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离"是八卦之一,象征着自然界的火。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含有"■"卦的卦象共有15个,根据《周易·象传》的说明,这些卦象中的"■"卦大多都有"附丽"和"光明"的意象,进而被引申出了文化乃至文明的内涵。而"■"被称为离卦。1但离卦最早出现时,并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富于想象力的意义,甚至从"离卦"的出现到其与"火"联系在一起,期间也经历了颇为漫长的过程。而上溯离卦的原始含意,探寻"离卦"意义的演化和发展,进而发掘出其间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则是本论文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历代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3000种,黎子耀教授撰写的《周易秘义》自创新说,认为《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殷周奴婢起义史。《序卦》、《杂卦》两篇注是全书的精华,揭示《周易》的主旨。《序卦》叙述奴婢的起源和殷周奴婢的反抗斗争,为殷周奴婢起义史之一页。《杂卦》在形式上,杂糅六十四卦。全文分为四段:前十八卦为第一段,叙述奴婢的产生及其反  相似文献   

3.
《周易》中的统战思想──中国古代统战思想漫谈之二司马朝军《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主代经典,位居“群经之首”。《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包含六交。第一卦都围绕一个主题逐步展开,如需卦讲饮食之道,讼卦讲诉讼之法,师卦讲军事,小畜卦讲农业等等。尤...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革卦有变革等层面的涵义,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鼎卦有烹饪、正位凝命等涵义,二者共同表达着《周易》的"时位"观念。宗白华从现代学术的角度将革卦、鼎卦阐释为中国的时间、空间之象,并将革卦、鼎卦与既济卦、未济卦构造成一个简易的变易模式,也同时印证了《周易》的"时位"观念。而宗白华对革卦、鼎卦的阐释价值在于与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贯通,一是作为空间之象的鼎卦到中国艺术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的贯通;二是从革卦和鼎卦的象征意义到中国艺术境界特点"时空统一体"的贯通。  相似文献   

5.
韩意  ;马吉兆 《传承》2008,(24):76-77
通过历史解读《周易》,以隋唐五代史中与《易经》"遁"卦的卦爻辞相近似的历史人物、故事为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解说"遁"卦的每一卦每一爻所大致对应的社会境遇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6.
曾晓霞 《人民论坛》2012,(14):138-139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道之广大,儒家尊其为"群经之首",道家将其列为"三玄之一",后世视其为一切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以卜筮解卦为内容,为卜筮之天书。《易经》虽晦涩难懂,但对日本思想政治文化却影响深远。该文着重对《易经》在日本社会的传播及对日本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以图对理解日本的文化现象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周易》的卦十三为“同人于野,亨。利涉在川,利君子贞”。此卦即同人之卦。同人卦,上为乾为天,下为离为火,火有炎上的特点,因而能与天相亲相和,象征着“和同于人”的情况,阐释的是合同的原则。兆示人们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优秀的科学文化对世界曾作过多方面的伟大贡献,《周易》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研讨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绝不可以忽视《周易》对现代企业的巨大价值。下面,仅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供探讨这方面问题参考。 《周易》是世界级的元科学宝典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易经》相传为伏羲和周文王父子相继所作,内容是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传》也称《周易大传》,传说为孔子所作,共有“十翼”(即十  相似文献   

9.
关梅 《求索》2013,(11):117-119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关于《周易》法哲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兴起。《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虽然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反映。古经通过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阐述了其法哲学思想,成为《易传》法哲学思想的源流,对后世法哲学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心 《黄埔》2007,(4):62-63
《周易》《周易》最早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成于殷末周初。传说伏羲画八卦、神农重叠为六十四卦,周文王演为三百六十四爻,以卜事物吉凶,这些称为经。孔子注释发挥写成“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加上“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即《十传》。但据考证,《十传》并非都出自孔子之手,最晚的部分应成于战国时代或汉初。自秦汉以来,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