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受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非智力因素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了解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的相关非智力因素,明确非智力因素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策略科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成为现代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体育游戏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非智力因素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和运动训练积极性的动力,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素养,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能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本文对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绍辉 《精武》2012,(28):41-42
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依靠的人非智力与智力方面因素的共同参与。根据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更能全面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育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体格跟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刍议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就非智力因素的五种成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若干措施。突出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特殊作用,以拓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和较好地渗透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实施情感教育、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剑锋 《体育科技》2005,26(4):94-96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纵析非智力因素的各个要点,对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分析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出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要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构建以生理、心理型的教学研究体系,就要充分认识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探索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果显示: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应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冰上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个人成功的中其非智力因素(情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教学及高等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视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此,结合体育教育对学生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开发,就利用冰上教学的特殊内容、环境及功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了一些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使冰上教学在为培养现代人才素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步提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功效及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掘非智力因素的意义,充分挖掘体育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为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研究。重点从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现状,体育教学方法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针对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策略。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锻炼意识、有效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专业支持和专业引领的过程;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具有双向共赢性,但其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尚不尽如人意;影响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采取提高体育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体育教研人员的素质能力、强化体育教研人员的服务意识、赋予体育教研人员专业自主权、打造多元的体育教研文化等措施来促进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体育界关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热点问题,但我国学校体育学术界对如何才能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化原点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或许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基于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点问题——教育哲学观的必要性和形成的策略与路径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最大化的原点是教育哲学观的养成,它是决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否最大化的核心要素,其形成的策略与路径主要有:学校要鼓励体育教师追求个人的教育哲学观;体育教师个人要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究,自修、研读哲学著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哲学素养等。旨在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化提供哲学视角层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影响我国体育人口增长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体育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贯穿全部研究内容的主线,综合剖析影响我国体育人口增长的各因素,揭示体育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制定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数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高校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经费投入不足和体育资源的浪费并存是制约山西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体操教学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操普修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思维能力、姿态美和心灵美等美育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体操专项教学对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思维能力、姿态美和心灵美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从而使得美育在体操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实施,使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审美、鉴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体操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激发人们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其中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更是关注甚少。文章在对教师专业化概念解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意识薄弱、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从高校体育教师内部自身因素和外在制度因素两方面作出策略分析,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和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对体育课程作广义与狭义的划分,往往不利于区分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为了进一步理解体育课程,我们应该弄清楚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P.E.curriculum)与体育教学(P.E. teaching)有别,这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传授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过程,体育课程则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身体锻炼这一重要部分,而身体锻炼这一部分是“教学“这个专门用语所不能概括的,应该说体育课程是介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一个中介系统.本文就体育课程研究的目的意义,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