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既见证了大部分城市在短期内成功高效地遏制疫情蔓延的应急处突能力,也暴露出了处于城市应急管理最前方的社区在公共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韧性社区建设是国家应急管理的一个支点,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下,通过探析韧性对提升社区公共应急管理水平的作用,提出从制度韧性、自治韧性、技术韧性、环境保障韧性等方面延伸,提升社区公共应急管理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连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智慧城市是大连健康持续发展重要战略决策,为民生、公共群体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在这一指导思想基础上,基于辽宁省和大连市相关课题研究,以大连市老城区改造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为目标,以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和方法为切入点,用德尔菲法收集专家学者对智慧城市老城区改造问题的建议及评分,通过建立SWOT-AHP模型并利用R语言编程计算和分析,最后从国家、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三个层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形态,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城 市建设的需求和短板,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智慧环境和智慧经济 4 个方面构建 18 个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 标,从新一线城市中选取包括合肥在内的 7 个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较大的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量化以上指标。 通过得分排名将合肥市与其余 6 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足并提出 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日趋复杂,这既有社会环境带来的客观原因,又有高校自身的主观原因。对此,应系统化构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应对机制,在突发事件的潜伏萌芽期、爆发扩散期和衰退平缓期相应地建立舆论防控、宣传应急和善后恢复等机制,以消除危机或降低危机危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危机具有一般公共危机的性质,同时又具有危害和影响的瓶颈性、集中性和易于扩散等特点。城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需要从法律规范建设、应急工具设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危机常识教育四个方面着手去建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公众获取、传播信息和相互沟通的方式已大不相同,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这要求政府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公共危机管理的方式。政府可以通过政务微博开展危机舆情采集、信息发布、政民互动,这为公共危机管理带来全新机遇。文章指出了政务微博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探析了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管理体制机制、危机功能定位以及危机信息共享与互动等方面的现实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管理机构、信息发布、人才培养和危机管理联动机制等方面的应对措施,以便将政务微博打造成公共危机管理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调研法,对徐州市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实践进行考察.在分析现有不足的基础上,从合作机制、建筑布局、供给体系、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徐州市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相关央企很好地把握了产业布局、管理升级、改革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企业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骨干中坚作用,为全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3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国投调研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党建工作,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城市医疗环境是城市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医疗建筑环境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是现代宜居城市环境管控的关键因素。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测工具,运用危机管理理论作为评测基础,评测和分析广州、哈尔滨、苏州3座城市医疗建筑环境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评测包含医疗建筑环境在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救治和恢复的全部过程中的防控指标数据。评测结果表明现阶段城市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环境的各项指标配置不平衡,总体水平低。建议综合调控医疗建筑环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集中城市优势力量均衡配置资源,促进城市医疗建筑环境适应社会健康发展需要,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高级社会形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利于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同时也暴露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非传统安全"难以掌控.为识别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危机,故选取50所新型智慧城市,纵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从个人、政府、企业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表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在三个维度相对建设水平较高;横向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50个城市进行分层,综合分析各类城市网络安全建设情况.通过二者结合分析,找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企业、政府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SIR/IR传染病模型,根据湖北省2020年1—5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公开数据,对湖北疫情变化和防控开展建模实证研究。首先,采用SIR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疫情变化曲线;然后,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法推导出COVID-19的基本传染系数R0,并以此系数具体化疫情防疫程度;最后,通过IR模型分析采取不同强度的管制和防控隔离措施对疫情的影响。演化结果表明,严格的管控会大大减少疫情的感染情况,缩短疫情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12.
寄宿制学校是聚集性程度较高的场所之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寄宿制学校传染风险控制问题,设定五级可实行的防控措施及其对洗漱、外出、上课、就餐、回寝5个生活环节传染风险的影响程度,构建基于统计与概率判断的健康者-感染者(SI)传染模型.对14 d内无独立卫生间的4人寝室(公寓楼A)和有独立卫生间的6人寝室(公寓楼B)两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结构性矛盾,是新时代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现实逻辑起点。站在疫情防控角度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可以发现层级式管理体制的内在“矛盾”、管理末端的“梗阻”以及分布式职能的“离散”是导致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要在充分认识新时代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价值基础上,从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公共安全平台建设以及文化教育方面共同发力推进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进而以此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效能。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大家都在为防控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提升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及返校后的战"疫"能力,从新冠肺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治理等角度出发,指导高校大学生科学理性应对新冠肺炎,保证自身身心健康,传递"治未病、重预防"的健康理念,提高基本卫生常识和科学防护能力,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传播网络的日益健全和企业经营、市场的扩大化,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但综观国内企业,重视危机公关的微乎其微,在危机公关方面处理得当的更是少之又少。企业如何面对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将危机公关处理到最好,已经成为一项生死攸关的经营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公关危机的公众性特点,并引用案例深入分析面对危机的"雄鹰效应"与"鸵鸟效应",提出公关危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PLC自动冲水节水智能控制系统。当有人入厕的时候,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出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并且转化为电信号,触发PLC电路。克服了传统冲水系统的缺点,实现了精确的计数。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卓越的心血和汗水,使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绩。通过对疫情防控下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分析,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稳定,复学成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和老师在学校长时间聚集和面对面接触增加了相互传染疾病的风险,虽然学校停课一般被认为是缓解流行病的最可行策略,然而大面积的隔离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社会经济成本甚至会造成社会恐慌。所以在学校出现疫情时,需要尝试使用更加细致科学的防控措施。该文基于真实人际接触数据模拟新冠病毒在校园内的传播,通过计算学生之间的有效距离制定防控措施。研究发现学生在校园内与同班级、同年级学生接触较多,所以当在校园中发现病例时,及时封闭患者班级、年级就可控制住疫情的发展,能取得与封闭学校近似、甚至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无封闭和施加防控措施情况下,分别对无症状患者比例和潜伏期传染性对校园疫情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施加防控措施后,每种情况下的疫情都会得到控制,并且会很快迎来疫情好转的时间点。该研究有助于学校选取合适的防控措施,准确评估无症状患者和潜伏期传染性对疫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智能家居系统联网后面临严重安全威胁,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设计嵌入式的智能家居安全网关的概念,在基于TI公司AM3517处理器的SOC8200工业板上实现了智能家居安全网关的基本功能,由开源的嵌入式Web服务器Appweb、OpenSSL库和嵌入式数据库共同实现Web服务,并且通过SSL双向认证实现了公用网络中智能家居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传输.基于组策略的访问控制策略用于智能家居用户管理可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