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对放射免疫方法和蛋白芯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200例,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蛋白芯片法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免疫法与蛋白芯片法检测结肠癌肿瘤标志物CA19-9、CEA,其值分别为197.19±179.80和197.05±96.83;62.83±23.71和45.48±44.79,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蛋白芯片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结肠癌肿瘤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胶滴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探讨其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人类肿瘤细胞系建立胶滴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并用该技术对50例不同肿瘤类型的原代肿瘤标本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实验研究,每种肿瘤标本分别进行了4~5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在体外成功建立了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标本整体评价率为82.0%(41/50),检测结果与临床经验有效率间有较好的符合性。结论CD-DST体外肿瘤药敏检测技术是一种较好的药敏检测方法,标本可评价率为82.0%(41/50),所需标本量小,可反映病人对不同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检测结果与临床经验有效率有较好的符合性,对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和对个体化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方法,近年在外周血中发现了许多新的肿瘤标志物.合理的选择性的应用这些肿瘤标志物可以进行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更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帮助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预后的判定等.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和总胆红素(TB)联合检测在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分别行血清CA19-9、CEA和TB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106例恶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纳入恶性胰腺囊性肿瘤组; 10例良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胰腺囊性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计算CA19-9、CEA和TB单独检测与CA19-9、CEA和TB联合检测恶性胰腺囊性肿瘤的阳性率、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恶性囊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血清CA19-9、CEA和TB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 CA19-9、CEA和TB单独检测恶性胰腺囊性肿瘤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三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A19-9、CEA和TB联合检测恶性胰腺囊性肿瘤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A19-9、CEA和TB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A19-9、CEA和TB联合检测恶性胰腺囊性肿瘤的特异性与CA19-9、CEA和TB单独检测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A19-9、CEA和TB联合诊断可显著提升恶性胰腺囊性肿瘤的确诊率,值得在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褪黑素(melatonin,MLT)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上海长征医院和第411医院成人行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30例,同时设甲状腺非肿瘤疾病2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30例甲状腺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大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大肠癌患者,以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和CA724的水平.观察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的影响.结果:在大肠癌患者中,各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水平高低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FloW Cytometry,FCM)和影像细胞分析术(Image Cytometry,ICM)对膀胱肿瘤细胞核内DNA含量和细胞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定性分析膀胱肿瘤癌基因ras产物p21的表达情况。从亚细胞分子生物水平对膀胱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一、膀胱肿瘤的诊断自1986年~1988年对158例术前膀胱肿瘤病人的膀胱冲洗液进行了FCM检测,结果表明FCM在诊断膀胱肿瘤上明显优于尿细胞学检查,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膀胱镜检的不足。还说明FCM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应用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样本,采用Illumina Next Seq500平台,利用靶向捕获建库技术,检测20例肿瘤样本中295个与肿瘤发生机制及靶向治疗密切相关的基因,采用传统PCR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飞行质谱(Sequenom MassARRAY)、一代测序(Sanger)或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等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NGS检测技术参数稳定,与传统PCR技术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 0%。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NGS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可同时检测多个可能的药物靶点,推动精准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发展。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肿瘤检测标志物敏感性低,特异性差,无法实现早期诊断目的,而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能在肿瘤无症状阶段被检测到,因此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由于自身抗体能在血清中检测到,所以能作为一种方便的非侵入性方法对肿瘤进行筛选。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谱的发现,将有助于改善对肿瘤患者的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肿瘤标志在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定、复发监测及预后估计等临床虽己广泛应用,然而就下述TPA等9项肿瘤标志用于肺癌检测的资料却不多见。现将本组检测的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检测对象本组全部为日本熊本市民病院内科自1984年5月至1986年11月住院患者,经病理组织或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肺癌95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4例,年龄37~86岁,平均68岁。检测内容及方法由熊本市民病院中央检验室检测。内容、方法及正常标准值见表1。检测结果 1、肺癌患者9项肿瘤标志的平均值与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74例有胸液的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肺腺癌患者胸液及相应肿瘤组织样本中是否发生EGFR基因突变。结果:肿瘤组织EFG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0.00%,胸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2.70%,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液上清、胸液沉淀、胸液上清与沉淀以及肿瘤组织EGFR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结论: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临床可通过胸液检测代替肿瘤组织检测,以期能够持续监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指导患者添加或者实施EGFR-TKIs治疗。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几乎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全过程。因此,检测肿瘤甲基化标志物对肿瘤筛查、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甲基化检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甲基化标志物被鉴定出来。本文将总结2023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肿瘤甲基化标志物,并探讨肿瘤甲基化标志物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崔洪霞 《中国肺癌杂志》2012,15(11):667-671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与转移,对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一种代表原发肿瘤的“液态活检标本”,有助于实时、无创性地进行组织学鉴定.CTCs检测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定疗效和预后,而且可能成为检测临床分子、分析耐药分子机制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一种手段.本文就近年来CTCs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  结果  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  结论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胰腺癌患者的血清CA19_9、CA242和CEA进行检测。结果3种肿瘤标志物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以CA19_9最好,分别为82.0%和79.8%,联合检测三种肿瘤标志物可提高其敏感性,敏感性可达89.0%。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肺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同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CEA、CA199、CA242、CA125、NSE和CY211在晚期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6%、40.6%、25.0%、73.4%、12.5%和43.8%,各组间阳性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6%。结论:不同肿瘤标志物在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是有差异的。CEA、CA199、CA125和CY211是肺腺癌诊断中较可靠的肿瘤标志指标。目前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晚期肺癌诊断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率,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DNA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肺组织活检或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进行病理组织石蜡切片DNA(tDNA)检测,并采集患者肘静脉血使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ctDNA基因情况。对比分析tDNA与ctDNA检测对患者DNA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DNA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基因突变检测与组织石蜡切片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查外周血循环肿瘤DNA中,21外显子测序结果:61号替代突变2573G→T,62/63/68号替代突变L858R(2573T→G)。19外显子测序结果:50号样品突变为del E746→A750+2235G→A,60号样品突变为del E746→A750,70号样品突变为del L747→T751,80号样品突变为del L747→S752+2257C→T。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DNA基因突变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具体的基因突变或缺失具有较高准确性,可实时监测肿瘤DNA基因突变情况,且具有无创性、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代替肿瘤组织进行DNA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检测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90例,使用ExoQuick试剂提取血清外泌体,盐析法提取外泌体及血细胞DNA,采用PCR方法扩增K-Ras基因12密码子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突变,比较血清外泌体DNA与血细胞DNA突变的特异性,比较外泌体与组织学检测的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 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外泌体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43例,突变率为47.8%。全组共检出4种突变类型,以G12D突变率为最高。与组织学检测比较,灵敏度为90.6%,一致性为81.1%(Kappa值=0.62,P<0.05)。结论 血清外泌体DNA用于检测肿瘤相关突变,与肿瘤组织相比一致性较高,可作为液体活检的来源指导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小鼠原发性和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0.5T低磁场小动物核磁共振(MRI)的成像效果。方法 采用0.5T低磁场MRI仪对小鼠皮下移植瘤(HepG2、S180、H-ras12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组织)和原发性肝肿瘤(H-ras12V转基因肝癌小鼠)进行检测,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对H-ras12V转基因小鼠原发性肝肿瘤进行病理学确认。结果 皮下移植瘤小鼠(S180、HepG2、H-ras12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组织)的肿瘤生长状态良好,肉眼及X光检测均可观察到显著的肿瘤团块。MRI成像结果表明,皮下肿瘤部位的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成像清晰、效果良好,且三种小鼠皮下移植瘤的MRI成像效果相似。对于H-ras12V转基因小鼠原发性肝肿瘤的MRI成像结果表明,在转基因小鼠的肝区出现了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多个区域,这些相应区域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病理解剖及病理切片证实,这些区域为多发性肝肿瘤。结论 利用低磁场MRI可以对小鼠原发性肝肿瘤和移植性肿瘤进行有效的检测,可作为小鼠肿瘤无创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一PCR(FQ-PC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该方法对肿瘤组织和外周血EGFR突变的一致性.方法采用FQ-PCR检测112例NSCLC外周血和87例NSCLC组织EGFR突变,对其中45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进行配对检测,并研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