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征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5):322-323
目的探讨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部位及类型。方法总结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7例(29支)医源性血管损伤的经验、教训。结果全组27例中,动脉损伤15例(17支):截肢2例,动脉重建术3例,假性动脉瘤切除行动脉重建手术5例,假性动脉瘤保守治疗治愈5例。静脉损伤12例(12支):修复10例,股动、静脉同时损伤截肢2例(4支)。结论造成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粗暴、解剖知识不牢及缺乏应急措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第Ⅷ肝段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1996年8月至2008年8月12年间作者施术的64例第Ⅷ肝段肿瘤切除合并主肝静脉损伤处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中同时涉及肝中与肝右静脉主干损伤者34例,仅肝中或肝右静脉主干损伤者分别为13例、17例.行主肝静脉缝合修补者39例,结扎者12例,直接肝断面对拢缝合者13例.全组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术后3例活动性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缝合及纱布填塞止血成功,另1例术后5 d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结论 第Ⅷ肝段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是可以合理处理的.具体措施有肝静脉修补、肝静脉结扎、肝断面对拢缝合,术中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处理和预防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137)费学明随着胆囊结石病人的增多及胆囊手术的普及,在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时有发生,预防术中胆道损伤及损伤后处理的研究,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总结近30年来在我院发生的医源性胆道损伤10例...  相似文献   

4.
PTCD在医源性胆(肝)总管损伤治疗中应用分析(附9例报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外科(241001)房淑彬瞿章医源性胆(肝)总管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梗阻性黄疸,判断其损伤及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0年5月至1996年5月,作者应...  相似文献   

5.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是腹部手术中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根据损伤发生的部位和程度,其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的时机以及手术方式都各不相同,处理相当棘手。一旦延误诊断或者处理不当,都将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本文将就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经验教训。方法:对过去33年间5 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外胆道手术所致4 8例,胃大部切除术及肝脏手术所致各2例。损伤部位在肝总管与胆总管交界处34例,肝总管6例,胆总管6例,左右肝管汇合部4例,左、右肝管各1例。胆管完全性损伤30例,部分性损伤2 2例。结论:要警惕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及早诊断并修复胆道的连续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无血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无血肝切除术的方法及优点。方法膏眭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壁与肝实质间间隙,建立肝后隧道放置二条阻断带,阻断患侧肝静脉、肝短静脉及肝断面的交通血管,并阻断患侧入肝肝动脉及门静脉,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完成14例肝切除术。结果14例均成功建立肝后隧道并放置阻断带,未发生与此相关的并发症。切肝过程中肝断面基本无出血,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的肝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术中气栓发生和医源性肿瘤播散,避免胃肠道、肾脏淤血,有效的保护下腔静脉及健侧肝静脉,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及总结第Ⅳa肝段肿瘤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主干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至2008年12月47例第Ⅳa肝段肿瘤切除合并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主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术式包括:Ⅳa肝段肿瘤局部切除12例、Ⅳa+部分Ⅳb肝段切除(左内叶切除)10例、Ⅳa+部分Ⅳb+Ⅱ+Ⅲ肝段切除(左半肝切除)25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均涉及肝中(左)静脉主干的处理。行肝左静脉主干结扎者27例,肝左静脉主干修,b8例;肝中静脉主干结扎者4例,肝中静脉修补者16例。通过术前CT或MRI评估,肝中静脉或肝左静脉损伤发生的符合率97.2%(35,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5/47),其中活动性出血再手术1例,胆汁瘘并膈下感染2例,肝功能代偿不全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第Ⅳa肝段肿瘤是可以安全切除的。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是手术的重点与难点,损伤处理的具体措施包括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结扎和(或)修补术。术前CT或MRI可以较准确判断术中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0月南雄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87.1%(27/31)。31例均行手术治疗,共行胆道重建修复手术41例次,其中行2次手术5例,3次以上(含3次)3例。29例随访3个月至7年。疗效优良率达82.8%。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熟悉胆道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肝外三管的辨认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遇到右肝管变异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1-2003年施行的928例胆囊切除术中遇到的右盯管变异16例,进行正确的外科处理。结果16个病例经手术治疗后无一例发生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结论思想上高度认识右肝管变异,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能够预防的。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指发生于手术中的胆道损伤。有关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大多报道高位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的损伤及处理经验。对胆总管中下段尤其是胆总管远段损伤的报道少见。现就我院11年收治25例胆道损伤(包括2例发生在胆总管远段右后壁,3例发生在胆胰肠接合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肝蒂血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肝蒂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中3例为 III型,3例为IV型。肝蒂血管损伤包括肝左、右动脉及门静脉左、右支损伤。2例因病情危重未能再次手术分别于首次手术后第3天和5个月死亡,其他4例产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及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至2008年3月已随访6个月至17年均健在。
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肝蒂血管损伤处理棘手,是胆囊切除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其预防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肝蒂血管的出血。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手术中医源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以浩  席亚鸣 《腹部外科》1996,9(3):103-105
作者就经治的144例结肠癌,131例直肠癌,结合临床术中的副损伤为3.5%;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为避免医源性损伤,作者强调术者手术技巧、责任心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肝静脉损伤的救治.方法回顾作者1999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近肝静脉损伤8例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治愈7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剖腹手术、术野良好的显露、自体血液回输、确切有效的手术方式,是近肝静脉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增高,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并不少见,由于诊断及处理不当,常引起胆道感染、胆道狭窄、肝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总结了我院15年来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14例,分析其损伤的部位与类型,就损伤的预防、损伤后的处理及损伤的修复方式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本院手术10例、外院手术4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5例、45岁以上8例、最大62岁、急症手术9例、择期手术5例。损伤的部位与类型:本组10例为本院手术,均在术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中肝总管横断伤1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门静脉损伤多发于肝、胆、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中,损伤后出血凶猛,难以控制,处理不妥,将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间发生6例医源性门静脉损伤。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对策。分析近11年处理的17例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血管修复7例,血管缝扎5例,切开取栓术、肝动脉治疗加胆囊切除术、局部压迫止血终止手术、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保留肝Ⅶ段各1例。治愈14例(82.4%),死亡3例(17.6%)。14例近期随访疗效良好。提示:加强围手术期的准备,提高对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水平,是改善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胆管损伤及狭窄5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医源性胆管损伤及狭窄54例,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4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7例。10例行胆管端端吻合修复,37例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其中17例行多次手术。结果3例死亡,51例痊愈。讨论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预防及不同时期发现胆管损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再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总计3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于胆囊切除手术19例,胆管探查手术8例,肝切除手术5例。治疗方法:4例病人行非手术治疗,28例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胆管修补术7例,胆管端端吻合术1例,胆管结扎线松解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3例,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肝叶切除术2例。32例病人中:术后1例反复发作胆管炎,1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2例死亡,其余28例随访期内恢复良好。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的成功,有赖于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和精准的胆道外科技术,对于吻合口狭窄或重建手术失败者,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过去30年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4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胆囊切除术所致40例(83.3%),胃大部切除术所致2例(4.2%)。损伤部位在肝总管与胆总管交界处30例(62.5%),肝总管、胆总管各6例(12.5%),胆管完全性损伤26例(54.2%),部分性损伤22例(45.8%)。所有病例最终均需手术处理.手术方式根据损伤部位、类型、损伤后发现的时间具体决定,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疗效最佳。结论 除解剖变异、病理变化外,手术者的责任心与技术因素是引起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