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新闻界     
简化汉字《新世界时报》在美创刊美国第一份用简化汉字出版的报纸《新世界时报》9月19日在华盛顿面世。《新世界时报》是由一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旅美华人自发创办的,其工作人员包括侨社负责人、中文学校理事、新闻工作者、电脑工程师和律师等各类人士。该报是随着美国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在华盛顿地  相似文献   

2.
在华人聚居的大中城市,差不多都有一种或几种华人报纸。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化中心、人口第一大城市和华人最多的城市,目前拥有《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中华经济时报》、《华美日报》、《明报》、《自由时报》、《成报》、《商报》、《新报》、《电视报》、《汇报》、《大公报》、《信报》等约20种华报纸。  相似文献   

3.
蒋经韬 《新闻前哨》2006,(11):78-80
在美国,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城市,都有至少一种甚或是多种华报纸,在大中城市尤为典型。像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休斯敦等城市,大大小小的中报纸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化中心、人口第一大城市和华人最多的城市(约有50万华人),目前拥有《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中华经济时报》、《华美日报》、《明报》等约20种华报纸。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有华人近10万,就有5份华报纸:《芝加哥华人论坛报》、《芝加哥时报》、《化与生活》、《辰报》、《美中新闻》。在全美这些华报纸中,《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报纸的影响力最大,发行量占了华报纸总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4.
澳洲华文读者的构成:澳大利亚现在华人人口一共将近50万,占全澳洲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现在是澳洲第四大少数民族。分别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七十年代以后移民的新移民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华人具有中文的阅读能力,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大概占整个华人百分之九十,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5.
韩阳 《出版参考》2010,(3):24-24
近日,《以学资政:〈学习时报〉一个有影响力的思想源》一书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徐庆群于1999年6月到《学习时报》工作,在亲历《学习时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报社和党校怀有很深的感情。在《学习时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出版这部书稿,不仅是为了纪念,为了感恩,更是希望《学习时报》的经验能为当前党报、党刊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际时报》是马来西亚东部地区一家著名的日报,1968年10月1日由马来西亚砂拉越州首府古晋著名华商、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先生独资创办。2008年《国际时报》创刊40周年之际,记者应邀前往马来西亚参加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亲身感受到这份华人报刊在当地社会和华人群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王杨)近日,《以学资政:〈学习时报〉一个有影响力的思想源》一书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徐庆群于1999年6月到《学习时报》工作,在亲历《学习时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报社和党校怀有很深的感  相似文献   

8.
当专家遇上外孙,医生变成姥姥,原来那些专业词汇就变成了个性化养育故事和方法。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与外孙共度婴幼时光》一书在京发布。  相似文献   

9.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远离中国的“南方大陆”,在悉尼这个繁华而年轻的城市,据官方统计仅有十几万,就按最乐观的估算也就二三十万华人,竟然容得下四家华文日报、五家收费华文周报,还有许多家免费的华文小报,以及华语电视台、电台、杂志社。……难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发出这样的惊叹:悉尼的华文日报比英文日报还要多! 群雄并起蔚为奇观 澳洲华文媒体的繁荣,说起来还是这十几年的事。在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传媒还处于一个冷寂期,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 1982年3月,华文媒体“老字号”《星岛日报》率先登陆,成为“首家在澳印刷之中文日报”。随后,印支澳籍华人创办《华声报》,后发展到半周报易手,1992年改为《华声日报》,至去年改为《澳洲日报》。具有香港《新报》背景的《澳洲新报》,于1987年3月在悉尼创刊。1992年4月,采用先进的全页组版电脑设备的《自立快报》以“澳洲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身份,加入竞争行列。 按澳大利亚官方的统计,华人的民族社区中的人数,居于意大利、希腊和越南之后,人数为三十多万,如果按一些华人研究专家估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居住澳洲本土数代的华人约五十万人。但就传媒业而言,华文传媒在各少数民族中最为发达。  相似文献   

10.
黄浩 《中国记者》2014,(2):98-99
2012年底,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华南地区惟一一份教育行业新闻报《南方教育时报》创刊。9月10日,《南方教育时报》推出试刊号第一期。试刊第一期头版推出的图片报道引发了争议,也引发作者更深入的思考。2013年5月,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和市职业摄影协会举办的第四届美丽深圳摄影年赛上,《南方教育时报》记者欧伟拍摄的《四胞兄弟》,在参赛的14700件作品中与本报的另一件作品同获优秀奖。这本不是一个特别突出的奖项,但对作为当初安排记者专门采访四胞胎家庭、并在《南方教育时报》试刊第一期头版推出图片报道的编者,我却感到一丝  相似文献   

11.
李茂奇 《中国广播》2009,(12):12-13
目前,可以说在北美、澳洲、东南亚的主要城市有华人大量聚集的城市就可以听到华语电台。在许多重要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墨尔本、悉尼,华语电台不是一家,而是多家电台在竞争。  相似文献   

12.
马莉  刘晶晶 《传媒》2012,(4):24-26
正2011年12月19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华厦传媒集团总部,今晚报社社长贾长华与华厦传媒集团董事长项翔共同在《今晚报.澳洲英文版》创刊号开版仪式上签字。当地时间20日,《今晚报.澳洲英文版》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今晚报》  相似文献   

13.
正1990年1月7日下午,我告别家人登上去香港的班机,当时并没有中国至澳洲的直达班机,经过中转才于1月8日到达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澳大利亚墨尔本,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海外求学生涯。从最初艰难的打工求学生活,到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并最终获得澳洲国籍,经历了很多故事,特别是在澳洲从事公务员工作,并尝试步入政坛,特别值得一记。被"分配"当上公务员我得到在堪培拉做联邦公务员的职位时,已在墨尔本生活了五年。对我来说,那是脱胎换骨的五年。记得刚来墨尔本时,我是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穷学生,靠在当地做蓝  相似文献   

14.
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一部彩色科教影片《书的故事》。这部影片通过中国古代书的产生历史、一本现代小画书的生产过程和生动而奇妙的书等兰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进行爱护书、爱读书的教育。《书的故事》共分三集,每集独自成章,又可连续放映。第一集《古代的书》,通过一个图书馆老馆长向孩子们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刻在甲骨、青铜器、石头上的书,写在竹木简、缣帛和纸上的书,以及用雕  相似文献   

15.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京版集团针对当前出版界名人书、明星书泛滥成灾,扎堆儿充斥市场的现象,反其道而行,精心策划推出了以普通人为作者和主人公的“人生中国”丛书,目前推出了以《向天而歌》、《英语神厨》、《牵手一家人》《、牛玉儒——一个人和他热爱的土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图书。日前,在“人生中国”丛书新闻发布会上,京版集团社长吴雨初告诉记者,眼下,关注普通人、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图书并不多见。京版集团领导班子在策划“人生中国”将丛书定位为“以真实和平民化的视角,通过普通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故事,弘扬真善美,讴歌…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澳洲现已改称大洋洲 ××同志: 我是《出版参考》的忠实读者,每一期贵刊我都从头至尾通读,从中得益不少,感谢你们在不大的篇幅中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 有一个小问题提供你们参考:贵刊今年17期第10页右栏最下一段文章的标题《澳洲书市行情》,似应改为《澳大利亚书市行情》,因原称的“澳洲”现已改称“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岛和大洋中的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  相似文献   

18.
公元1901年,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社会中出现了一股崭新的文化热现象,特点是:一批澳洲本土出版的华文杂志竞相面世,从而引起了华人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与反响,宛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石子,激起阵阵涟漪。同时,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文图书市场原十分冷清并由港台书刊占绝对性地位的局面。先后创刊的有:《大世界》、《满江红》、《焦点》、《新移民》及叩世不久的《大陆剪报》等,大有春风拂面之温馨感。为此,我试图对其进行浅析,以期对国内同仁有某种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外宣传如何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服务?云南日报主动走出国门搞外宣,在省委高度重视下,1996在美国出版了第一个海外新闻专版———《国际日报·今日云南》。一年之后,又分别在香港大公报、上海新民晚报美国版、澳大利亚《澳洲新报》、法国《欧洲时报》等报纸上,创办了《?..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文报刊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它伴随着各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它所面向的读者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及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华文报刊史就是欧洲华人的移民史、发展史。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侨界,舆论引导,桥梁沟通,促进联谊,增添知识,文化传承等。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如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 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华人媒体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