指数是根据红斑的总和计算的,即发红 (0-3)、丘疹(皮肤组织的隆起区域)大小 (0-3)、丘疹隆起 (0-3)、病变范围 (0-1)。 我们发现,与基线相比,12 周时雷帕霉素和雷帕霉素-骨化三醇联合用药的 mFASI 平均降低值分别为 -0.92 和 -1.09。 与单用雷帕霉素相比,雷帕霉素/骨化三醇联合方案延长用药达 24 周更能有效降低丘疹隆起,停药后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改善。 我们得出结论,雷帕霉素/骨化三醇联合外用治疗对于 TSC 相关 FA 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一种有着极其复杂发病机制且十分常见的皮肤疾病。人群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青少年。痤疮主要发生于面部,可形成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等损害。活动性痤疮及其后遗症,特别是持久性瘢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痤疮和痤疮瘢痕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物理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对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的物理治疗方面的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