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在1989至2008年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制定和评价我国子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989至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城市和农村子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以及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全国子宫颈癌粗发病率由1989至1990年的3.06/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11.87/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4.96/10万上升到11.98/10万,农村地区由2.39/10万上升到11.77/10万。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由1989至1990年的2.19/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3.20/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3.21/10万到2.56/10万,农村地区由1.82/10万上升到3.75/10万。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的粗发病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后以平均每年14.4%和22.5%的速度递增;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后,城市地区增速变化不大,农村地区小幅降低。虽然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1989至2008年总体无变化,但在1999年后粗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8.1%;城市地区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2001年后均以平均每年7.3%的速度递增;而农村地区的粗死亡率在1989至2008年平均每年上升3.9%,世界人口标化率无变化。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子宫颈癌筛查和疫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根据卫生部1998年全国伤死因顺位统计,我国城乡脑血管病死亡率137/10万;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113/10万。据国内一些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城市脑血管病的发病率219/10万,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为180/10万,城市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620/10万,农村为429/10万。按全国12亿人口推算,我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在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据我国1993年在长沙、成都、广州等六城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颅脑损伤的研究结果,六城市患者率为783.2/10万.长沙最多,为1100.7/10万,上海最低,为537.1/10万;1992年发病率为55.4/10万,年死亡率6.3/10万/年,全国城市人口两亿多,按此推算,每年将有十多万人发生颅脑损伤,将有一万多人死亡.这就足以说明本病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危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威胁,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何等的严重的损害和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1990-1992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1990-1992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626.96/10万,男性712.56/10万,女性536.12/10万。标化率全人口为684.03/10万,男性为776.70/10万,女性为585.40/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65.50%。PYLL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YPLL的64.47%。结论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1990-1992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1990-1992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626.96/10万,男性712.56/10万,女性536.12/10万。标化率全人口为684.03/10万,男性为776.70/10万,女性为585.40/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65.50%。PYLL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YPLL的64.47%。结论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156 777人口进行了脑血管病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城市与农村分布特征进行了对照研究.调查发现脑血管病患病率为178.6/10万人口;发病率为139.2/10万人口;死亡率为104.7/10万人口.其特点为发病多、病程短、死亡率高。提示加强防治措施,改善农村人口健康水平,是减少脑血管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人口的饮食结构变化和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据卫生部2004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为200/10万,居死亡原因首位;而总死亡的危险因素排名第1位就是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由于目前高血压尚属不可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因此,防止高血压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是多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年死亡数可占到总死亡数的1/3左右,占心脏病死亡率的50%~75%.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低于欧美,2008年大陆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达1 031.59万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15.9‰,农村为4.8‰[1].2014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较2013年均有所增加,其中城市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率为55.32/10万,农村达68.60/10万[2],随着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推广和介入治疗总例数的增加,冠心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杂志》2022,(26):1987-1992
目的分析我国2015年子宫内膜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通过数据质量审核和评估, 纳入2011—2015年各年份中质量控制合格的肿瘤登记数据, 提取子宫内膜癌病例。将子宫内膜癌发病病例分为子宫内膜样癌、非子宫内膜样癌、其他和不明确的病理类型。分地区、年龄别分层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子宫内膜癌发病和死亡例数。根据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世标率。结果 2011—2015年纳入分析的质量控制合格的登记处分别为158、176、239、235和231个, 登记覆盖人口约为4.88亿人, 其中城市地区约2.55亿人, 农村地区约2.33亿人。2015年全国估计新发子宫内膜癌53 600例, 发病率为7.74/10万, 世标率为5.13/10万, 城市地区发病率(9.15/10万)高于农村地区(6.20/10万)。估计死亡10 700例, 死亡率为1.60/10万, 世标率为0.98/10万, 城市地区死亡率(1.78/10万)高于农村地区(1.40/10万)。实际发病病例中, 有70.92%(23 641例)为子宫内膜样癌, 5.13%(1 709例)为非子宫...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病残率、复发率都很高,是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脑病的自然人口的发病率为每年109.7/10万,1998年我国城市居民总死亡率534.16/10万,其中脑病的129/10万(死亡人数的24.3%)[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男性不育谁惹的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在我国育龄人口中,男性不育症的发病人数高达3500万,且有逐年增多之势,其中城市占10%,农村占15%。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也称脑卒中、中风)是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具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中风在农村患病率为272/10万,年死亡率为83/10万。在地市一级医院中,中风死亡率农民占77.6%,县一级医院的比例就更高。我国目前有近9亿农村人口,为达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积极防治农村脑血管病是一项必要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神经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患病率(中国调整率/10万人口。)最高的前五位是:黑龙江(571.7)陕西(534.6)、河南(499.2)天津(363.9)和山西(335.7);最低的前五位是:广西(86.3)、湖北(126.7)、河北(140.9)川东南(157.3)和贵州(159.5)。前述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和东北,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南方和西南。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的这种地域分布趋势在城市亦明显:哈尔滨(国际调整率1249/10万人口,下同)和北京(1049)最高,广州(576)和成都(456)偏低。如何解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药研究的源流及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脑出血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病死率和病残率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种之一,因其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病死率和病残率极高,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对其防治工作极为重视[1]。近10年来,脑出血的防治被我国政府列为重点研究、联合攻关项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500~700/10万人口,国内外统计数字基本一致,我国部分城市高达1000/10万人口;每年的发病率为165~245/10万人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血管病协作组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脑血管病列为前3种死亡原因的有40个国家,因脑血管病而病死的患者占57个国家总死亡率的11…  相似文献   

15.
李京红  薛富英 《微创医学》2003,22(2):219-221
癫痫是一慢性临床综合征,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比较高,据统计,国外每年发病率为17.3/10万~100/10万,我国农村每年25/10万,城市每年35/10万[1],而1983年我国6大城市调查发病率为4.6‰[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井子区居民的死因,为积极有效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甘井子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井子区2012年居民粗死亡率为67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08/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37.98/10万)、肿瘤(110.66/10万)、损伤和中毒(29.65/10万)、呼吸系统疾病(20.11/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7.20/10万)。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肿瘤登记数据,评估2014年全省口腔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口腔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评估全省30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5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按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分层,结合全省人口数据,估算2014年全省口腔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标准人口年龄构成。 结果 2014年全省口腔癌新发病例数为2 882例,死亡病例1 178例。全省口腔癌发病率为3.00/10万(其中男性为4.41/10万,女性为1.54/10万),中标发病率为2.19/10万,世标发病率为2.15/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96 ∶1。全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口腔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2.20/10万和2.19/10万。全省口腔癌死亡率为1.23/10万(其中男性1.83/10万,女性0.60/10万),中标和世标死亡率均为0.87/10万。全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口腔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0.85/10万和0.88/10万。山东省口腔癌0~74 岁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6%和0.11%。 结论 2014年山东省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应根据口腔癌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潘飞豹  周冀英  谭戈 《重庆医学》2013,(22):2665-2667
偏头痛与脑卒中是两种常见的、不同病因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二者均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带来沉重的负担。最近的一项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3%,年花费可达3 317亿元人民币;而脑卒中在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年发病率分别为219/10万、185/10万,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位。文献表明,一些血管疾病可以诱发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及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7城市21省农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年发病率分别为219/10万人口和185/10万人口[1],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根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人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1].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自杀预防的状况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自杀预防工作的地位自杀在世界上是前 10位死因 ,在中国是前 7位死因 (对中国妇女是前 6位死因 )。WHO估计 ,2 0 0 0年 ,全世界有 10 0万人死于自杀 ,10 0 0万人蓄意自伤或自杀未遂。1994年中国自杀率为 16 .0 /10万 (男 14 .4 ,女 17.8)与 1989年相比较 ,中国自杀率略微下降 (总 17.0 7/10万 ;男 14 .7,女 19.6 ) ;但老人自杀率则上升。世界人口自杀率 (1987~ 1997年 )估计为 10 .0 9/10万 ,2 0 0 0年为 16 .0 /10万。世界人口自杀率趋向增高。自杀预防中心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如雨后春笋 ,自杀预防措施增多 ,自杀率反而增高。反观中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