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结合笔参与设计的高层建筑实例,对高层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楼房基础的差异沉降,基础与上部结构对地基的共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笔者参与设计的高层建筑实例,对高层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楼房基础的差异沉降,基础与上部结构对地基的共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限元模拟及算例验证,分析了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作用对柱的轴力影响不大,但对柱端弯矩影响较大;考虑徐变变形的柱端弯矩计算结果较没有考虑徐变变形的情况有显著减小。在考虑徐变影响的情况下,各层位移均有所增加,且两者的最大差值相差较大,很可能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忽视。该研究结果可为考虑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徐变性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基础选型是整个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和工期,因此应认真研究场地岩土性质和上部结构特点,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应因地制宜,除基础应满足现行规范允许的沉降量和沉降差的限值外,整体结构应符合规范对强度、刚度和延性的要求,选用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都不是绝对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才是基础选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高层建筑和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概念入手,简要地阐述了该课题在近几十年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而论述了目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的实现过程,并介绍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不规则结构基础隔震进行分析.采用平立面不规则结构和立面不规则情况下的基础规则两种不规则结构模型,通过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的支座选择和布置改变隔震层的偏心率,分析不同的隔震层刚度、隔震层偏心距和上部结构的楼层的偏心距对平立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规则结构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偏心率都会引起结构产生扭转效应,在两种模型的对比中我们也得出基础规则的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扭转效应,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应考虑其扭转破坏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鸿雁 《考试周刊》2014,(60):195-196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密集,城市土地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基础设计根据工程勘察的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荷载、体型、结构类型,施工条件及诸多综合因素的考虑,应选择合理基础方案。结构设计所用的计算机软件种类繁多,但高层建筑荷载和结构体系复杂,不同软件计算结果往往有所差异,应仔细校核。  相似文献   

8.
几何刚度矩阵的推导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虚功原理为基础有限元进行梁柱的分析,应用很少,主要是于在计算中,荷载很小时,计算结果就不收敛了。因而也就很难应用于工程分析中。以虚功原理为基础推导得出了几何刚度矩阵,分析了计算不收敛的原因,得出结论:不考虑节点力因位移产生的不平衡力对几何刚度矩阵的影响,是计算结果不收敛的主要原因。算例说明了当考虑了这个影响以后,计算结果和文献给出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预测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弹性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复杂的课题.本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玻璃纤维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正交各向异性热弹性性能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为了得到针织线圈增强结构的三维空间形态,本考虑了相邻线圈之间的相互滑移作用和大位移变形,采用不考虑摩擦作用的接触单元建立线圈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0.
长短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取某24层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上部结构为框剪结构,考虑了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作用下其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复合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的三维弹塑性模型,对该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群桩水平受力性状,同竖向受力性状作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将高层建筑框架结构与其基础等效连续化为一个半无限大弹性地基上的闭口薄壁筒体,并以此三维模型,用半解析法分析计算了受静力作用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与其基础、地基的共同工作.通过算例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将高层建筑框架结构与其基础等效连续化为一个半无限大弹性地基上的闭口薄壁筒体,并以此三维模型,用半解析法对其动力特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简化模型合理,分析方法正确,为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自由振动计算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简化计算方法,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桩基承载力低的问题,基于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桩基。分析桩基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桩基支承刚度设定误差高、桩基差异沉降大、桩基结构设计不合理,通过设定桩基支承刚度,控制桩基差异沉降,采用桩基塌孔承桩断裂结构,实现对桩基的优化设计。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桩基承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解决传统桩基承载力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自身却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即将走向衰退甚至消亡的境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当调整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本文就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以最佳结构和最佳发展为导向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以最佳空间经济绩效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当今中国,宏观空间经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解释空间政策实施的哲学基础,有效的宏观政策工具和连续一贯的空间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空间经济的微观基础,空间利益关系以及技术变化和全球化对它的影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对高职教育的特色进行剖析,高职教育的模型特征为:高耸的大直角三角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形状——高耸而非扁平,即其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面积——理论维度直角边长,面积大,即理论基础相对宽厚,认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建立高层建筑结构的三维模型,研究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将计算得到结构的自振周期同经验公式比较,探讨计算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结果十分接近,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对大面积地面堆载条件下,露天栈桥的地基变形及其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栈桥结构的变形形态,分析应采取的设计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3):121-12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职业教育为提升质量、改善形象,采取了改变就业属性、构建贯通渠道、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等多项举措,但仍面临社会认可度低、经济回报相对有限、学生中断学业比例较高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困难。这背后有经济、社会和教育三方面的原因。经济方面,去技能化的产业发展渊源和金融化的经济发展路径使得美国的产业对多数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要求不高,因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足。社会方面,中等收入阶层萎缩、社会不平等加剧和阶级结构固化使得适合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减少,职业教育的实际收益以及人们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因而降低。教育方面,受制于基础教育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许多学生面临严重的学习困难,难以完成学业,在毕业后又背负起沉重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收益。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带来了美国职业教育乃至社会变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cs' institute movement of the British Isles has been underrated by some historians, who have argued that many of the institutes were attended by the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In any case, they state that by the 1850s, they were declining in both popularity and usefulness. This paper questions these assumptions, concentrating on the developments at the Huddersfield Mechanics' Institute and comparing with other institutes both locally and nationally its responsiveness to loc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s with regard to its contribution to education. Like many other institutes, Huddersfield provided a foundation on which twentieth-century further education was firmly established. Britain was not the only country to establish a mechanics' institute movement as similar developments were also taking place in other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