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少泉 《农药》2012,51(6):399-401,412
在接受抗草甘膦作物后,草甘膦成为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新的与改进的抗草甘膦作物继续迅速发展,草甘膦多次处理、较高剂量以及较宽的喷药时间对此类作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评述了草甘膦抗性作物最近的发展,抗性品种的改进、多抗性以及草甘膦剂型与混用。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草甘膦的开发与特性,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及草甘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抗草甘膦作物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草甘膦作物自1996年起在美国和南美得到迅速发展。至2006年种植抗草甘膦大豆达5420万hm^2,已占世界大豆种植面积的64%。种植抗草甘膦玉米达1320万hm^2,占世界玉米种植面积的61%。种植抗草甘膦棉花达510万hm^2、种植抗草甘膦油菜达230万hm^2、种植抗草甘膦苜蓿也有10万hm^2。就抗草甘膦作物现状和未来,尤其是第二代抗草甘膦作物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抗除草剂(特别是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应用高效苗后除草剂防除杂草。随着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及草甘膦用量增加导致抗性杂草的不断增多,既抗草甘膦又抗其它除草剂的抗性作物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未来杂草治理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武骁 《世界农药》2014,(5):15-19
革甘膦抗性研究集中在2个方面:抗草甘膦作物的研究、杂草对草甘膦抗性的研究。结合草甘膦的开发与发展,论述了这2种抗性的发展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草甘膦作物大量、广泛使用草甘膦会造成高选择性压力,促使杂草对草甘膦抗性的发展,因此面对草甘膦抗性与耐性杂草群落,不能长期单纯依靠草甘膦来治理杂草。笔者介绍了非草甘膦抗性作物的发展,如抗草铵膦、咪唑啉酮、磺酰脲、溴苯腈、环己烯二酮、HPDD以及PPO抗性作物;同时一些公司正在开发新的除草剂抗性作物技术,将草甘膦抗性与其它除草剂抗性结合在一起,而分子积累则可将除草剂抗性基因集中于相同基因构成中,从而易于获得多种性状并开发多抗性作物。  相似文献   

7.
<正>1.草甘膦使用现况从种植抗草甘膦大豆(1 9 9 6)、棉花(1997)、玉米(1998)与油菜(1996)以来,抗草甘膦作物被广泛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引领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新潮流的领跑者。2009年美国91%的大豆、71%的棉花及68%的玉米都是抗草甘膦品种。与此同时,阿根廷、巴西与加拿大也相继大面积种植,并迅速扩展至中、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及欧洲若干国家。抗草甘膦品种成为农业生产中最有前景的领域。在转基因抗性大豆、棉花与玉米迅速大面积种植的同时,其它一系列抗草甘膦作物,如甜菜、油菜、水稻、烟草、花生、小麦、马铃  相似文献   

8.
非草甘膦除草剂抗性作物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少泉 《农药》2009,48(12)
从1996年开始种植抗草甘瞵大豆及其后种植其他抗草甘膦作物以来,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迅速增长并引起杂草治理的更新.评述了非草甘膦除草剂抗性作物的现况、发展与未来.  相似文献   

9.
叶萱 《世界农药》2014,(3):12-15
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甘膦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品种。草甘膦不但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还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介绍了草甘膦对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有抑制作用,对与作物抗病性有关的微营养的影响,对病原菌侵染量的影响;进而介绍了草甘膦对非抗草甘膦植物和抗草甘膦作物抗病性的影响以及抗草甘膦性状对抗草甘膦作物抗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14,(8):995-995
随着美国孟山都公司成功开发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多种转基因作物,草甘膦逐渐成为世界除草剂市场贸易量和使用量第一大品种。虽然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受到质疑,但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预计将不断上涨,生物替代能源需求将回升,草甘膦价格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也将上涨。从长期来看,生物替代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抗草甘膦转基因农作物播种面积将继续呈增长态势,草甘膦需求量和价格预计将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  相似文献   

11.
世界草甘膦的主要供应商是美国的孟山都公司 ,孟山都公司 2 0 0 0年的生产能力超过了 10万t/a。国内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有 2 3家 ,制剂生产企业有 2 4家 ,至 2 0 0 3年 10月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出口总量已达 4 135万t/a(10 0 % ) ,中国草甘膦生产企业的壮大引来了国外厂家不断地反倾销诉讼 ,同时高含量草甘膦原药生产技术也制约着中国生产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贠守宝  吴斌 《广东化工》2011,38(11):74+65-74,65
为进一步比较草甘膦生产工艺优劣,评价双氧水法生产草甘膦企业能否实现达标排放,技术人员对境内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草甘膦生产线生产工艺选择及其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双氧水法生产草甘膦在水、气、声、固废方面环保均能通过环保验收,达标排放。该研究对草甘膦农药化工生产工艺的选择具有很...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亚磷酸二甲酯路线合成草甘膦的工艺方法,通过大量的小试实验来讨论体系中水分含量、脱熔温度和加盐酸量对草甘膦合成收率和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水分含量时草甘膦收率和含量有显著影响,即反应体系中含水率低,草甘膦收率和含量就高;反应中脱熔温度对草甘膦收率有较大的影响,温度高或低都会影响草甘膦收率,脱熔适宜温度为(117±1)℃;盐酸的量过多或过少不利于脱熔,进而对草甘膦收率有一定的影响.在满足工艺条件下,草甘膦平均原粉收率(原粉收率)可达7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徐伟刚 《化工时刊》2011,25(9):44-47
以甘氨酸和亚磷酸二甲脂为主要原料合成草甘膦;对原料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做了分析,重点讨论原料中甘氨酸的含量检测,多聚甲醛的质量标准以及亚磷酸二甲脂的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对合成的草甘膦产品进行检测.采用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草甘膦废水至今无有效的回收方法。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草甘膦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投加的锰盐与模拟废水溶液中草甘膦的摩尔比值为1.0~1.3,pH为4.2~5.6时,草甘膦与锰盐反应沉淀,沉淀率可达96%以上。继续向回收的草甘膦锰盐沉淀中加酸使pH小于2.0,沉淀将重新溶解形成草甘膦过饱和溶液,静置后草甘膦重新结晶,得到纯度95%以上的草甘膦晶体。该技术应用到实际草甘膦废水处理中时,废水的高盐度和复杂成分显著降低了草甘膦的沉淀及结晶效率,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其机理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农药草甘膦含量,样品检测使用ATR法.吸收范围4000~500 cm-1,分辨率为1 cm-1,扫描32次.[结果]草甘膦标准品和草甘膦样品的红外光谱对照实验表明:草甘膦在1321 cm-1处的吸收峰不受农药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可以选择此峰为定量分析的波数.革甘膦红外光谱在1295~1348 cm-1处的峰面积与其净含量满足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7.[结论]利用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农药中有效成分草甘膦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替代常规的理化分析,能够满足快速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10%草甘膦水剂后处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草甘膦水剂后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从含量为10%的草甘膦水剂分离出(NH4)2SO4制取高浓度固相草甘膦的方法是可行的,讨论了影响制取收率及产品纯度的因素,加工费用以及生产条件,10%草甘膦水剂后处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草甘膦的清洁生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刘根夫 《农药》2005,44(12):549-550,564
分析对比了草甘膦生产的2种主要工艺路线及其原子经济性,为了实现草甘膦的清洁生产应选用亚磷酸二甲酯路线,列出了亚磷酸二甲酯路线草甘膦生产的三废或副产物的种类、生成量和处理利用方法,并提出了多条减污措施,从源头上做到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实现草甘膦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9.
崔东亮  王智琴  王力钟 《农药》2006,45(2):135-136
随着生物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迅速发展,草甘膦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对草甘膦的应用技术研究也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目前,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助剂和解毒剂的应用、与其他除草剂的混配以及环境因子和施药技术对草甘膦药效的影响。试验就喷液量对草甘膦药效的影响进行了室内生测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喷液量可以提高草甘膦的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