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创伤糖代谢障碍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关。创伤糖代谢障碍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可作为创伤MODS早期诊断指标,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通过补糖、降低高血糖以及抗炎作用,可作为创伤MODS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比值(sT-NFR-P55/TNFα)变化在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创伤MODS生存组和MODS死亡组血浆sTNFR-P55和TNFα的浓度,观察血浆sTNFR-P55/TNFα比值变化及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创伤MODS各组患者sTNFR-P55/TNF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MODS死亡组低于MODS生存组(P<0.01).创伤MODS患者sTNFR-P55/TNFα与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创伤MODS患者血sTNFR-P55浓度升高幅度不如TNFα.sTNFR-P55/TNFα比值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器官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转归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 P55)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比值(sT NFR P55/TNFα)变化在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创伤 MODS生存组和MODS死亡组血浆sTNFR P55和TNFα的浓度,观察血浆sTNFR P55/TNFα比值变化及主要器 官功能受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创伤MODS各组患者sTNFR P55/TNF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MODS死亡组低于MODS生存组(P<0.01)。创伤MODS患者sTNFR P55/TNFα与主要器官功能受 损指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创伤MODS患者血sTNFR P55浓度升高幅度不如TNFα。sTNFR P55/TNFα比值 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器官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转归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性MODS的实验诊断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制订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诊断方案,早期诊断和发现创伤MODS。方法 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创J伤.包括大手术后2565例患者,包括198例创伤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创伤MODS常规诊断方案基础上,补充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指标(空腹血糖、HOMA-β、△INS30/△GLU30,等),制定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后MODS改良诊断方案。结果 创伤或大手术后患者改良方案.MODS诊断阳性率(12.51%)明显高于常规方案(8.85%),P〈0.05。创伤死亡患者改良方案最终MODS诊断阳性率(87.37%)与常规方案(74.75%)无显著差别,P〉0.05。创伤死亡患者改良方案死亡3天前MODS诊断阳性率(81.82%)明显高于常规方案(64.65%),P〈0.01。结论 将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指标作为创伤后MODS诊断指标之一,可提高创伤MODS早期诊断率,但不会过度不合理扩大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创伤、包括大手术后患者出现高血糖,临床缺乏足够重视和干预,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创伤糖代谢障碍实验室诊断及其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nction syndrom,MOD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认识不够.MODS指创伤、包括大手术后患者伤24小时后2种或2种以上器官连续或序贯出现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晚期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在传统MODS实验室诊断中,往往很少考虑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和衰竭导致的糖代谢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高血糖患者血内毒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观察创伤MODS高血糖和正常血糖组死亡率变化,测定创伤MODS高血糖和正常血糖组血内毒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含量,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创伤MODS高血糖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创伤MODS正常血糖组(P<0.01);创伤MODS高血糖组血内毒素含量、HOMA-IR指数明显高于创伤MODS正常血糖组,创伤MODS高血糖组HOMA-β指数明显低于创伤MODS正常血糖组。结论:创伤MODS合并高血糖患者预后不良,内毒素在创伤MODS患者高血糖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是医院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代谢障碍是MOD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早期使用极化液可作为营养救治MODS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8.
王占科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6):481-482,592
长期以来,创伤、包括大手术后患者出现高血糖,临床缺乏足够重视和干预.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创伤糖代谢障碍实验室诊断及其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nction syndrom,MOD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认识不够。MODS指创伤、包括大手术后患者伤24小时后2种或2种以上器官连续或序贯出现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晚期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在传统MODS实验室诊断中,往往很少考虑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和衰竭导致的糖代谢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为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 )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和体液中的游离内毒素(LPS)缺陷受体,在严重创伤MODS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中,LPS和sCD14均明显升高[1] 。但国内外对二者间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的报道则鲜见。基于LPS和sCD14以量的关系结合,我们以创伤失血性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ODS生存组和死亡组sCD14与LPS浓度比值(sCD14 /LPS)变化及其与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的相关性,旨在探讨sCD14与LPS变化在创伤MOD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创伤ICU患者病历1156份,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最高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小于或等于6.1mmol/L)和血糖升高组(大于6.1mmol/L)。统计不同血糖水平组MODS发生率和感染率率变化。结果:(1)本院ICU创伤患者1156例血糖正常370例,占32.01%,血糖升高786例,占67.99%,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百分率(P<0.01)。(2)血糖正常组370例出现MODS22例,MODS发生率为5.95%;血糖升高组786例出现MODS254例,MODS发生率为32.32%,血糖升高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3)血糖正常组370例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15.14%,血糖升高组786例发生感染463例,感染率为58.91%,血糖升高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严重创伤高血糖反应与MODS、感染明显相关,血糖升高可作为创伤后MODS早期诊断指标,改善糖代谢障碍对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感染及MO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和外周血象与MODS及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外周血象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创伤ICU患者病历1156份,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最高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1mmol/L)和血糖升高组(>6.1mmol/L)。统计不同血糖水平组的外周血象及MODS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1)1156例中血糖正常370例(32.01%),血糖升高786例(67.99%),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百分率(P<0.01)。(2)血糖升高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与血糖正常组无显著差别。(3)血糖正常组370例出现MODS 22例,MODS发生率为5.95%;血糖升高组786例出现MODS 254例,MODS发生率为32.32%,血糖升高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4)血糖正常组370例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15.14%;血糖升高组786例发生感染463例,感染率为58.91%,血糖升高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严重创伤高血糖反应与外周血白细胞、MODS、感染明显相关,血糖升高可作为创伤后MODS早期诊断指标,改善糖代谢障碍对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感染及MO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救治中,综合应用损害控制理论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方法随机筛选出94例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一期采用简略手术,止血、清除坏死组织后急诊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待复苏和病情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对照组一期采用确定性手术,术后进行复苏和后续诊疗。分析两组间“首次打击”和“二次打击”指标的差异和同MODS和预后的关联。结果试验组术后的体温、休克、酸中毒、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脓毒症等评价指标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致死性三联征(LTD)发生率为14.29%,MODS发生率为7.14%,7d内死亡率为O,7d后死亡率为1.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应用损害控制理论和负压封闭引流术,可防止患者生理功能进一步紊乱衰竭,同时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对防治感染、MODS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 4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LBP浓度 ,并对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或MODS的患者连续抽血 3次培养进行细菌学检查。比较创伤性休克和非休克 ,SIRS、MODS和非SIRS ,死亡组和存活组 ,血细菌培养阳和阴性患者之间LBP浓度的差异。描记所有创伤性休克患者LBP浓度的变化曲线。结果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LBP浓度 [( 2 4 1± 11 3 ) μg/L]明显高于非休克患者 [( 8 9±6 4) μg /L] ,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SIRS、MODS组患者血LBP浓度 [( 3 8 7± 2 6 4)、( 4 2 6± 3 0 9) μg /L]明显高于非SIRS组患者 [( 19 1± 12 6) μg/L] ,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SIRS和MODS组之间 ,死 1 4亡组 [( 4 3 7± 2 9 1) μg/L]与存活组 [( 4 0 2± 3 1 2 ) μg/L]之间 ,14例血培养阳性 [( 3 8.7± 3 ) μg/L]与 3 3例阴性 [( 3 7 6± 2 7 8) μg/L]之间患者血LB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病后 2 4~ 48h内 ,血LBP浓度开始升高 ,1周左右达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 LBP参与创伤性休克患者SIRS和MODS的发生 ,但并不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LBP可能与其他一些参与SI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极化液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本院创伤ICU病房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81例,随机分为极化液组(195例)和基础对照组(186例)。观察极化液组患者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体质量以及输注的葡萄糖量,以本院提出的个体化极化液配方经验公式为指导,进行极化液临床干预,基础对照组除不进行极化液干预外其他治疗同极化液组。观察极化液组和对照组MODS发生率、感染率以及死亡率变化。结果极化液组MODS50例(25.64%),对照组MODS74例(39.78%),极化液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极化液组感染86例(44.10%),对照组感染120例(64.52%),极化液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极化液组死亡12例(6.15%),对照组死亡30例(16.13%)。结论极化液个体化临床干预可作为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MODS的重要防治辅助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感染患者与急性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浆中AT -Ⅲ活性变化 ,探讨AT -Ⅲ活性变化对预测急性感染MODS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感染患者 136例 ,将其分为 2组 ,非MODS组 10 8例 ,MODS组 2 8例。应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方法测定血浆中AT -Ⅲ活性。结果 正常人组为 90 3± 2 6 4,急性感染组为 71 2 9± 8 5 9,非MODS组为 76 12± 10 2 1,MODS组为 5 4 2 1± 5 14;急性感染组AT -Ⅲ活性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5 ) ,MODS组AT -Ⅲ活性明显低于非MODS组 (P <0 0 1)。结论 急性感染早期AT -Ⅲ活性开始降低 ,MODS发生时AT -Ⅲ活性明显降低 ,AT -Ⅲ活性测定具有预测急性感染MODS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infec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on the occurrence of early posttraumatic MODS.Design Retrospective study.Setting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ICU.Patients 163 consecutive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48 hours following severe trauma.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in respect to the existence of MODS at day 2. There was 27 patients in the MODS group and 136 patients in the no MODS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age, sex ratio and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The MODS group had a higher mortality (52 versus 7%), Injury Severity Score (45±14 versus 31±13), hypovolemic shock rate (74 versus 30%), massive volume replacement rate (59 versus 6%) and SIRS rate (81 versus 54%) than the no MODS group (p<0.05). The rate of infection was similarly low in the MODS and no MODS group (4 versus 6% respectively).Conclusion Early MO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ypotension and massive volume administration but very rarely with infection, despite the high rate of SIRS.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CD_(14)和可溶性TNFR-p55与创伤MODS诊断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通过分别与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无效结合,拮抗LPS和TNFα的病理作用。sCD14和sTNFR-p55在诊断和干预创伤MODS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MODS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病、占同期ICU住院患者的比例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多发创伤、严重感染、脑血管病及大手术,女性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严重感染、产科合并症、脑血管病、流行性出血热及中毒。同期ICU住院患者中,男性MODS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MODS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年龄〉55岁的男性、女性两组MODS患者病死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性别不同,MODS发生的原发病也不同。男性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但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