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地形、物源、水源等方面,介绍了丹巴县简岭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结合该泥石流的灾害史,分析了泥石流的危险性及威胁范围,评估了其造成主河革什扎河堵塞和溃决的可能性,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作为一种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但由于泥石流孕育与形成的复杂性,至今对其发生的危险性进行准确预测还比较困难。通过对西南地区数十条已发生的泥石流沟实例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以雨强、坡降和物源三个基本要素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的依据,提出三要素的分级方法,并给出雨强、坡降和物源在评价泥石流危险性的赋值权重。在考虑泥石流沟堵塞情况给予适当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反演分析建立泥石流危险性大小的三要素评价方法,最后以大量的泥石流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云龙县宝丰乡福利村本屋宅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泥石流沟特征、类型、成因、发展趋势,并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泥石流的形成受地质、地形、气象水文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前期降雨使固体物质分散汇入沟床积累,属于崩塌+滑坡型、沟谷泥石型、中型、高频、发展期稀性泥石流。目前,福利村本屋宅箐流域固体物源丰富,降雨集中,水源充沛,溯源侵蚀作用强烈,物源区滑坡、沟岸坍塌发育,谷坡稳定性差,泥石流的发展有增强趋势。本次采用成都山地所刘希林于1996年提出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单沟泥石流危险度H单=0604,按照分级标准,福利村本屋宅箐泥石流沟属高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典型沟谷型泥石流沟——四海镇石窑村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调查及资料统计,详细阐述了该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流域内物源补给条件.此外,根据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预测评价了其最大危险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内物源动力学储量为36.39 × 104 m3,物源类型为沟道冲洪积物、...  相似文献   

5.
黄洞子沟泥石流是受汶川地震影响的一条规模较大的泥石流沟,地震后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尤其以2013年7月9日爆发的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经调查,发现沟域后还有大量物源,分析后期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对该沟泥石流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规模进行了计算,预测了不同规模泥石流的淤积范围,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龙达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从沟内松散物源分布、成分等特征,显示该沟属暴雨型稀性泥石流。通过对该泥石流,不同降水条件下一次冲出量预测,分析了泥石流对沟口拟建尾水洞出口等工程枢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磨子沟沟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在总结其基本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物源进行分类,以明确该泥石流沟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后续的预测和治理提供关键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形地貌上看,磨子沟流域内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峻,沟谷纵坡较大,有利于泥石流物质的汇集和成灾;从物源条件上看,泥石流的固体物源类型有崩滑型、沟道型、坡面型,且物源之间并非同时参与一次泥石流活动,一次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固体物质也并非都会全部冲出泥石流沟进入主沟。根据泥石流沟域基本特征和参数,其易发程度属极易发。  相似文献   

8.
水头村泥石流沟是延庆地区典型沟谷型泥石流沟之一,具易发性高、危险性大的特点,严重威胁下游水头村村民。本文以水头村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调查与GIS统计分析,获取了该流域降雨、地形地貌、物质来源等信息,对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综合14个识别因子,确定了该泥石流沟的发展阶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单沟泥石流堆积区公式预测了该流域最大危险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研究表明:水头村泥石流沟内松散堆积物动储量达27.96万 m3,其中以残坡积和冲洪积为主要物源;该泥石流属于暴雨-沟谷型-支沟群发型泥石流沟,发展阶段处于形成期,最大危险区面积为0.737 km2,威胁沟口水头村住户21户59人和红水公路350 m。建议采用定期巡视+局部物源稳固+清理排导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306-309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306-308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11.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到东川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中。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选取12个泥石流危险性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的危险性分级标准。根据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泥石流危险性的综合测度函数,最后使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等级进行判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东川地区12条泥石流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判定结果比经典方法更符合实际,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地区水泉沟村车道沟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石流精细调查及资料统计,研究该泥石流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在分析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补给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而开展泥石流危险区预测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内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20.79×104m3,分为冲洪积、残坡积、人工堆积和崩滑塌等4种补给来源,其中人工堆积所占比重最大;经动力学分析,洪峰流量值在1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17.03m3/s,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19.21m3/s,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22.10m3/s,10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24.28m3/s,一次固体冲出总量分别为0.55×104m3、0.63×104m3、0.72×104m3、0.79×104m3,属于小型泥石流,最大危险区面积为0.2763km2。通过评价分析,该泥石流沟仍存在爆发小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将对下游车道沟村以及行车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延庆地区该类泥石流单沟预警模型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某水电站坝址区7条泥石流沟进行了泥石流易发程度判别,并进一步采用危险性指数和危险度2种方法对7条泥石流沟危险性进行了判别。分析得出:骆驼沟、水卡子沟、呷拉沟和巴旺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邛山沟、木尔罗沟和燕耳岩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均为易发,其中以木尔罗沟为最易发,基于危险性指数评价得到的危险性与基于危险度评价得到的泥石流危险性等级略有不同,按危险度评判,骆驼沟和邛山沟泥石流危险性高,木尔罗沟、水卡子沟和燕耳岩沟泥石流危险性中等;呷拉沟和巴旺沟泥石流危险性低。  相似文献   

14.
冯健雪 《山西建筑》2014,(22):68-69
通过对陕西省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的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总结了泥石流的灾害特征,利用次生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数学模型,利用GIS自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空间分析计算功能,对陕西省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  相似文献   

15.
拉萨哲蚌寺坐落于泥石流的老堆积扇上,形成区呈漏斗形,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丰富,坡体陡峭,暴雨汇集流量大,治理措施简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特征等进行勘察,从而计算分析泥石流潜在危险等级、易发程度及危害范围等。根据计算最大洪峰量、平均流速、大石块运动速度及冲出固体物质总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方案。对保护哲蚌寺文物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磐石市典型泥石流为样本训练神经网络,结合应用实例,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磐石市的10条泥石流样本作出评价,且评价结果与磐石市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是泥石流危险评价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析陇东地区泥石流特征和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靖筠  杨强  高幼龙 《山西建筑》2009,35(24):127-128
对陇东地区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进行了描述,对典型泥石流闲子沟泥石流的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整个地区泥石流成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Soils and Foundations》2007,47(1):141-152
In May 2004, a landslide occurred at the right flank of the Jinnosuke-dani landslide, and transformed into a debris flow after fluidization. By analysis of the monitored video images of the debris flow,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landslide, and a series of simulation tests with a ring-shear apparatus on the initiation of the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 and its traveling process, the initiation and traveling mechanisms of the debris flow traveling in the valley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concentrated groundwater flow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ndslide initiation, and a rapid decrease of the mobilized shear resistance even under naturally drained condition caused the rapid landslide motion. During the debris motion in the valley, high potential for grain-crushing of deposits in upstream and lower potential for the downstream deposits controlled the traveling and depositing processes of the debris flow. Different grain-crushing potential of the valley deposi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bris flow traveling and deposit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9.
于建洲  袁颖 《山西建筑》2014,(36):41-42
采用支持向量机的计算方法,对云南省7个样本集的评价指标数据和目标值进行了分组训练和测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达到了较明显效果,指出该方法在泥石流危险度划分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