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治疗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入院后诊断为单纯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纳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受试者 MMSE、MoCA、CCSE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患者TIA 多次发作的比例较发作一次的比例较高;观察组中 TIA 伴有颈静脉狭窄的患者 N2、P300的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潜伏期水平;观察组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IA 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能力较单纯 TIA 患者损害严重,且 TIA 发作频次越多,血管狭窄程度越重,认知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氟桂利嗪与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146例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共77例;研究组,在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共69例。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的血细胞减少、皮疹、头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桂利嗪与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预后,方法: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bid,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0d;对照组28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应用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控制原发病治疗。结果:半年内治疗组TIA发作完全控制87.5%,无出血并发症,无一例发生脑梗塞,对照组TIA发作发完全控制35.7%,发生脑梗塞4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96-798
目的:评估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对预防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频发性TIA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6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系统指标的差异。随访3月,比较两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较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频发性TIA发作频率并减少脑梗死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夏文姐 《河北医学》2013,(6):858-861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随机双盲对照将9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利嗪(FNZ)。治疗3个月后,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个月治疗及3个月疗程结束后发作频率与基线期发作频率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在3个月疗程结束后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脑电图也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氟桂利嗪作为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丽 《包头医学》2009,33(4):210-211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68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50万单位静点。观察治疗后TIA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24h及72h发作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有所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共收集9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口服升阳益胃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两组患者均以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以及各组患者TCD中椎动脉、左右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眩晕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以及流速改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对气虚型后循环系统TIA眩晕以及椎基底动脉流速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的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元神安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元神安颗粒加氟桂利嗪,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治疗,10天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偏头痛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元神安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较单用氟桂利嗪疗效增高.  相似文献   

10.
韩静  李华  苏俊红 《农垦医学》2006,28(6):407-408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听觉p300测试.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波幅较正常对照组降低;2.病例组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即刻记忆和注意计算两个分项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马莛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75-1277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和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仅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6、9及12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天数及严重程度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治疗组治疗后3、6、9及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氟桂利嗪,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先口服罗通定60—90mg,30次/日,疼痛缓解后口服心得安10mg,3次/日;治疗组给盐酸氟桂利嗪5-10mg,1次/日,睡前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46.88%(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106例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偏头痛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实施尼莫地平治疗,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组则实施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偏头痛疗效;偏头痛症状和睡眠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偏头痛NRS评分、每周发作次数,每次持续疼痛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不良反应。结果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组偏头痛NRS评分、每周发作次数,每次持续疼痛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P0.05;治疗后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组偏头痛NRS评分、每周发作次数,每次持续疼痛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均更明显,P0.05。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组偏头痛症状和睡眠好转时间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可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改善睡眠,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发作与血小板功能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将116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从结果可以看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可能通过提高血管活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来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苟婴如  彭蓉  袁强 《四川医学》2001,22(7):620-621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与氟桂利嗪用于治疗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眩晕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对观察,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共观察4周,每2周作1次观察记录,结果:倍他司汀在减轻眩晕的程序与发作频率上较氟桂利嗪明显,结论:倍他司汀在症状改善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均优于氟桂利利嗪,且不良反应也较氟利嗪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耳穴压豆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内耳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应用后改善了患者不适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登海  兰茂升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47-1048
目的评价阿魏酸钠片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片,每天3次,每次2粒(共100 mg),饭后口服,连用2个月;对照组氟桂利嗪胶囊每晚服1粒(5 mg),治疗2个月。记录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停药后仍有阳性结果的持续时间。结果阿魏酸钠片较氟桂利嗪减少偏头疼发作频率和每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停药后仍具有阳性结果的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阿魏酸钠片较氟桂利嗪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具有更持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允瑞  黄勤华 《华夏医学》2003,16(6):799-80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35例脑出血患者发病 2 4 h应用氟桂利嗪观察临床效果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氟桂利嗪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5 7% ,而对照组为 6 8.5 7%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早期应用氟桂利嗪可以改善脑出血后继发的脑缺血 ,防止脑水肿 ,加快血肿吸收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儿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及氟桂利嗪在其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 PCR技术,检测MDR1在22例正常儿童和64例患儿辅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癫痫组未进行辅助治疗前MDR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辅助治疗后,氟桂利嗪组MDR1 mRNA的表达低于安慰剂组(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安慰剂组MDR1 mRNA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高1.14倍,与辅助治疗前相比,氟桂利嗪组MDR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安慰剂组增高(P<0.05)。氟桂利嗪组与安慰剂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3.57%。氟桂利嗪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检测外周血MDR1 mRNA的表达可以评估难治性癫痫患儿对抗癫痫药物的敏感程度;氟桂利嗪对MDR1 mRNA的表达有逆转作用,能减轻癫痫的发作,且小剂量氟桂利嗪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元神安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元神安颗粒加氟桂利嗪,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治疗,10天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偏头痛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时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元神安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较单用氟桂利嗪疗效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