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商务办公区区位进行了实证研究。阐述了商务办公区相关概念的内涵,认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已初步形成多个不同规模的商务办公区,且商务办公区呈等级分异;多个商务办公区围绕CBD集聚分布;依托开发区形成特色商务办公区;中心城区外围形成小规模办公集聚区。并探讨了上海商务办公区的发展趋势,认为上海商务办公集聚将不断加强,高级别商务办公区中的高档商务办公楼需求旺盛,CBD办公空间分异日趋明显,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决定了五种办公潜力空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0年至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Theil指数和Mono指数对十大城市群的差异性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与群内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分布呈非均衡状况,东部沿海城市群存量规模优势明显,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大中小城市经济规模悬殊、产业协调和互动不够;内陆城市群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城市群集聚效应还停留在经济集聚阶段,人口集聚相对滞后;单中心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以集聚效应指导城市群规划发展;发挥城市群集聚的正外部性效应;提高城市群系统的通达性;实现城市之间由产业竞争转变为产业互补;处理好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批发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配送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对城市商业空间和货运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采用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分析城市内批发业空间特征以及热点区域,并进一步探索分行业的批发业态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选址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网点圈层分布呈现城市批发业活动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特征,批发网点主要布局在距市中心5~10km的圈层范围内;②批发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状态,内环以内集聚中心呈现出"一带两点"的分布格局,且核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外围地区;③批发网点符合局域Getis-Ord Gi~*统计特征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其中九龙镇和石桥铺街道是显著性热点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④各批发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食品饮料类批发业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纺织服装和文化体育类批发业主要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城区商业中心地区或靠近城区的商品集散地,建材化工和机械设备类批发业多布局在城市外围地区。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城乡互动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信息时代空间集聚与扩散引发新型城乡交互模式,网络社会改变了传统城镇体系等级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由核心边缘型向网络式发展。本文初步探讨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乡村的转化与发展,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趋势及其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5.
毕波  吴晓雷 《规划师》2006,22(Z2):60-62
楼宇经济空间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集聚功能区域,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核心,吸引其他相关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集聚规模、较强竞争力、能够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功能空间.楼宇经济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节点空间,具有依托性、集聚性、高效益、高效率、高端性等特点,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受城市规划与空间扩展、经济活力与设施配套、交通条件、景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通过强化集聚策略、专业化和特色化策略等,引导楼宇经济空间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城市普遍存在多个开发区,开发区连片发展已然成为新格局,虽获得了较好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但易导致开发区之间的相互竞争,造成不同开发区之间功能定位趋同、产业同构、用地布局零散、空间发展失序等问题。文章以徐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新城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徐州市开发区联动发展的策略及建议,以期为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毕波  吴晓雷 《规划师》2006,22(12):60-62
楼宇经济空间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集聚功能区域,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核心,吸引其他相关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具有定空间集聚规模、较强竞争力、能够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功能空间。楼宇经济空旬作为城市重要的节点空间,具有依托性、集聚性、高效益、高效率、高端性等特点,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受城市规划与空间扩展、经济活力与设施配套、交通条件、景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通过强化集聚策略、专业化和特色化策略等,引导楼宇经济空间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发展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城市更新区域是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的重要空间。以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研究对象,总结孵化载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规律。研究表明: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内孵化载体数量较多且主要分布在旧村庄中;孵化载体分布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集聚核心为白云区望岗商务核心区——广州设计之都和由五山—石牌高教区、天河智谷片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的区域;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孵化载体倾向于分布在商业中心周边、产业平台内,在科教资源丰富、轨道交通便捷的区域集聚,对城市地租的承受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城市更新区域外的孵化载体相比,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孵化载体存在单体规模小、创新活力低、孵化效益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城市在地理位置、空间布局等作用下形成集群,并发挥其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在城市群内的集聚,而城市群和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在城市群与产业集聚耦合机理作用下,分析三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度和城市集聚度发展历程,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各自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一步印证了产业集聚与城市群耦合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王慧 《城市规划》2003,27(3):20-25
开发区发展进程可划分为成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后成熟期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开发区有着不同的增长机制 ,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空间特征 ,因而与依托城市 (母城 )和地区的相应关系也有所不同。增长极机制是两者关系的主要内在肌理。开发区发展对城市的空间规模、形态以及空间增长方式、产业空间结构、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各功能区段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郊区化进程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 ,从而可催化带动都市区域的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蒋伶 《城市规划》2004,28(2):67-69
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要引入发展的观念为主线,提出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同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保护手段;对当今的城市和建筑文化,应该从历史和发展角度作出客观评价;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适当的发展模式和适宜的规划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丁文静  朱喜钢 《城市规划》2006,30(10):36-42
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给城市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将使其遭遇新的挑战。通过回顾、比较国外城市在此阶段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揭示出人均GDP3000美元时期城市化进程、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城市问题等方面的一般特征。结合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现状,从城市化推进、城市和区域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的应对等角度,对人均GDP3000美元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跨越式发展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松龄  陈有川 《城市规划》2003,27(10):13-16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实施跨越式发展已带有不同程度上的普遍性。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近乎时尚的发展理念 ,但究其实质而言 ,未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本文从概念辨析入手 ,澄清了当前对跨越式发展的模糊认识 ,并分析其发展机遇、政府推动和创新支撑的作用 ,研讨了实施跨越式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Questions surrou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have served as the focus for much research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nonprofi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CDCs) emerged in the 1960s as one means of redistribu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enefits by targeting job training and business growth programs toward the urban poor, CDCs now represent only a portion of all nonprofit economic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NEDO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er form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carrying out diverse economic functions. This evolution of the nonprofit economic development subsector raises a critical question: Do nonprofi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tivities remain concentrated today in poorer cities, or do wealthier cities also have high levels of nonprofi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tivity? This study aggregates finance data for several types of NEDOs to the city level, for all U.S. cities with population 50,000 and over, in order to examine this questio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ity‐level demographic, institutional, and fiscal explanations on the level of NEDO revenues per capita.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revenues from some types of NEDOs, such as CDCs, remain concentrated in higher‐poverty cities. However, wealthier cities hav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revenue generated by nonprofit business assistance organizations and nonprofit real estate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current federal and local policies related to tax‐exempt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5.
陈彦光 《城市规划》2006,30(8):24-30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无论东方城市抑或西方城市概莫例外。自组织是城市演化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城市系统构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分:随机成分、可预测成分和受控成分,中央计划和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控制成分而言。城市或者城市体系是否自组织系统,可以借助三个临界指标进行检测:一是时间尺度的1/f涨落,二是空间尺度的分形结构,三是等级尺度的济夫(Zipf)定律。计算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和位序-规模分布分别服从这三个定量判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城市具有自组织系统的演化特征,这对我们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必壮  杨立峰 《城市规划》2005,29(12):85-88
在南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础上,对一个生态环境极佳、经济发展快速、气候地形条件优越、城市规模适中等各方面都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进行交通特征的分析、交通认识的探讨、规划对策的研究、实施效果的审视,以期探寻适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之路。  相似文献   

17.
集群结构与我国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3,27(6):5-10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由之路。其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为 ,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尽可能避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萌发的诸如 :失业加剧、疾病流行、贫民窟泛滥、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升高和生态条件恶化等城市病。大城市具有天然的集聚和规模经济效益。如果任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就会重蹈人家的覆辙。但如果我们继续将规划调控的思路局限于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扩张 ,又将无济于事。事实证明 ,这一策略不但无法控制城市规模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其摊大饼式发展的倾向。采用逆向思维———从分析影响中小城市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和城市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入手 ,利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原理阐述城市内部的企业集群和城市外部的城市集群的发展演进规律 ,从而证明不同规模的城市 (镇 )往往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集群结构 ,具有明显的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生态位”的“耗散系统”。提出了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 ,中小城市 (包括卫星镇和农村小城镇 )“超越”经济规模快速成长 ,有序引导移民、确保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边缘城市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产业园区是我国拉动经济和拓展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都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美国边缘城市的现象观察及其与我国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区域、网络三视角,提出产城融合化、功能复合化、环境品质化、城镇体系化、数字智慧化等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边缘城市理论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同时,立足"边缘城市=边缘+城市"解构,提出边缘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立足职住平衡的城市功能中心化;活力在于"边缘"——立足网络协同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形态格局建构,并指出边缘城市依托规模互借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形态沿单中心-多中心-城市群演替、空间结构沿等级化-(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演化,已成为城市区域走向多中心网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兴生长点或战略性支点。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的我国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3,27(12):5-12
如何应对全球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经济界日益关注的课题。基于这样的形势要求 ,从人类永恒的追求———理想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及其研究方法 ,历史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 ,城市发展史上的若干重大失误 ,城市发展战略的适用条件 ,城市政府与企业界的协同等七个方面就这一紧迫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并从总结国内外城市化历程中存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出发 ,着重论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类城市发展战略制订和调整的一些概念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采取了在属地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管理的方式,所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与遗产地所在的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地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备受关注。如何全面、理性地把握这种效益对城镇的影响,是我国现有的3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及更多潜在的遗产地城镇需要重视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对此进行系统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