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俞锋 《心脏杂志》2003,15(1):55-57
20世纪 8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飞速进步 ,致力于研究防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 ,研制了能早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多种医疗仪器。心电监护遥测心电图与电话传送心电图就是其中之一。1 遥测心电图1 .1 概述 心电监护遥测心电图 ,又称心电无线遥测系统。早期它是采用调幅式 ,即利用天线信号的幅度来表现心电信号的波形 ,由于这种信号的传输方式极易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 ,因此这种系统一直只是作为一种实验系统而存在。真正成为可以实际临床应用的是采用调频方式作信号传输的心电无线遥测系统。调频方式在抗干扰…  相似文献   

2.
<正> 在海洋航行中,旅客和海员心血管事件时有发生,此时心电监护技术实属必要.本文拟探讨其电话传送心电图(TTM)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合的方法.采用Car-diobeeper公司和英国Survival公司配套的电话传送心电图装置,使用非粘贴式电极板,置双腋下常规导联发送电话心电图,电话心电图接收中心设在我院心功能室和心脏监护室.在航行中发送,随时在上海记录心电图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粘贴式电极的电话传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非粘贴式电极及Survival电话传送心电信号发送器和Cardiodeeper电话心电图接收和记录仪,共检测2000例门诊有心悸、胸闷、胸痛等主诉患者.结果 有561例(占28.05%)TTM结果为临床提供有益诊疗的心电信息.结论 TTM是一项有效的院外心电监护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电话传送心电图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足不出户,就能在病人家中进行心电监护,已成为现实,电话传送心电图技术(简称TTM)自1980年在上海瑞金医院首家开展以来,目前我国已有数千家医院开展该项技术,电话心电图随着我国邮电通讯事业的发展,家庭电话日益普及,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趋势,该项技术在我国近几年内,有可能像动态心电图那样迅速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这种技术使用非常方便,只要给病人携带一只电话心电信讯号发送器,将联接好的心电监护电极放置在胸前一定部位(有人称心脏BP机商业上称为生命卡、心脏之王等),当有心慌,胸痛不适时,按下按钮,即可将该病人的心电讯号转变为心电音频讯号或数字讯号,接通指定医院电话心电图专用电话后,通过电话即可将这种心电讯号传送到医院,在医院有专用的心电图解调器,将这种心电信号复原成常规的心电图形,并记录子心电记录纸上,图形非常逼真,符合临床诊断需要,目前已有不少电话心电图仪的型号,可适合各种医院选用.  相似文献   

5.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TTM)系统是以微机为基础的心电传输/接收和心电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电话传输心电信息和计算机处理实现对病人的心电监护。国内近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它使心电监护从特殊病房如ICU、CCU、NCU和院内集中监护扩展到院外。以至全省和全国各地,对心脏疾病的监测诊断起到重要作用,是心电监护的重大进展。国际医学网络江西省中心站暨TTM中心成立以来,已接诊5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远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的类型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科技电子、通讯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心电的记录、贮存、传送和分析,使远程心电图监测成为现实。目前应用的类型大致有三类:①远程长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有线传送,能记录24h心电信息,但波形记录只有90min。②远程短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无线传送(手机短信),只有记录30s波形。③远程移动实时、连续、动态监护系统,通过GPRS/CDMA发送至Internet网络中,医生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器阅读心电波形。三种类型的记录、传送特性决定了其各自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社区医院基层心电医生筛选需要会诊的心电图或疑难心电图,利用网络化心电系统将心电信息上传到我院心电网络会诊中心。我院心电会诊中心的专职医师对心电图图谱进行会诊,会诊结果反馈回社区医院。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心电图378份,共发现异常心电图213例,可能发生恶性事件的心电图29例。经分析发现漏诊184例(48.68%)、误诊45例(11.90%)。结论网络化心电系统的应用使社区医院能够及时发现危重心电图,纠正漏诊和误诊,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时,解决了基层心电医生诊断力量薄弱的问题,完善了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远程心电监测仪可以长时间佩戴,对于发作时间不规律、晕厥发作不频繁的患者能及时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变化,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的心室停搏);并能随时将心电信号传送到远程监测中心,供监测医生实时诊断,真正弥补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最早的远程心电监测是通过电话实现心电远程监测,又叫电话心电远程监测(Tele Telephone ECG,TTECG)。由美国医生丹尼尔戴维(Daniel David)于1988年创办了心脏医疗公司(Cardiac Medical Company),专门从事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工作(Cardiac Telemedical Monitoring),在美国逐步建立一系列电话心电远程监测中心站,每个中心站联系相应医院和康复中心的心电监护患者,向患者提供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得到了医院门诊患者、康复患者、手术麻醉患者和监护室患者的欢迎。电话心电远程监测既可以节省诊疗时间,也可以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和电话网络心电图在社区中的应用,并比较两种记录方法的价值。方法社区医院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将结果传真至本院监测中心;并同时给受检对象佩带电话网络心电监测记录盒,监测后将心电信号通过电话线传送至本院监测中心电脑终端上,专职人员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打印报告。对20个社区共2160例4类人群进行研究。结果常规心电图发现心电异常率为1.1%,电话网络心电图则为45.6%。对体检者(1026例),胸闷、气短等症状者(321例)、心前区疼痛者(107例)、阵发性心慌者(706例),常规心电图发现异常率分别为0.7%,1.9%,1.9%和1.1%,而电话网络心电图发现异常率分别为18.8%,39.9%,30.8%和89.2%。结论电话网络心电图的社区应用便捷,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1.
植入式Holter     
1961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N.J.Hoher发明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Hoher)技术,这种长程心电图使记录的心电信息量从标准心电图提高了10000倍,使很多常规心电图难以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可经动态心电图而被记录,这是心电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但是许多心律失常间隔很长时间才发作一次,这些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对于动态心电图技术而言也属于难以捕捉到的心律失常,面对这些发作甚少的心律失常,植入式Hoher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远程心电信息系统在优化心电检查流程,提高医师工作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及时诊断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危急重症心电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运行中也有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涉及心电图危急值管理、心电诊断和质控水平提升等。通过心电图危急值的编制与分级、危急值传输队列排序、优先诊断、危急值心电图标记和预警,以及心电图危急值基层医院接诊技术指导、心电图危急值患者的随访与诊疗质量评价,构建完善的心电图危急值管理系统。通过心电图图像质量比对、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时间质量管理、心电信息联网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的制定,切实加强心电远程诊断质量控制。通过心电图危急值管理和心电远程诊断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完善,能更好地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护和随访,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系统在社区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系统,原文为Transtele-phonic Electrocardiogrophic Monitoing,(缩写TTM),即通过电话传送病人的心电图,国外1973年开始发表有关文章,但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推广应用,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TTM相结合,使该系统得以发展的比较完善,已知我国引进的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72例,其中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3例。患者在消融术后第1天及每3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术后每天定时及有症状时接受电话远程传输心电图(TTECG)监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记录的房颤复发情况及房颤发生与症状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1.0±2.3)个月,TTECG共检测到4403份无干扰心电图,3610份窦性心电图中有症状的1351份(37.43%)。793份异常心电图中无症状性发作的214份(26.99%)。术后3个月空白期中,24h动态心电图发现17例(23.61%)房颤复发,TrECG发现31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期间,24h动态心电图发现9例房颤患者复发,TTECG发现18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通过TTECG的监测,与空白期的复发率比较,1年后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P=0.022),而24h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复发率的差异(P=0.083)。通过24h动态心电图及TTECG监测,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4.62%,71.79%(P=0.000),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0.91%,78.79%(P=0.006)。结论对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监测,电话远程心电监测优于常规24h动态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尤其是无症状性房颤。术后有症状患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房颤复发,实际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5.
监测心律失常用手表式动态心电系统与用Holter监测的对比董黎1刘贵兴2(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兰州7300302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便携式;中年;老年人我院于1994年8月引进美国产手表式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作者...  相似文献   

16.
监测心律失常用手表式动态心电系统与用Holter监测的对比董黎1刘贵兴2(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兰州7300302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便携式;中年;老年人我院于1994年8月引进美国产手表式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作者...  相似文献   

17.
心脏起搏系统阻抗体表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阻抗反映了起搏器、起搏电极和心肌组织组成的起搏系统的连接状况。本文探讨了心脏起搏系统阻抗的体表检测方法,从体表起搏心电信号中分离并提取起搏脉冲波形,计算起搏系统阻抗。此方法已用于我们所研制的起搏心电监护系统,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实测验证。将起搏系统阻抗和起搏心电图联系起来分析,有助于判断起搏系统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2009,28(4):270-271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指采用改良的Welson导联系统,佩戴小型心电监测仪,连续12导联同步实时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信息。利用计算机回放系统,经人工编辑分析,出具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报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院从珠海中立电子公司引进了一套心电电话遥测监护系统(简称心脏BB机),利用电话通讯系统(包括“大哥大”)对出院外的心脏病人进行监护,能及时、准确地显示心脏病患者在发生猝死、心肌梗塞和致命性心律失常之前出现的一系列异常现象,提出科学分析和诊断方案,并建立患者病史档案,为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间心电图特点,及随海拔增高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海拔2295米,海拔3681-3800米及海拔4200~4533米处,对743例当地居民及援建人员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海拔3000米以下高原地区人群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电轴左偏,心肌缺血;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人群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同海拔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平均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海拔增高,世居藏族平均心率及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的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汉族人群平均心率,心电轴左偏,心电轴右偏及心肌缺血患病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导致人类右心负荷过重,心肌缺血缺氧发生率增高,心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是高原人群的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