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前言煤是世界上主要能源之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阔,对煤就地开发,因地制宜,提高煤的利用值,开辟煤的利用途径是十分有意义的.煤炭不仅作为一次能源,还可转化为二次能源,也是珍贵的化工原料,而其中的多种芳香族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石油所不具备的.煤牙五不仅占地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尽快利用煤和煤针石已是当前紧迫任务.2煤炭气化产品的利用及发展前景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经过了曲折的过程.在%年代,由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兴起,使煤炭制气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受到冲击,在刀年代,世界各国发生了能源…  相似文献   

2.
白木  子荫 《粉煤灰》2003,15(4):48-48
微生物煤炭脱硫是在创造出适宜的含微生物液体湍流流动状态前提下 ,利用微生物氧化和表面改性原理将煤炭中的硫脱除技术 ;在煤水混合物中利用不同微生物的脱硫活性将煤中的硫脱除。在与微生物分离之后 ,煤浓缩在煤水混合物中 ;微生物经过再生后可循环利用。通过微生物处理 ,可以更大限度地获得煤炭的潜在热值及降低煤炭中的灰分含量。1 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未来  煤炭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煤消耗国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 3/4 ,高硫煤储量约占总储量的 1 / 3,燃煤和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是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6,(1):15-18
煤直接燃烧产生的硫酸盐、硝酸盐、粉尘等是造成我国大面积雾霾问题的重要因素。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及能源消费国情,煤制天然气是煤炭清洁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从煤炭资源所在地、煤炭运输沿线、天然气消费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三方面,对比了煤制天然气与煤炭直接燃烧、天然气管输与煤炭运输、天然气替代其他能源消费的污染物减排效果。分析表明,煤制天然气能把煤中含有的硫、氮等可生成污染物的组分集中转化为硫磺、氨水等产品;天然气管输运输环节相比煤炭的运输环节,能降低能耗和污染;天然气消费地区的煤改气和油改气,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4.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其本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2020年已高达78.6%。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以上,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制清洁然料和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对于缓解我国石油供应不足、实现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油品清洁化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煤直接液化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工艺,含有固液气三相介质,煤直接液化工艺对设备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设备方面运行的状态直接影响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它占据了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经济利用、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是煤炭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煤液化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煤间接液化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费托合成反应原理的介绍,对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杨明 《洁净煤技术》2011,17(2):1-2,7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出煤炭洗选、煤制合成天然气和煤基多联产作为短、中、长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辽宁化工》2021,50(8)
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发展煤炭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煤沥青是煤炭经高温热分解后的副产物煤焦油中重质组分,有较高碳含量是重要的工业资源,通过煤沥青性质调控来提升其附加值是重要研究方向。综述了煤沥青调控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对煤沥青的高附加值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展适合我国煤种与国情的煤转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春来 《煤炭转化》1994,17(3):9-15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的洁净利用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必须因煤制宜,煤质研究是其基础。煤转化是实现中国煤炭洁净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是应该首先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一直面临着"富煤、缺油、少气"的巨大挑战,直接燃烧煤炭,有着诸多问题,所以进行煤炭的深加工与利用,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和资源转化率,成了当前考虑的重点。介绍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深加工技术,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煤间接液化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彬 《当代化工》2009,38(1):69-71
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介绍了我国煤炭液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国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现状,展望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发展煤液化技术和建设煤液化产业作为补充石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化学工程师》2005,(9):6-6
将煤炭直接液化为油品,以此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石油紧缺局面,上海市正瞄准这一国家清洁能源战略,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展煤炭清洁转化尖端技术攻关。近日,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先进化学和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并专门签订煤基多联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合作协议。煤基多联产就是以煤炭作为基础原料,将其清洁化,具体包括煤气化和煤液化等内容,其目的是实现煤资源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根据协议,华东理工大学将把高新科技成果加速向华谊(集团)公司转化,而华谊公司则为华东理工大学在此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和单元技术提供一个孵化的温床。煤基多联产关键技术是一项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性前沿技术,目前国内研究水平与国际上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相似文献   

12.
0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能源以煤为主。煤应洁净利用,洁净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煤的气化。由煤造气,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直接烧煤所造成的污染,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目前,煤气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煤转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为了合理和有效利用煤炭,应将煤化学的研究摆到重要地位。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效率高,环保效果好,我国应加快研究开发;煤的气化是生产城市煤气的主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快开发煤的气化技术,水煤气甲烷化应尽快取得工业化应用;我国适于液化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的直接液化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煤油共炼技术。  相似文献   

14.
周雅晨 《化学世界》1994,35(12):663-665
浅谈煤炭利用与环境保护前言煤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近30年来,石油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但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的世界仍以煤为主要能源,到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1亿吨。由于煤炭在开采、加工、运输、燃烧等过程中是环境最大的污染源,所以必须合理利用煤炭,...  相似文献   

15.
由于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稳固.前景良好,煤化学研究虽然面临困难,但各国仍在坚持和发展.本文在介绍了煤化学研究现状后,重点讨论了超净煤、加氢裂解和煤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煤炭加工利用旨在提高煤的应用价值。煤炭加工工艺方法,可归纳为煤的物理加工和煤的化学加工两大类。煤的物理加工又称初步加工,包括筛选、洗选和成型等工艺过程。煤的化学加工,又称深度加工。在煤深度加工工艺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为煤焦化。煤焦化工艺只适用于炼焦煤。我国煤炭资源中,炼焦煤约占35%,非炼焦煤约占65%。为提高非炼焦煤的经济价值,应引起关注的课题是不粘煤和弱粘煤的加工利用。我国不粘煤、弱粘煤储量分别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11.80%和3.90%(1987年统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煤炭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煤化学科学研究和煤转化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性。简要回顾评述了煤化学的发展历史,提出了发展我国煤化学科学研究的一些初步对策。针对煤化学科学的特点,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工作,发挥现代分析仪器、分离和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的作用,大力加强煤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井为煤炭转化什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煤液化残渣的性质。通过对煤液化残渣性质的研究,使人们更高效地对残渣进行利用,以此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洁净煤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 煤炭是目前以至今后世界上的主要矿物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外煤炭的加工利用普遍受到重视。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重视煤炭生产,不重视煤炭加工利用,造成极大浪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26%~28%,其中煤炭的利用效率只有22%。近几年来煤炭加工利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认识到这是提高煤炭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煤炭加工利用近年来发展也较快,开发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下面分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础原料,其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需要持续深化内涵。量子化学作为解释微观结构及作用机制的重要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学领域,为煤炭研究提供更多微观信息,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概述了量子化学计算在优化煤炭模型分子结构、探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反应机理和明确反应影响因素作用机制3方面的应用,重点对煤热解、燃烧、气化及液化过程中存在的微观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涉及煤的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的氮元素迁移转化机理、煤基特征官能团与CO2的气化特性、煤液化微观机理中的氢转移反应,以及气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作用机制等,最后就匹配煤炭变质程度的演变模型、煤炭反应过程中的多因素作用影响机制、完整转化机理、催化剂优化、创新集成工艺等问题,对量子化学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领域中有待深入挖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力图为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