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慧莲  程艳 《山东医药》2008,48(15):92-93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和细胞周期素(cyclin)E蛋白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20例子宫内膜复合性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增生组)及48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增生组和内膜癌组(P均<0.01);cyclin E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组和内膜癌组,仅与内膜癌组有差异(P<0.01).认为p27蛋白、cyclinE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cyclinE的表达与病理分型有关;p27蛋白、cyclinE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认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下调,cyclinE表达升高.p27、cyclinE相互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析突变型p53基因与VEGF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与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χ2=5.028、6.657、5.502、11.293,P<0.05);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χ2=4.566、4.098、9.305,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χ2=0.374,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VEGF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突变型p53与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表达明显增强;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VEGF参与肿瘤血管新生及癌细胞的侵袭,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辉  高璀乡  王育林 《山东医药》2008,48(45):57-58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Bcl-2和p5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不表达;Bcl-2在高分化腺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度分化腺癌和中、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p53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重度分化腺癌.胃癌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二者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认为Bcl-2和p53通过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不同价段,对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盒结合锌指蛋白(ZEB)1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和血清蛋白浓度,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16例子宫内膜组织,其中正常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15例,内膜癌组织8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发进行标记染色,以检测在三种组织中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其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0例正常内膜、15例不典型增生、61例内膜腺癌、12例特殊类型癌(共108例)患者血清中ZE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中阳性率逐渐下降(P=0.000)。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正常内膜血清中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其表达水平与组织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ZEB1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Mad2)和突变型p53( Mtp53)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A组)、30例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B组)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C组)中的Mad2和Mtp53蛋白.结果 A、B、C组Mad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56.67%、85.71%,Mt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26.67%、69.84%,组间比较P均<0.05.Mad2蛋白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Mtp53蛋白阳性率与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47,P<0.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d2和Mtp53表达升高.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ad2和Mtp53有助于估计患者病情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rsican表达。结果 Versica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阳性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8. 0%、57. 5%和5. 0%。Versican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子宫内膜癌中,Versican与肿瘤分期、肿瘤浸润肌层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ersican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徐行丽  井甜甜  黄婷 《山东医药》2010,50(13):25-27
目的探讨血清CA125、组织蛋白p16及survivi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腺癌组各40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及组织中p16及sure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血清CA125水平在手术前后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均〈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的表达明显降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rvivin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及强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内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血清CA125的阳性表达率与survivin的强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高,而p16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血清CA125水平、p16及survivin蛋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及临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凋亡线粒体蛋白(BNIP3)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BNIP3在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BNIP3 mRAN及蛋白水平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且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I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NIP3表达增高.检测BNIP3的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恶性变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李剑兰  陈建华 《山东医药》2009,49(23):80-81
目的 观察p15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15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变类型的相关性。结果p15在15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均表达阴性,在16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9例阳性、其中1例(6.25%)过度表达,在2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均阳性、其中16例过度表达(58.17%),在15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均阳性、其中12例过度表达(80%),表达阳性率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0.05)。结论p15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病变组织类型有关,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对子宫内膜恶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0.
高占军  纪新强 《山东医药》2007,47(24):37-38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73.33%、44.12%,三者相比,P均〈0.01。提示Caspase-3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子宫内膜中Caspase-3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及其亚型PRA、PRB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样腺癌内膜(内膜癌组)组织中的PR及其亚型PRA、PRB表达情况。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内膜癌组P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膜癌组PR表达强度低于正常组和典型增生组(P均〈0.05)。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PR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6.7%(13/15)、74.5%(41/55),PR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0%(12/15)和69.1%(38/55),内膜癌组PRA、PRB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正常组25例(82.5%)PRA、PRB表达强度相等,不典型增生组和内膜癌组分别为7例(46.7%)、12例(21.8%),内膜癌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均〈0.01。内膜癌组只表达PRA或PRA占优势者24例(43.6%),明显多于正常组的5例(12.5%)和不典型增生组的4例(26.7%),P均〈0.05。PR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PRB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A、PRB表达均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组织PR亚型表达缺失、比例失衡,尤其是PRB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p16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与Survivin在子宫腺肌病(30例)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进行比较。结果 p16蛋白在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P<0.05);Survivin蛋白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均<0.05)。两者在异位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p16与Survivin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6,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p16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均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蓉  侯文静 《山东医药》2009,49(50):72-7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癌瘤组织、30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FAK。结果正常对照组FAK均为阴性,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FAK阳性率分别为13.3%、36.6%、77.5%。子宫内膜瘤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K呈阳性表达。FAK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人附睾蛋白(HE)4表达及其与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8例),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增生期10例,分泌期8例)HE4蛋白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术后血清HE4水平。结果 1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术前血清中HE4表达中位数分别为19.25、39.85、89.75 pmol/L;子宫内膜癌组HE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前两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术后血清中HE4中位数(20.12 pmol/L)明显低于术前(P<0.05);2子宫内膜癌组术前血清HE4浓度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分级、分期的提高和肌层浸润加深、细胞冲洗液是否阳性呈正相关;3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HE4表达率分别为16.7%、36.7%、73.3%,子宫内膜癌组HE4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00 1)。结论血清HE4浓度与FIGO分期、绝经、组织学分级、分期的提高和肌层浸润加深呈正相关。HE4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E4血清水平可用于指导临床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食管鳞癌中p53与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p53和bcl 2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对 1 0 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内镜活检标本检测p53和bcl 2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癌旁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3.6 %和 58.6 % (χ2 =30 .2 ,P <0 .0 1 ) ;bcl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7%、3 .6 %和 43.0 % (χ2 =57.4,P <0 .0 1 )。p53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中已接近癌组织 ,bcl 2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较低 ,在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分化较好的食管鳞癌中 ,p53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等级明显高于bcl 2 ,在低分化癌中 ,p53和bcl 2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等级无差异。结论 :p53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癌的早期事件 ,bcl 2表达较晚 ,是癌变的特征。p53和bcl 2表达的相互关系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文欣  刘岩雪  陈颖 《山东医药》2011,51(32):74-76,F0003
目的探讨CDK7和CyclinH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5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7和CyclinH的表达。结果 CDK7和CyclinH在正常、增生及癌变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增高(P〈0.001)。CDK7和CyclinH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侵犯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没有明显关系(P〉0.05)。子宫内膜癌中CDK7与Cy-clinH的表达成正相关(r=0.806,P〈0.001)。结论 CDK7和CyclinH的异常表达可以造成子宫内膜细胞周期调控失调,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段颜 《山东医药》2006,46(29):30-3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Elf-1、C-erbB2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比较。结果Elf-1表达强度子宫内膜癌组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均〈0.01),且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C-erbB2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肌层浸润无关(P〉0.05);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lf-1、C-erbB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Elf-1是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炎组织中c-erbB-2和ras癌基因产物p185和p21蛋白的表达,以探讨p185和p2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24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3例胃炎组织p185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p185蛋白在慢性胃炎、轻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不表达;在中、重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8%和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0.05);在高、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7.8%、50.0%和29.2%,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组织中p185蛋白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胃癌组(P<0.05)。p21蛋白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和表达程度较慢性胃炎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轻、中、重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82.4%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0.05);在高、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4%、66.7%和95.8%,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0.05)。p185和p2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c-erbB-2和ras癌基因产物p185和p21蛋白在胃癌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p21蛋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p185蛋白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较晚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p15蛋白和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良、恶性子宫内膜肿物组织中表达,研究其与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及三者在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提取各个实验组的单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结合法,分别检测子宫系列病变组织p15、MDM2表达情况.结果 从子宫肌瘤到子宫内膜癌,p15的表达量有明显进行性增高(P<0.01).而p15过度表达时(FI>1.30)5年生存率很低.两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DM2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癌为48.28% 、非子宫内膜样癌为41.5%,都明显低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标本的60.2%(P<0.01).结论 p15、MDM2蛋白表达异常可成为子宫内膜癌危险性评估、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和复发判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B(PKB/AKT)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非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AKT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低于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的表达水平的明显增高,是由于PTEN表达下调或缺失而引起,AKT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