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景作为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样本, 一直是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桂林八景是喀斯特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 也是诗意山水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外显内容, 在地方八景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结合景观语言体系, 采用类型学和图底分析法, 从“景名+诗+画”对桂林元、清两代八景进行全景式解构, 分析八景景观语言的构建方式与语言特色, 得出结论如下: (1)由包含7 类景观元素的字、13 种不同元素组合形式的词、16 组反映景观空间特征的句与2 种不同时空背景的段依次耦合嵌套构成的八景景观语汇诠释了山水意境的组构过程; (2)八景景观语汇中蕴含了点面相称、虚实结合、文景相应、时空交错的语法规则; (3)桂林八景景观语言以山水自然为基本词汇, 以人文历史为时空坐标, 以诗画意境为审美要义, 是“山-川-物-人”的统一体。本文系统分析了地方八景的建构方法、 过程及营景特色,有利于推动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对山水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八景文化空间是地域自然山水及历史文脉的高度凝练,明晰其空间及内涵对地域八景文化空间当代传承至关重要。基于明清宗谱、徽州府志县志,收集整理徽州传统村落八景 62 组,对其进行类型分析、要素内容梳理;总结了徽州八景三种空间结构范式以及“物象—视象—心象”三者有机耦合的内涵特征;从空间历时性保护、内涵共时性延续两个角度提出传承策略,以期为徽州传统村落八景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简述湖北监利县概况的基础上 ,通过对监利县古城“八景”的分析 ,阐述了监利古城的山水城市特征 .并由此得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吸取传统经验 ,创造出属于本地域的山水城市 .  相似文献   

4.
"吴淞八景"之说出自清王韬的《瀛壖杂志》,但书中只记载了"春江烟雨、断岸潮声、横桥秋月、野渡垂杨、沧浪遗址、古冢残碑、茅庵远火"七景,这可能是遗漏所致。之所以认为"戍楼霁雪"是最后一景,除了杨城书和瞿西塘的生平轨迹有重合之处,及所咏之景与王韬记载有惊人的一致性外,更重要的是"戍楼霁雪"还有遗址可寻。从遗址来看,"戍楼"与大境阁有内在一致性,两者在同一纵深线上,具有同样的赏雪条件,且视野更为开阔。依据清杨城书《莳古斋辑着》及"沪城八景"相关材料,考补最后一景为"戍楼霁雪"。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景观展现的雄浑壮阔的地域文化空间,从文化空间的视角研究关中八景,探讨品题、题咏对景观进行的再生产,揭示其对政教文治的汉唐文化盛世的历史追忆。关中八景蕴含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具有宏富的文学文化意义。其将关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景致纳入人文与历史文化框架之中,通过诗画题咏进行文学渲染与空间景象建构,形成地域空间文化意味的文学书写。关中八景体现了人们对地域的文化空间感知,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空间认同,对地域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汉语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普及,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越来越多。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汉语方言正经历着许多变化。笔者在运用变异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社会语言学访谈法,对芜湖方言中"个"字进行多变量分析,旨在探讨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普通话是如何影响芜湖方言"个"字的变化与变异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军团"在长三角的队伍再度壮大。近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全体会议正式宣布,包括安徽省芜湖、淮南、滁州在内的8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新成员",具体为:安徽省的芜湖、淮南、滁州,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宿迁以及浙江省的丽水、温州。与会人士认为,扩容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利于保证农民、商家、消费者"三赢"。通过对芜湖市民的问卷调查,从消费者购买意愿角度,了解市民对"农超对接"的了解度和支持度,探讨了适合芜湖超市的"农超对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志同道合者于会所一隅"煮酒论英雄",便是"和文化"的精髓。"和"是会所的精要。不与大众及普通人为伍,寻找一个只属于跟自己同等分量的人在一起的空间。会所是圈子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原因不在炫耀,而是有其社会与悠闲的双重性。它是促进同圈子人群信息交流的地方,也是工作以外的另一个家,让人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景点介绍文本的功能是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景点的知识,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两个主要的概念,其对景点介绍英译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对接受美学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该理论对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旅游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高其翻译质量,最终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良知"是王阳明的生命智慧、精神家园,是他从传统文化和生死磨难中体认出来的.他认为人人同具良知,良知即是非之心,良知就是天理,良知即明德."良知"是王阳明道德修养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处于文化转型时期的文艺界状况及托洛茨基关于不存在无产阶级文化的论述和对文化建设的主张.认为托洛茨基对于无产阶级文化的观点,是他的"不断革命"论在文化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在处理无产阶级文化问题上,托洛茨基同"无产阶级文化派"一样犯了走极端的错误,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相似文献   

13.
芜湖堆漆画是芜湖城市历史文化的结晶和文化名片.通过对芜湖传统工艺堆漆画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以及在现代传统文化大发展时期的传承、创新方面的探讨,展现堆漆画艺术之精髓,在传承发展中呈现自身独特语言的同时,融汇现代艺术的新颖形式,创造积极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对解放区"文化领导权"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创作在文化维度上对中国现代小说"通俗化"进行了新的建构。他从农民生活经验出发,将革命与私情融合,使用传统"复仇模式"重新建立农村秩序和瓦解法外封建势力,更重要的是他借用传统小说个人情爱的表达结构,将主流话语与潜在结构相倒置,为推动现代启蒙小说向"通俗化"转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祖能 《商品与质量》2011,(42):52-52
在十里店老家具旧货市场,一处被称作"老家具库房"的地方,挂满了"明清家具"的招牌。据某店老板耿先生介绍,此处的老家具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明清以来原汁原味的柴木家具,绝对货真价实。他说,每次听说大客户要来时,不论大小库房的人都倾巢出动,整齐列队相迎,翘首企盼贵宾到来,如同恭迎财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文化礼堂中的"村晚"演出,探究节目内容及地方文化对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集体记忆的塑造及文化传承的意义。讨论得出:乡村文艺节目"地方化"表达对村民受众个体在节目中对照解读自身与家庭、社会及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关联影响;地方化的传播形式有助于村民传承地方文化,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艺节目的知识传播及乡村文化内涵建设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商品与质量》2011,(20):3-3
全国"两会"闭幕后的一个月(从3月17日至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分别赴全国多个地方密集调研。这是九常委两会后国内首轮集体调研。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调研中,九常委强调要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8.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所提出的独创性理论。他以市民社会为理论出发点,提出了以有机知识分子为领导,通过阵地战的方式来夺取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思想基础是传统的"忠恕"思想,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思维也适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他者化"是现当代东方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普遍现象,林丰民等著的《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挖掘了其产生的内在社会文化根源。对"他者化"现象的反思,有助于东方文化的自我认识与表达。"他者化"现象是文化殖民主义的后遗症,其治疗方法一是增强文化自信,二是重建东方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