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传统园林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与"自然天成"风格。指出了现代园林造景存在的落后观念与问题:把植物景观设计简单理解为栽花种草、拼构图案效果、形成人工气息浓厚的植物群落或片面强调生态效应。重点探索了现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加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色相、季相、综合功能及立体空间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滨水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园林中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区,具有丰富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在充分认识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可应用的生态学原理,包括主导因子原理、群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竞争原理和生态演替原理。并提出了生态驳岸、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两种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园林要素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园林要素作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主题的表现和空间表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如何使植物景观设计在公园整体中发挥实效,然而如何从细节美化的角度使各类园林要素中植物景观设计更加合理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在对国内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基于地形、水体、建筑及小品、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思路及方法,以期为城市综合性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主体,而植物景观是综合性公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深入研究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助于环境品质的提升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杭州市萧山区"南江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探索与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公园的不同功能分区植物景观应用形式有明显差异,各园林要素的具体形式对植物景观营造有不同需求。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综合性公园可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完善功能、塑造美感、烘托氛围、提升品位。此外,针对现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研究过程与结论为今后相关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尺度是现代景观设计中考虑最多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提高,景观设计中融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也逐渐成为了重要内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既要在设计中体现当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方式,还要继承与应用传统园林中的优秀理念和设计。本文对传统园林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包括植物的品种选择、空间配置、文化特征等,其对提升居住区生态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依据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的原则及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生态规划布局理念,按照居住区植物分区设计要求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启动,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较好模式。在考古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豫陕两省中的15个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调研,从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的文化内涵和种植设计等方面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从遗址的类型、展示方式、历史背景、本体形态和文化属性等方面列举了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从尊重的遗址的原真性、突出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属性、兼顾生态学与美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考古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生态学思想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要把生态学理念体现在园林建设的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效益监测、生态文明行为宣教等环节中,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城市及其绿地系统融人大自然之中,使城市环境同自然成为一体,构建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的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直接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风貌的缩影,对于国家的高校建设甚至社会教育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从校园文化与园林匾额造景融合、校园生态与植物配置原理整合以及校园功能空间与造景尺度联系3方面,探讨西南林业大学景观建...  相似文献   

12.
杨武英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11):192-193+196
为绿化荒山、提升环境质量,石河子市于2018年对将军山辽疆生态公园进行了植物景观改造。该风景提质项目总投资约为9000万元,覆盖面积近66.7 hm2。对此,通过分析生态公园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情况,初步引导游客赏析生态公园造景风格及景观特色,同时,将最初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达到了“步步见花、路路有景、景随步移”的多彩自然生态景观效果,以期为日后生态公园的进一步修复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湖北省荆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理念的融入与深入、植物景观成为主景、绿化空间的高效利用、健康理念的应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邻里空间的打造等方面探讨了荆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 ,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 ,为此 ,笔者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探讨 ,以此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的行为准则 ,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即多学科相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英国园林以优美的自然式植物景观在世界园林舞台上独树一帜.英国园林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成阶段表明,开放的地理环境、多元化的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对自然花木的青睐等是其发展变迁的根本原因.英国园林的自然植物景观在现代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有独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节约理念植入地产景观设计。【方法】以高碑店列车新城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对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高碑店列车新城社区公园景观具有经济节约、生态低碳和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特征,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替为依托,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论】为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南海子公园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南海子公园一期工程的基本情况,然后从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规划目标、景观功能分区、植物景观规划、封场覆盖设计、土壤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植被修复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北京南海子公园在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得出对垃圾填埋场景观再生与生态修复有益的一些启示,望为今后垃圾填埋场的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山地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空间格局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公园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关注的热点.介绍了山地公园的特点,从植物群落、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和生态保护等角度对山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转变、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和广州现代园林植物文化,讨论了中国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植物景观设计历经千年的发展,在技术和方法上逐渐成熟,才使中国古典园林成长为东方园林典范。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科学的、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