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焱 《中外医疗》2010,29(19):14-1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轻度窒息组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CK-MB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43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17例,轻度窒息组26例,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 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181例窒息新生儿于生后48小时内抽取的股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其中有66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异常。将此66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Ⅰ组(川芎嗪治疗组)、治疗Ⅱ组(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和对照组。三组患儿均进行吸氧、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正常血压,并予以维生素C、ATP、辅酶A静滴等基础治疗。结果生后48小时内三组血清心肌酶谱各项均明显升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7天复查,三组心肌酶谱各项均较生后48小时内数值明显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治疗Ⅰ组心肌酶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Ⅱ组心肌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心肌酶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有效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且副作用小,用药安全、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产时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和唾液酸水平。方法根据Apager评分将出生2 h内的121例新生儿分窒息组(48例)和对照组(73例),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和唾液酸水平。结果窒息组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窒息租和对照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总体中早产儿血清唾液酸水平(26.0±5.0 mg/dL)显著低于足月儿(29.7±9.2 mg/dL,t=2.26,P=0.029)。结论产时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非窒息新生儿,但血清唾液酸水平与窒息无明显相关,早产儿血清唾液酸处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何瑛  青红菊  舒彦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41-42,48
目的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较高,对比不同程度窒息血清心肌酶早期变化,以期探讨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为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8例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均增高,并随窒息程度的加重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心肌损害,窒息缺氧程度越严重,心肌损害越大,心肌酶水平越高.心肌酶谱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害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窒息新生儿共60例,其中轻度窒息为A组,重度窒息为B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为C组.均为30例,全部病例均在出生后24 h内及出生后第7天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患儿出生后24 h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与B组患儿之间的心肌酶谱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经治疗后7 d,心肌酶谱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1)新生儿窒息程度与缺氧性心肌损害有相关性;(2)新生儿窒息早期即有心肌酶谱升高,且心肌酶谱增高与缺氧程度成正相关;(3)心肌酶检测有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及病情程度的判断,并指导临床早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时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且重度窒息患儿应长期随访心肌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肌钙蛋白T(cTnT)及血心肌酶谱水平测定对判断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围产期窒息新生儿100例,其中重度窒息37例、轻度窒息63例,无窒息新生儿80例,均于生后20min采血检测cTn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的血cTnT、AST、LDH、CK、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窒息新生儿(P〈0.05,P〈0.01),且窒息程度越重,各指标的水平越高(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的血cTnT与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心肌酶谱和血糖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9例窒息足月新生儿及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3例。分别于生后24h内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和静脉血糖,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心肌酶谱中AST和C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P0.01),LDH、CK-MB、GLU高于正常组新生儿(P0.05);重度窒息组CK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新生儿(P0.01),CK-MB、GLU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新生儿(PO.05),AST和LDH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水平升高程度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的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徐庆玲  邹玲  李立 《重庆医学》2006,35(20):1884-1884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在窒息后新生儿心肌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9例窒息新生儿及26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心肌酶谱升高,对心肌有损害。建议早期测定心肌酶对心、脑等脏器的缺氧损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咸宁医学院学报》2010,24(5):399-400,403
目的评估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42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CK-MB和cTnT)测定用来评估窒息后心肌损伤。结果在病例组,共有26例(26/42)窒息患儿发生心肌损害,而健康对照组仅2例发生ECG异常。在病例组,cTnT和CK-M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Tn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CK-MB为高(P〈0.05)。而且cTnT水平同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nT不仅可以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而且还可以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对60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非窒息新生儿进行心肌酶的检测分析.结果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心肌酶谱升高,尤其CK-MB的检测对心肌损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高连  陈红 《右江医学》2010,38(3):300-301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与血清心肌酶谱的关系。方法将65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21例)和轻度窒息组(44例),另外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正常对照组,对AST、LDH、α-HBDH、CK及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重度窒息新生儿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注新生儿心肌酶变化,预测病情及预后。方法:选择110例窒息新生儿及52例健康新生儿做心肌酶谱分析。结果: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窒息全组的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酶活性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心肌酶,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预测病情评估预后,协助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窒息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54例)和重度窒息组(26)例,同时,选取同时期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3组新生儿血清中的CK-MB、CK、LDH、AST以及α-HBDH等多种心肌酶进行检测,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中CK-MB、CK、LDH、AST以及α-HBDH水平偏高,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中CK-MB、CK、LDH、AST以及α-HBDH水平比轻度窒息组新生儿高,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可用于监测、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为早期窒息新生儿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谭玲  廖志  杨莉  韩彦清  刘忠强 《四川医学》2005,26(9):952-953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变化,了解窒息对心肌的损害情况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3年11月至2004年lO月在本院出生的围生期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后24h内、72h、治疗后7~10d的静脉血心肌酶谱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后24h内、72h心肌酶CK、CK-MB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72h较24h内心肌酶谱窒息组、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有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惠儿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心肌酶谱是诊断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特异性、敏感性指标之一,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综合考虑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症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检测43例ABO-HDN患儿(观察组)及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对两者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未发现观察组间接胆红素与心肌酶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并未提示患儿心脏受损。结论ABO-HDN患儿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高,高间接胆红素的增高不足以提示患儿有心肌损害,应结合临床及心电图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5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27例窒息新生儿及18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窒息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酸(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窒息可以造成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变化和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心肌酶谱反映了心肌损害的变化,其中CK-MB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住的57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选2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cTnI的活性并作分析比较。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有改变且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心肌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心肌酶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的升高对临床判断窒息后的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中CK-MB、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心肌酶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的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d后的血清心肌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两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心肌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儿的心肌酶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应常规作心肌酶谱检查;早期应注意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