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静脉注射蝙蝠葛苏林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兔耳缘静脉注射DS后,采用HPLC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结果兔DS 2.5,5.0,10.0 mg·kg-1静脉注射后,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分别为0.024,0.030,0.018 h;t1/2β分别为3.0,3.4,6.9 h;CL分别为3.1,3.6,4.4 L·kg-1·h-1;Vd分别为13.1,18.0,43.6L·kg-1。在DS 2.5~5.0 mg·kg-1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S 10.0 mg·kg-1静脉注射后,ρ0超比例增加(由2.08 mg·L-1增加至10.72 mg·L-1,P<0.01),t1/2β明显延长(P<0.01)。结论DS在兔体内分布迅速、广泛,消除较快。在2.5~5.0 mg·kg-1内DS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而10.0 mg·kg-1静脉注射后,本品在兔体内的消除未呈线性动力学。组织分布以肺脏含量最高,各组织器官中药量均显著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硫喷妥钠对丙泊酚药动学的影响,并与单用丙泊酚时比较。方法16名全麻手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静注丙泊酚2mg·kg-1或1%丙泊酚和2.5%硫喷妥钠1:1等体积混合液0.2mL·kg-1(相当于丙泊酚1mg·kg-1,硫喷妥钠2.5m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用3P97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静注丙泊酚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单用组与合用组的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0.8±0.4)和(0.7±0.3)min,t1/2β分别为(10.2±15.6)和(6.5±5.0)min,t1/2γ分别为(113.0±47.2)和(159.0±82.5)min,Vc分别为(0.055±0.022)和(0.052±0.041)L·kg-1,CL分别为(17.4±4.5)和(15.5±8.3)mL·h-1·kg-1,AUC分别为(108.92±31.68)和(88.84±59.08)mg.min·L-1。结论二组患者间丙泊酚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口服马钱子碱后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小鼠灌胃2种剂量60及40mg·kg-1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  2种剂量的主要动力学参数:Ka分别为3.56和4.3h-1;Ke分别为0.54和0.59h-1;t1/2Ka分别为0. 19和0.16h;t1/2Ke分别为1.28和1.17h;VC分别为14.59和13.37L·kg-1;CLs分别为7.87和7.89L·h-1·kg-1;AUC分别为7.62和5.07h·mg·L-1。组织中以肝脏浓度最高,然后依次是肾、心、肺和脑,血中浓度最低。结论 2种剂量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的C-T变化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分布,消除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方法: 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芍药苷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水(16 :84),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 μL,以核黄素为内标物。 结果: 芍药苷质量浓度在0.01~1.0 mg ·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0.01 mg ·L-1。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3.9%,平均回收率101.3%。大鼠灌胃血府逐瘀汤后芍药苷的药峰浓度(Cmax)(0.363±0.080) mg ·L-1,达峰时间(Tmax)(0.276±0.084) h,吸收速率常数(Ka) (30.905±10.114) h-1,末端消除速率(Ke)(1.638±0.181) h-1,半衰期(t1/2)(0.501±0.038) h,清除率/绝对生物利用度(CL/F)(69.846±4.624) L ·h-1 ·kg-1,表观分布容积/绝对生物利用度(Vz/F)(36.521±12.287) L ·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0.356±0.024) mg ·L-1 ·h。 结论: 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具有吸收速率快、分布容积大、生物半衰期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研究药物配伍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和血府逐瘀汤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芩素与黄芩苷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黄芩素与黄芩苷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色谱法,对等摩尔剂量灌胃给药黄芩素和黄芩苷后,大鼠体内黄芩苷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灌胃给药黄芩素740μmol·kg-1时,原型药完全被代谢,血浆中主要检测到代谢产物黄芩苷;分别灌胃给药等摩尔剂量的黄芩素和黄芩苷740μmol·kg-1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药-时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ρmax分别为14.63,10.92mg·L-1和8.51,4.87mg·L-1,AUC0~24h分别为149.63和63.68mg·h·L-1;黄芩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5.9%。结论等摩尔剂量下黄芩素与黄芩苷的药动学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口服黄芩素比黄芩苷的达峰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血浆和组织匀浆液经沉淀蛋白,以乙腈-0.01mol·L-1枸橼酸水溶液(78:22)为流动相,经DiamonsilTM C18(4.6mm×150mm,5μm)分离,检测波长为270nm,吉非罗奇为内标,进行色谱分析。结果小鼠iv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20mg·kg-1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2.48h,Vd16.23L·kg-1,CL 4.54L·h-1·kg-1,AUC0-∞ 4.404mg·h·L-1。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在15min时,肺脏浓度最高,其次是脑、心脏、脾脏,肝脏和肾脏最低,随后浓度下降迅速,在1.5~4.0h内长期保持低浓度。结论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体内分布迅速,组织分布广泛,肺中浓度最高,且能通过血脑屏障,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忍冬藤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忍冬藤中绿原酸、咖啡酸、当药苷和马钱子苷含量的方法,并以此对忍冬藤进行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水溶液(26∶7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绿原酸、咖啡酸、当药苷和马钱子苷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23.5~470 mg·L-1,r=0.999 9;12~240 mg·L-1,r=0.999 7;10.5~210 mg·L-1,r=0.999 9;13~260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2.23%),96.6%(2.29%),95.0%(2.26%),103.3%(2.93%)。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用于忍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玄参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应用HPLC-UV同时测定玄参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哈巴俄苷、肉桂酸、安格洛苷C和acteosid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4.0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柱温25℃。结果哈巴俄苷、肉桂酸、安格洛苷C和acteoside线性范围分别为15.12~302.4 mg·L-1,7.72~154.4 mg·L-1,24.84~496.8 mg·L-1,6.64~132.8 mg·L-1;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1.59%(RSD=2.40%),96.75%(1.32%),100.11%(3.95%),99.89%(2.08%)。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玄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陆洋  李娟  杜守颖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294-1296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按1.0 mg·kg-1尾静脉注射甘草次酸后0.08,0.17,0.25,0.33,0.5,0.75,1,2,3,4,6 h眼底采血,乙腈沉淀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在50~2 000 ng·mL-1线性良好,r=0.999 7,测得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5.2 ±2.23)%,(102.5±2.95)%,(98.4±2.32)%,日内、日间低中高浓度RSD均小于4%。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153±0.023) h,t1/2β=(2.365±0.866) h,Cmax =(2.074±0.100) mg·L-1,CL=(0.715±0.082) L·h-1·kg-1Vd =(2.427±0.872) L·kg-1,AUC0~6 h =(1.302±0.151) mg·h-1·L-1。结论:建立的RP-HPLC适用于体内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甘草次酸在体内的分布迅速、广泛。  相似文献   

10.
刘蕾  李扬  李可欣  孙春华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8):1409-1411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国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300,600mg后用HPLC测定体内帕珠沙星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个剂量组的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0.799±1.773)和(22.729±4.686)mg·L-1,AUC0-t分别为(17.469±2.966)和(42.402±7.983)mg·h·L-1,t1/2β分别为(1.701±0.299)和(1.685±0.205)h,CLs分别为(17.806±3.261)和(14.678±2.947)L·h-1,Vc分别为(11.043±6.534)和(12.090±6.409)L。24 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7.2±3.3)%和(96.6±4.3)%。结论两个剂量组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符合二室模型,静脉滴注帕珠沙星后在体内迅速起效,且消除迅速。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去核的作用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山茱萸去核的作用,优选山茱萸产地加工方法和工艺。方法:比较山茱萸核和肉中的马钱素、莫诺苷含量;以马钱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水烫法和烘法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山茱萸核中不含马钱素和莫诺苷;烘法的加热温度以及水烫法的加水量和烫的时间对马钱素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在60℃烘10 m in后去核为最佳工艺。结论:山茱萸去核的作用是为了去除非药用部位,烘法软化优于水烫法。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考察山茱萸药材3年的稳定性和含果核多少对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对山茱萸中马钱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马钱苷进样量在0.077376~4.8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30%。结论: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含量在0.79%~0.92%范围内,药材中马钱苷含量在3年内稳定性良好。未去核山茱萸的马钱苷含量低于0.60%,其他16批山茱萸药材含马钱苷不少于0.60%。  相似文献   

13.
大孔树脂与活性炭富集山茱萸总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文霞  蔡宝昌  潘扬  钱继红  贾莹 《中药材》2002,25(5):349-351
目的:比较大孔树脂与活性炭富集山茱萸总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山茱萸总苷中主要有效成分莫诺苷及马钱素为考察指标,用HPLC法观察大孔树脂及活性炭富集山茱萸总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山茱萸提取液10 ml上大孔树脂及活性炭柱(R25mm×H300mm),先用蒸馏水洗脱除去水溶性杂质,再用乙醇梯度洗脱。结果表明以30%及50%乙醇洗脱大孔树脂柱、以30%、50%、70%乙醇洗脱活性炭柱为最佳分离工艺。结论:大孔树脂富集山茱萸总苷优于活性炭,前者对莫诺苷和马钱素的洗脱率约为96%,后者约为85%。故大孔树脂可作为相关制剂富集山茱萸总苷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5μm,250mm×4.6mm);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各药材中马钱苷含量分别在0.77%~1.57%。马钱苷在0.02~0.80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7%。结论:品种来源不同的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不同,其中以河南宛西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山茱萸总苷分散片在大鼠血浆和各组织器官中的药动学行为.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37 nm,血浆和各组织样品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的方法.结果:血浆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612 ~ 30.6,0.921~46.0 mg· L-1;日内与日间RSD< 15%,回收率在90.2% ~111.6%.大鼠单次灌胃山茱萸总苷分散片后,在血浆、胃和小肠中检测到莫诺苷和马钱苷.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莫诺苷和马钱苷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无机元素与山茱萸药材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茱萸生长地土壤中无机元素对山茱萸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各产区山茱萸药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对山茱萸药材中的马钱苷、熊果酸、多糖、鞣质、总有机酸、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分析土壤中无机元素与山茱萸药材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三个主产区内,山茱萸药材各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都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土壤中Fe、Mn、K无机元素对山茱萸药材化学指标影响较显著,其他无机元素对山茱萸药材化学指标不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通过化学成分和土壤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为山茱萸适宜栽培区域的选择及山茱萸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总苷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山茱萸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考察大孔树脂纯化山茱萸总苷的工艺参数.方法 考察上样量、洗脱剂浓度、洗脱体积、上样浓度等因素对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影响.以洗脱液中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用 HPLC法测定其含量,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洗脱溶剂应为50%乙醇,大孔树脂每使用两次需要再生1次,最佳上样浓度为0.25 g/ml,洗脱溶剂的用量为8倍的吸附原液体积,吸附容量为10 ml.结论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山茱萸总苷可用于制备环烯醚萜苷制剂.  相似文献   

18.
HPLC-ESI-MS法分析山茱萸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分析比较山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641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联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通过质谱中的主要碎片,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山茱萸生品中检测出了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裂苷,制品中检测出了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和山茱萸裂苷;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山茱萸生、制品中均检测出了没食子酸、7-O-没食子酰基景天庚酮糖、莫诺苷、山茱萸裂苷。结论:在质谱正、负离子检出模式下,主要化学成分响应均较好,这为分析山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以及控制饮片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山茱萸果核中没食子酸、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的含有量。方法山茱萸果核6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分别在7.67~57.51(r=0.999 9)、1.79~13.40(r=0.999 8)、0.78~5.85(r=0.999 8)、5.06~37.98(r=0.999 9)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1%、103.74%、98.31%、99.56%,RSD分别为3.00%、2.25%、2.42%、2.09%。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山茱萸果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山茱萸叶片中Fe元素含量与其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山茱萸叶片中Fe元素含量,果实中马钱苷与熊果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同时对叶片中Fe元素含量与果实产量、马钱苷及熊果酸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产量水平的山茱萸叶片中Fe元素含量不同,且与果实产量及品质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可改善山茱萸源库关系,进而调节源库平衡,指导药农掌握喷施Fe肥时期,以提高山茱萸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