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pHHepes缓冲液中Fe(Ⅲ)-过氧化氢-亚硝酸盐催化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蛋白质硝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Hepes缓冲液中,EDTA—Fe(Ⅲ)及柠檬酸铁均能够催化过氧化氢-亚硝酸盐引起BSA的硝化。在EDTA—Fe(Ⅲ)-过氧化氢一亚硝酸盐体系中,BSA的硝化程度随pH的升高而依次增强,亚硝酸盐含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说明碱性环境有利于EDTA—Fe(Ⅲ)-过氧化氢-亚硝酸盐催化BSA发生蛋白质硝化;而在柠檬酸铁-过氧化氢-亚硝酸盐体系中,BSA的硝化程度随pH的升高而依次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说明酸性环境有利于柠檬酸铁-过氧化氢-亚硝酸盐催化BSA发生蛋白质硝化。进一步研究表明:EDTA—Fe(Ⅲ)催化过氧化氢-亚硝酸盐发生蛋白质硝化作用强于柠檬酸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种不同形态铁(EDTA-Fe(III)和柠檬酸铁)在5种常用缓冲溶液(碳酸盐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柠檬酸和Hepes缓冲液)中催化H2O2-NO2?导致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的蛋白硝化和脂质过氧化,以此来探讨缓冲溶液及催化剂的选择对蛋白质硝化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种缓冲溶液中,EDTA-Fe(III)和柠檬酸铁均能够有效地催化H2O2-NO2?,导致BSA发生蛋白质硝化和脂质过氧化。其中,蛋白质硝化在碳酸盐缓冲溶液中最高,而脂质过氧化在Tris-HCl缓冲液中最高。不同缓冲液中,蛋白质硝化和脂质过氧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这表明缓冲溶液对蛋白质硝化和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同一种缓冲溶液而言,EDTA-Fe(III)和柠檬酸铁催化H2O2-NO2?导致BSA发生的蛋白质硝化和脂质过氧化也有所差异,表明催化剂的选择同样对蛋白质硝化和脂质过氧化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物体内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快速反应生成的过氧亚硝酸根离子是一种强细胞毒性物质,它能够硝化胰岛素酪氨酸残基.采用UV-VIS在体外研究了几种铁配合物对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硝化胰岛素反应的影响,并对影响铁配合物催化活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在生理pH条件下,Fe3+DTPA和柠檬酸铁对硝化反应无明显影响,Fe3+EDTA可显著催化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4种金属酞菁MPc (M=MnⅡ,CoⅡ,CuⅡ,NiⅡ)对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的催化作用及反应最适条件.采用分光光度计在420 nm下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来衡量其催化能力.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4种MPc的催化活性随着M的不同而不同,其中MnPc最为显著.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中,4种MPc催化ABTS氧化的最佳pH值均为3.0,最适催化温度均为40 ℃.结果表明:4种模拟酶催化性能良好,MnPc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铁(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红而使其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动力学参数,测定了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铁(Ⅲ)的新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1.74×10-10g/mL,线性范围是0~0 4μgFe3+/25mL.用于水样、人发中痕量铁(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SBR反应器中研究了反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在低的pH和低C/N比(3和2.5)条件下有较明显的积累。pH为5.8左右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亚硝酸盐积累。C/N比为3时,获得的亚硝酸盐积累率最大可达45%。虽然C/N比为2.5时的亚硝酸盐积累率降为37%,但其碳源药剂费用少,并且其出水COD浓度低,可减少后续处理费用。在C/N比为2.5时,硝酸盐降解速率、亚硝酸盐积累速率和亚硝酸盐降解速率随着初始硝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高分别达60.02、36.27、10.376 mg.N/(L.h)。而硝酸盐初始浓度40 mg.N/L以上时,对亚硝酸盐的积累率影响不大,为47.5%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废弃锂电池负极和塑料为原料, 与氧化铁通过碳热反应制备零价铁-铜/石墨-碳材料(ZVI-Cu/GP), 采用 XRD、SEM、EDS、FTIR、氮吸附/脱附等对材料的结构和组分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其去除水中对氯苯酚(4-CP) 的效 率。实验结果表明:ZVI 在ZVI-Cu/GP 中有较好的分散性; 当过氧化氢浓度为1 mmol/L, 溶液pH = 3.0, ZVI-Cu/GP 投加量为0.4 g/L, 温度为25 ℃, 4-CP 浓度10 mg/L 时, 4-CP 的去除率在10 min 内达到99%; 4-CP 去除率随着pH 的 降低而升高, 随着ZVI-Cu/GP 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微藻的生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海洋底栖硅藻进行培养,研究培养基中柠檬酸铁浓度对舟形藻生长及理化成分的影响,为舟形藻的扩大培养及在饵料方面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实验方法:静置培养,每天摇瓶3次,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改良的酸水解法测定粗脂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当培养基中的柠檬酸浓度为2 mg·L~(-1),最大细胞密度为4.97×10~4个·mL~(-1),而增长率也最大,达0.076 d~(-1)。藻细胞的理化成分受柠檬酸铁浓度的影响显著,当培养基中柠檬酸铁浓度为8 mg·L~(-1)时,单个藻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粗脂含量均为最高,当柠檬酸浓度为4 mg·L~(-1)时,藻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由此可见,高浓度柠檬酸铁有利于胞内理化成分的积累,低浓度柠檬酸铁有利于舟形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5-磺基水杨酸(5-Sulfosalicylic acid,SSA)在不同酸度下的荧光光谱性质.酸性条件下,SSA的荧光激发峰λex分别位于201,210,236,297 nm,荧光发射峰λem位于401 nm;随pH值升高,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均逐步升高,但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形状无变化.碱性条件下,随pH值升高,201,210,236,297 nm的激发峰位置发生红移且强度逐渐降低,261 nm出现一个新的逐步升高的激发峰;401 nm位置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发生蓝移,且强度逐渐降低.pH=2~6,荧光强度随pH值升高而上升;pH=6~9.5,荧光强度基本不变;pH=9.5~13.3,荧光强度随pH值升高而下降.同时,讨论了SSA作为三元酸的解离.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亲水性离子液体/Tris-HCl缓冲液混合溶剂体系中简单节杆菌催化甾类化合物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4,9(11)二烯-3,20-二酮(简称HMPDD)的C1,2脱氢生成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1,4,9(11)三烯-3,20--酮(简称HMPTD)的反应过程,通过细胞相容性和对反应影响的研究,选择了[EMIM]( L)-Lac作为用于该体系的离子液体,并对离子液体体积分数、初始底物质量浓度、菌体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含体积分数为0.3%的[EMIM](L)-Lac的Tris-HCl缓冲液(0.05 mol/L,pH 7.5)体系中,当菌体干重质量浓度为13.1 g/L,底物质量浓度为4 g/L时,简单节杆菌催化HMPDD脱氢反应16 h的转化率可达89.9%,较Tris-HCl缓冲液介质中的脱氢转化率提高10%,且反应时间缩短了8h.  相似文献   

11.
FNA对NO_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实际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游离亚硝酸(free nitrite acid,FNA)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采用"2级UASB-A/O耦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实现稳定短程脱氮(130 d运行)的前提下,以A/O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污泥,在不同ρ(NO2--N)和pH梯度下进行反硝化批次试验,基于大量试验数据确立反硝化抑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函数拟合确定不同pH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抑制动力学模型常数.在恒温且恒定pH条件下,ρ(NO2--N)与比反硝化速率rSS之间的变化曲线符合Andrews抑制动力学模型;不同pH条件下,最大比反硝化速率Rmax和半饱合常数KS差别较大,pH=8.0下的Rmax和KS最大,分别为17.8 mg/(g.h)和6.40 mg/L;当pH=6.5~8.0时,抑制常数KI随pH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相应的ρ(FNA)(0.177~0.225 mg/L)属于同一数量级,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FNA为真正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预氧化-亚铁盐除砷法,对模拟含砷废水亚砷酸钠溶液进行了除砷研究。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将As(Ⅲ)氧化成As(Ⅴ),加入氯化亚铁生成砷酸铁。考察反应时间、溶液pH值、反应温度、铁砷物质的量之比对砷酸铁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85℃、溶液pH值为4、铁砷物质的量之比为2.2时,氯化亚铁除砷效率最高,达99.85%。X-ray分析结果表明沉淀产物为砷酸铁,SEM分析结果表明沉淀为直径5μm左右砷酸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利用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FeSO_4·7H_2O作为氧化絮凝剂,探究不同初始Fe(Ⅱ)浓度和pH对As(Ⅲ)和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TEM分析不同pH下最终生成的铁(羟基)氧化物.结果表明:随着Fe(Ⅱ)加入量的提高,As(Ⅴ)的去除率升高,As(Ⅲ)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溶液初始pH的升高,As(Ⅴ)和As(Ⅲ)的去除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初始As/Fe摩尔比为0.5、As(Ⅴ)和As(Ⅲ)的初始浓度均为0.5 mmol/L条件下,在pH为9.0时,溶液中同时形成水铁矿和砷酸铁,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去除As(Ⅴ),反应0.5 h后去除率为63.7%;在pH为11.0时,溶液中形成砷酸铁,通过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去除As(Ⅲ),反应0.5 h后去除率为75.7%.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pH为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Cr(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亚甲基蓝褪色反应,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测定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一种动力学光度法测定Cr(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0μg/L,检出下限为1.3×10-10g/mL,用于水样中Cr(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控制pH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温度为28±1℃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器内初始pH为7.8~8.7开发了一种新型短程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5 d的运行,曝气结束时出水中主要以亚硝酸盐为主,硝酸盐氮在4 mg/L以下,亚硝酸盐累积率达90%以上;在整个硝化期间游离氨(FA)质量浓度都在0.52~4.72 mg/L,均在抑制硝酸菌活性的阈值范围内.因此,控制pH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机理是利用反应体系内的高pH和高游离氨浓度对硝酸菌产生抑制,从而在硝化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柠檬酸配位剂和其它助剂,研究了柠檬酸铁处理高浓度硫化氢炼厂酸性气体.实验分别考察了吸收剂Fe(Ⅲ)L浓度、溶液pH值、操作温度、硫化氢气体流量及传质方式对硫化氢吸收率的影响,确定柠檬酸铁脱硫体系适宜的反应条件.推荐最佳工艺参数为柠檬酸铁浓度为0.6 mol/L,pH值为8.5~9.0,操作温度313K,配备合适的分布器,硫化氢气体流量以低于0.12 m3/h为宜.在最佳的条件下H2S的脱除率100%,反应中生成的硫磺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柠檬酸铁处理含高浓度H2S的炼厂酸性气体具有工艺简单、脱除效率高、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亲水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吸附剂基质材料,阳离子树脂D061为功能树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采用连续循环膜吸附工艺研究了这种膜吸附剂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061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对牛血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Hb)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随着树脂填充量的增加膜吸附剂对蛋白质的吸附容量增加,当树脂填充量为65%时,膜吸附剂对BSA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69.26 mg/g,Hb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5.29 mg/g;pH值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影响很大,pH=7.0时,分离系数在3.8左右,能够将BSA、Hb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8.
SBR工艺硝化脱氮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BR法脱氮,硝化过程中碳氮比和温度对氨态、硝态、亚硝态氮的平衡和转化关系极其重要.人工配制固定浓度碳源、不同浓度水平氨氮废水的SBR工艺硝化实验表明:氨氮降解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进水氨氮浓度越高,氨氮自养硝化阶段降解速率越快,亚硝酸盐氮生成速率也越快.对不同温度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20~30℃)下,通过调整pH值,亚硝酸盐氮不仅可以实现累积,而且温度越高,亚硝酸盐氮累积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9.
在pH为3.6的Clark-Lub's(C-L)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Fe(Ⅲ)-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A=567 nin,考察了反应体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BsA浓度在0~200 mg/L、HSA在0~125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BSA和HSA的摩尔吸光系数ε856,分别为1_61×105和1.75×105L·mol-1·cm-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凯氏定氮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将四氨基钴酞菁(CoTAPc)接枝到碳纳米纤维(CNF)上,制备碳纳米纤维负载钴酞菁催化剂(CoTAPc-CNF).以β-巯基乙醇为研究对象,考察CoTAPc-CNF的催化性能,探讨pH、β-巯基乙醇浓度和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分子的钴酞菁相比,CoTAPc-CNF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CoTAPc-CNF在pH为12时催化性能达到最大;初始反应速率V0的倒数1/V0与β-巯基乙醇浓度S的倒数1/S呈线性关系,表现出催化酶的特点;催化活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活化能Ea为10.684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