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制度层面的,还有农民自身的原因。应通过建立预警机制、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现代农民法治意识、加强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等方式,防止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的投资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一些局部受益性较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户自主合作供给的积极性不高。解决农民合作意愿缺失在于完善农民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明确村级组织的自治职能。  相似文献   

3.
据课题组调查,网络应用高技能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村通信建设投入大与产出小、大量的信息需求与薄弱的信息服务体系等深层次矛盾是制约陕西农村通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陕西通信业发展,亟需健全陕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以及农民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的规模种植发展水平在全国很有代表性。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营,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通过规模经营来实现,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权的广泛使用,农民开始分化,在农村出现了通过规模种植来实现增收的群体,他们的实践反映了基层农民作为理性个体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方城县某农户实践进行具体分析,最终确定了单个农户作为理性的个体,通过规模种植来实现增收的实践是有效的,并且讨论了各种影响规模种植的因素和进一步扩大规模所要面对的问题,从而了解在河南省内,个体进行规模种植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切入点。以宜宾市为例,对当前农民文化需求状况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农民文化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意义上看,农民与农业、农村属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农民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农业、农村则是其客体对象;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双方的相互统一,要受种种限制,其中主体自身的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何正确的认识农民主体,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实现主客体的顺利统一,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通过政策措施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因此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规范劳务服务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密切。小农户面对大龙头企业,有着天然的劣势。分析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关系的情况,归纳了这种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这一新型的利益联结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小康社会的概念入手,分别从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村生活富裕、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同时也从小流域水土保持新机和活力、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两方面阐述建设小康社会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促进作用,提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建设小康社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在新历史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工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 时代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建设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别于城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表现为:农民的 弱主体性、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和服务建设的分散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 着覆盖面广但参与度不高、供需错位,农民满意度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 的针对性,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促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协同作用来更好的发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 农村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审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采取切实的措施,整体推进,建设真正的符合环境正义和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农村.就此,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审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以下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生态政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整农村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结构调整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人的主线,要使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地进行,首先必须把农户摆在结构调理的主体位置,明确农户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其次农业结构调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第三;结构调整要始终围绕农民增收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仍存在着农村社会治安、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农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落实“三农”政策,建立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构建农村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积极、理性的政治行为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从政治文明的视角分析农民政治行为,将有助于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当前以村庄为场域的农村政治体系及运作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政治行为的良性发展形成了特殊影响,使农民政治行为的实践面临着现实困境。只有探索出解决之道,才能提升农民政治行为水平和层次,最终突破困境,实现农民政治行为与农村政治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根据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现状,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再造工程.要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与农业、农村、农民结合的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开展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现代国民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着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颇多,信息畅通与否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持续大规模地进城务工经商,农村普遍出现了空心村和空巢家庭,产生了留守人口问题.特别是与农户土地分散经营紧密相连的分散居住方式,既缺乏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浪费稀缺耕地资源,还不利于村民居住生活质量的提高,留守族困境难以化解.文中研究以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家庭为背景,以集聚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入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运用统计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民居住意愿转变的主要因素与实施路径,继而得出了如下结论:加快区内农业产业化、土地资源优化和农民非农化步伐;实施政府规划和社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先行;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和居住生活质量提高,有效化解留守族困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农村社区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性要求就会在工作中出现违背农民的意愿、损害农民的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把握阶段性的特征,才能真正得到农民的认同,使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治理需要不同层面的主体之间行为协调一致,关键在于建立不同层次主体之间协调的桥梁。本文提出以农村合作组织为平台,来协调农户生计发展和农村生态治理之间的冲突,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嵌入农村生态治理体系,改善农户生计策略,实现农户生计与生态治理的协调一致,降低农户生计过程对生态治理的负面影响,提高生态治理水平和农户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民主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制约着民主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也制约着民主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因此,要从提高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水平、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等几个方面来推进中国农村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