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6岁。因左筛窦骨瘤术后6年,伴左眼球明显突出1年入院。既往因左筛窦骨瘤于1991年10月9日行左筛窦骨瘤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骨瘤。但患者症状未完全缓解,当时拍片仍有部分骨瘤存在。专科检查左侧鼻背部、内眦部高度隆起,触之坚硬、有压痛感,左鼻腔中鼻甲、中鼻道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球明显外突挤向外下方,视力指数/0.5m,呈管状视野。CT显示左筛窦、眼眶内约3.6×4.5cm,边缘不规则,高密度其中伴有散在中等密度影。诊断为左筛窦、左眼眶内骨瘤复发。于1997年5月28日全麻下行左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2.
鼻腔骨瘤多发于上颌窦,起源于筛窦少见。2001年12月我院新开展了一例筛窦骨瘤切除术,况且该手术患者病变范围广,侵犯筛窦、额窦、蝶窦及中下鼻甲,侵犯范围多.非常罕见。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瘤为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累及额窦或额筛窦区。很少累及上额窦和蝾窦。一般说来,骨瘤很少产生症状,除非增大或侵及邻近结构。骨瘤多见于生命的第3或第4个十年间的男性,同本文病例一致。骨瘤一般为单发和单侧性。文献中偶有多发病例报导。本文报告5例,具有不同症状:两例由筛窦扩入额窦或鼻腔,由于侵入眼眶引起眼球外移位。1例发现额窦后壁骨破坏。鼻窦骨瘤起源仍不清楚。Handousa 推测骨瘤  相似文献   

4.
男,40岁.1987年2月27日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伴鼻通气不畅及觉鼻咽部异物感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右侧鼻腔内见有暗紫色质硬新生物,触之易出血,有少许坏死组织.胸透:心肺正常.副鼻窦华、柯氏位X 线片:见双侧额窦、筛窦、及双上颌窦正常,  相似文献   

5.
王广科  徐慧珍 《人民军医》1998,41(8):482-483
额、筛窦占位病变多以眼部症状起病,易误诊,在治疗方法上目前尚存在争议。1979~1995年,我院共收治额、筛窦占位病变68例,现就其发病概况、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7~72岁;右侧29例,左侧39例;眼球突出29例,眼球移位21例,面部隆起18例,眼痛、头痛12例,流泪5例,视力模糊4例,鼻塞4例。1.2 诊断 依据病史、体征、诊断性穿刺、X线、CT和病理性检查,诊断为囊肿38例(55.9%),囊肿位于筛窦22例,额窦4例,额、筛双窦12例;骨瘤20例(29.4%),分别位于筛窦4例,额窦10例,额、筛双窦6例;其它位于筛窦8…  相似文献   

6.
鼻旁窦恶性肿瘤多见于上颌窦,额窦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额窦鳞癌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0岁。偶尔发现右眼眶内上方隆起约两个月,无痛疼。体检:右眼眶内上方鼻根处有约3cm×2cm肿物,质韧、无压痛、不活动、无波动感。 临床诊断:①额窦囊肿②筛窦囊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 ,13岁 ,主因右鼻根部渐进性隆起 2年 ,右侧鼻塞半年于 1999- 11- 19以“右筛窦骨瘤”入院。专科所见右内眦至面中线距离增宽 ,局部隆起 ,眼球向外下方突出 ,但眼球运动及视力无明显障碍 ,右侧鼻腔被一表面光滑、粉红色、无坏死出血、质地坚硬、不活动肿物占据。对粘膜收缩剂无反应 ,鼻中隔被挤向对侧 ,左侧鼻腔变窄 ,后鼻镜见右侧后鼻孔均被肿物占据。鼻腔鼻窦冠状位 CT示额骨和蝶骨右侧半明显增厚 ,筛骨的中鼻甲和上颌骨的下鼻甲融合为一体 ,整个肿物呈弥漫性生长 ,临床诊断右颅面骨多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行右鼻侧切开鼻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筛窦骨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的优点。方法报告1例筛窦骨瘤的临床诊治及手术过程,并就筛窦骨瘤的特点与诊治方法进行文献回顾复习分析。结果高分辨率CT及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分辨骨瘤的大小、毗邻结构关系及术式选择,术中需防止脑脊液鼻漏、眶壁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筛窦为鼻窦骨瘤的好发部位,局限于筛窦及鼻腔的骨瘤适于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无面部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运输机飞行员副鼻窦炎经鼻腔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及医学鉴定。方法某部运输机空中领航员,37岁,飞行3700h。反复头昏头痛8个月,副鼻窦CT检查示:右额窦、筛窦、上颌窭高密度影,病变为炎症。先保守治疗无效,继后在表面麻醉+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右侧上颌窦鼻内开窗、病变清除及前组筛窦、额窦开放术。清除物病理结果为鼻粘膜慢性炎变伴息肉样变。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2 8岁 ,因持续性鼻塞多年 ,鼻出血 ,失嗅入院。查体右侧上颌窦区压痛明显 ,鼻镜检查右侧鼻腔内息肉样肿块 ,淡红色易出血 ,填满右侧鼻腔 ,向下延伸至鼻咽部 ,表面有少量脓性分泌物。CT检查见 :右侧鼻腔、鼻咽部、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 ,CT值 3 8.4~ 5 1.8HU(图 1)。右侧上颌窦内侧壁、筛窦外侧壁及眼眶内侧壁骨质破坏 ,肿物部分凸入右眼眶内 ,右眼内直肌轻度受压 ,肿物向下侵及鼻咽腔顶部及右侧壁 ,鼻咽腔变形 ,咽旁间隙未见受侵。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内翻乳头状瘤。讨论 :内翻乳头状瘤是一种转化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额窦开放术中的应用.方法:鼻内窥镜下行筛窦、额窦开放术. 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年,术腔恢复好,额窦引流好,无复发,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可替代诸如颜面切开遗留面部疤痕或造成巨大创伤的术式,针对病灶实行切除,开放引流,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开放额窦比传统鼻窦手术更科学,更精细,更微创,更具有恢复功能的特点,可以直视下避免开额对筛前、筛后动脉骨管,视神经,以及周围的损伤,使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病人恢复和治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经伤道取筛顶异物1例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五官科林国武李庆端吴伟敬(广州510507)关键词鼻内窥镜筛窦异物患者,男,10岁,被汽枪击伤鼻根部1d于1995年6月12日收住院,伤后无昏迷及视力障碍。入院查体:T36.4℃,P80次/min,R20次...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性,39岁,直-9飞行员,总飞行时间3200 h.双侧鼻塞10年,加重伴头痛1年.自诉嗅觉减退,飞行耐力不良.曾于2009年入院治疗,予以全身应用抗生素,鼻腔应用鼻内激素及鼻腔冲洗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近1年患者症状加重,伴头痛头晕等.2012年5月再次入院,鼻腔检查见双侧鼻腔中鼻道有半透明白色肿物.鼻窦CT检查提示:双侧筛窦、双侧上颌窦及额窦密度增高,额窦黏膜浑浊肿胀(图1,封二).全麻行鼻内镜下双侧鼻息肉切除,双侧筛窦开放、双侧上颌窦开放,Draf Ⅰ型(额隐窝切除)额窦开放术.术中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0~70 mm Hg(1 mmHg=0.133 kPa);应用电动吸切钻切除息肉及鼻窦内病变.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性,82岁,因“左鼻阻、流脓涕伴左侧头昏痛2年余”入院。有脑梗塞、右侧偏瘫、脑萎缩及前列腺肥大病史10余年。入院时查体:消瘦,轮椅推入病房,右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左鼻膨隆,左鼻腔完全阻塞,鼻腔内充塞淡紫红色肉样组织,质韧,表面稍粗糙,无溃烂、出血。CT检查发现左鼻腔、鼻咽部充塞软组织影,左侧额窦、筛窦、上颌窦不透光,未见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5.
彭云飞 《武警医学》2000,11(5):310-310
1 临床资料 例 1,女 ,5 7岁。右额部肿块 10a ,近 1a生长迅速 ,伴头痛 ,右眼球突出 ,视物成双。于 1997年 3月2 0日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好 ,右额部触及 4cm× 5cm包块 ,质地硬 ,表面欠光整 ,压痛不明显 ,软组织无肿胀。右眼球向外下方突出 ,眼球运动略受限、复视 ,视力正常。头颅CT见右额窦呈膨胀性扩大 ,内外板簿 ,有断裂 ,右侧大脑额叶受压内移 ,腔内充满密度均匀软组织 ,CT值37Hu,增强无强化。诊断右额窦粘液囊肿。于 1997年 3月 31日全麻下行右额窦囊肿摘除术 ,术中见窦腔前后径4cm ,横径 6cm ,上下径 5cm ,内充满…  相似文献   

16.
冉华  樊华  贾靖 《人民军医》2007,50(4):245-24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腔鼻涕带血,并渐进性加重,1个月前出现左侧头痛,左眼外突、复视,无眼球活动受限,无鼻塞、出血及嗅觉丧失等。体检:左中鼻甲充血、糜烂,左中鼻甲及中鼻道见粉色新生物,质脆、易出血,有血性分泌物。左额窦及筛窦区压痛,左眼球轻度突出,运动正常。左眼复视,视力粗测正常。CT检查:左侧额窦、筛窦、上颌窦及鼻腔大部分被软组织影充填,密度不均匀,CT值53Hu;左眼眶内侧壁见骨质缺损区,病变侵及左眶内骨膜,未侵及眼肌。提示左侧鼻腔病变,累及左侧额窦、筛窦、上颌窦及左眼眶内侧壁。术中见鼻腔、上颌窦、额窦口、筛窦充满肿瘤组织,逐块予以切除,额窦及上颌窦内有部分黏液潴留。  相似文献   

17.
黄录琼  薛康  杨家骏  童荣  杨丰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94-1194
病例 患者1,女,54岁,干部.因回吸性涕血2年余,于2006年2月3日来我科求治.入科后行纤维喉镜检查鼻腔及鼻咽部未见异常,故行副鼻窦CT扫描,示右侧上颌窦软组织病灶充满并见钙化点,诊断为右侧霉菌性上颌窦炎.于2006年2月5日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右侧上颌窦鼻内开窗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内充满咖啡色干酪样物,将其清除干净后,见上颌窦腔粘膜光滑、充血、水肿,将干酪样物部分送检,病理诊断为右侧上颌窦霉菌.  相似文献   

18.
例1,女,36岁.间歇性头痛12年,加重7月入院.鼻窦X线片示:左侧额窦团块状高密度骨影.入院后第3天在局麻下手术.左侧眉弓正中弧形切至左侧鼻根部,打开额窦底壁,见左侧额窦后壁半球形突起骨瘤,占满整个窦腔,质坚硬如象牙.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0岁.于1991年因右眼流泪,内眦部包块,在外院诊断为“右泪囊囊肿”并行“右肿囊摘除术”(未作病检).发现右内眦下方一小米粒大小包块,无痛,逐渐长大,伴头昏、流泪2月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鼻塞、鼻出血、流脓涕等症状.门诊以“右泪囊筛窦粘液囊肿”于1993年11月26日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眼视力正常,右内眦下方有一约1cm×1cm大小包块,皮肤色泽正常,其上有约0.5cm长的手术疤痕,质软,不活动,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泪道无脓性分泌物溢出.鼻腔无异常.X线瓦氏位摄片见右筛窦密度增高,窦腔扩大.初步诊断;“右泪囊筛窦粘液囊肿”.于12月1日行筛窦囊肿摘除术,切开内眦部包块皮肤后发现一带包膜之实性肿物,沿包膜分离周围组织至筛窦,即见窦腔内完全为  相似文献   

20.
肿瘤和炎症可能从眼内(尤其是从脉胳膜黑色素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颅腔内(脑膜炎的病例)以及从鼻和副鼻窦内扩展到眼眶内。副鼻窦是使眼球移位和引起眼球突出的眼眶外疾病最常见的部位。 眼眶与筛窦、额窦和蝶窦交界。出生时,每个上颌窦大约长2cm,宽和高各1cm。筛窦迷路(一系列互相连接的空气小房)也在出生时即出现,大约与上颌窦等大。蝶窦与额窦于出生后才发育形成。 一、感染 1.眶蜂窝织炎:由筛窦扩展感染而引起的眶蜂窝织炎,可能是幼儿眼球突出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