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节水产品分类与认证根据《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2002)中的规定:节水型产品是指符合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使用量的产品。在《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中规定:节水型设备是指在使用中与同类设备或完成相同功能的设备相比,具备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或防止水漏失、或能替代常规水资源等特性的设备(包括产品、器具、材料和仪器仪表等),  相似文献   

2.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存在用水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各个环节,普遍存在严重浪费水的情况。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大力推广和普及节水型用水产品、器具是提高用水效率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普及和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节水型产品的发展形势,促进相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满足广大节水型产品生产企业采用标准的需要,我们对《节水型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 164-2002《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中规定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满足相同的饮用、厨用、洁厕、洗浴、洗衣等用水功能,较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用水量的器件、用具. 节水型水嘴(水龙头) : 具有手动或自动启闭和控制出水口水流量功能,使用中能实现节水效果的阀类产品. 节水型便器: 在保证卫生要求、使用功能和排水管道输送能力的条件下,不泄漏,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水的便器. 节水型便器系统: 由便器和与其配套使用的水箱及配件、管材、管件、接口和安装施工技术组成,每次冲洗周期的用水量不大于6L,即能将污物冲离便器存水弯,排入重力排放系统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节水型社会这一名词正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水法》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农业、工业、城市与服务业,而从落实上讲必须通过每个灌区、每个企业、每个社区与每个家庭的节约用水,以及使用节水型产品来实现。为此,我们邀请节水与标准化方面的专家撰写了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5篇涉及节水评价标准方面的论文,以期广大读者能对节水型社会有全面和广泛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释义     
<正>什么是节水型器具?现在人们所说的节水型器具是指产品设计先进合理、制造精良、可以减少无效耗水量(如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与传统的卫生洁具相比有明显的节水效果。节水型器具在城市节水中的作用如何?城市生活用水主要通过给水器具的使用完成,给水器具是城市集中供水系统各个环节与用户最直接接触的部位,卫生器具尤其是坐便器与水嘴的性能对于节约生活用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和管理对于节约用水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用水主要包括饮用、厨用、洁厕、洗浴、洗衣等方面,这些基本上都需要通过用水器具的使用来完成。用水器具是影响用水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将会产生明显的节水效益。那么在选购节水产品的时候,消费者都需要了解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节水与节水型社会的起源与法律依据 节约用水(简称节水)较早出现在1961年中央批转农业部和水利电力部《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中。1983年全国召开第一次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会议。1984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1988年颁布的《水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标准生活》2014,(12):9-10
近日,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工业节水标委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节水型企业乙烯行业》、《取水定额第17部分:堆积型铝土矿》、《取水定额第18部分:铅冶炼》和《取水定额第19部分:铜冶炼》四项国家标准审查会。全国工业节水标委会委员、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以及标准起草小组成员及代表共计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30日,建设部和发改委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对照新的《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对照发布的新一版考核标准和旧版考核标准,可以看到,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本文将这些变化做一些对比和分析,以利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从水资源紧缺等方面阐述了建设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目前园林绿化中存在灌溉方法落后,用水浪费,缺乏节水意识等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应该从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改善灌溉条件,调整种植结构,规范灌溉系统规划设计和施工,开发利用雨水,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而达到园林绿地节水的目的,推进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荥阳水资源短缺、风沙肆虐、水质恶化的现状,结合资源型、管理型缺水的实际,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统一管理、水资源承载力及用水结构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提出了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及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高效节水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及节水宣传等五条治理措施,并就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徐风 《质量探索》2012,(5):27-27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据介绍,这项标准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方法明确了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得分,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类。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水平衡测试已经成为用水企业进行用水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统一和规范水平衡测试,建设部、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相继颁布了CJ41—1999《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方珐》、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12452—2008《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等一系列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用水效率不高的国家.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在200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正式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产品认证在规范节水产品市场,提高节水产品的质量,提高人们节水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节水法律与政策既是实施节水产品认证的依据与基础,又对节水产品认证的推广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贡意  贾栗 《硅谷》2008,(4):97
济南是一个因水而兴、因泉而名的城市,虽然"泉水甲天下",但同时又是一座缺水型城市.近年来,济南市节水工作围绕"保供水安全,保泉水喷涌"这个中心任务,以建设节水型城市为载体,按照"巩固、开发、推广"的方针,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中水回用工程,努力推广节水器具,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节水型公园评价无标可依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公园用水特点,比对了国内节水型公园评价相关标准,从基本要求、技术指标、管理指标和鼓励性指标四个方面构建了节水型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深圳实际初步确定了评价指标和内容,提出了用水定额等创新评价指标,为节水型公园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提出,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2)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的《企业用水统计通则》和《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查。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1日起,国家新的卫浴标准《节水型卫生洁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节水型坐便器、蹲便器、陶瓷片密封水嘴、淋浴用花洒等8类常用产品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其中,对节水型马桶用水量规定,不大于5升,高效节水型马桶大档用水量不大于4升。"洁具用水约占家庭或生活用水的80%。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将节约厨卫用水量30%以上。"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博如是说。不过,笔者近日走访部分市场发现,市面上销售的很多马桶实质上并没有按新规生产,仍是按旧标生产、销售,不少产品是否真正节水也让部分消费者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绝大部分是建筑的用水。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本文主要从充分利用市政水压、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及节水卫生器具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应采取的节水节能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水利部与国家发改委将宁夏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过6年的实践,宁夏在水权制度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能力、水资源调配和综合利用、节水利益调节机制和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为解决我国西北严重缺水地区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水资源刚性约束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