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隐睾合并扭转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14例小儿隐睾合并睾丸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9例,右侧5例;左侧9例中,2例为双侧隐睾;右侧5例中,1例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隐睾合并睾丸成熟畸胎瘤。14例均为单侧隐睾扭转。患儿年龄4岁至11岁5个月,平均3.1岁。结果14例患儿中,11例行扭转坏死睾丸切除术,3例行扭转睾丸复位+下降固定术,患儿均同期行健侧睾丸固定术或健侧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后经2个月至5年随访,11例睾丸切除患儿健侧睾丸发育良好,血清睾酮水平正常;3例睾丸下降固定术患儿中,2例睾丸发育良好,1例合并睾丸畸胎瘤患儿经保睾手术后患侧睾丸发育较小,无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隐睾并扭转患儿睾丸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儿童阴囊急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阴囊急症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临床诊断与鉴别有一定困难,延误诊断及治疗可能发生睾丸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现将我院自1998年1月至2 0 0 2年1月收治的6 0例阴囊急症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0例阴囊急症患儿,其中外伤4例、睾丸扭转18例(其中4例为隐睾)、睾丸(附睾)附件扭转2 2例、睾丸炎14例、自发性阴囊肿胀2例。1.2 年龄与类型4例外伤均为学龄儿童,平均年龄8岁;睾丸扭转18例,<1岁5例,2~6岁9例,8~10岁4例;隐睾伴睾丸扭转者年龄分别为4月、8月、2岁和8岁。多在发病2 4h内就诊,最长为发病后7d就诊…  相似文献   

3.
隐睾患儿睾丸病理及血清性激素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隐睾患儿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清性激素改变。方法利用光镜和电镜对16例隐睾患儿睾丸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进行观察。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例隐睾患儿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进行测定。结果镜下观察发现2岁内患儿睾丸组织仅有轻微改变,2岁后睾丸组织学变化随年龄增长渐加重。隐睾患儿术前组血清T明显低于正常,而E2、FSH均明显高于正常,睾丸固定术后3~6个月血清T较术前组明显升高,而血清E2、FSH低于术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2岁内隐睾患儿睾丸组织病理改变轻微,是手术的最佳时机。睾丸固定术后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有利于睾丸功能恢复,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小儿阴囊急症包括:急性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阴囊内容物的炎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严重者造成睾丸坏死,现将我院诊治的50例患儿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6~2003年间共收治阴囊急症患儿50例,年龄6月~12岁,平均7.8岁;左侧35例,右侧15例,未见双侧者,其中3例为隐睾并发睾丸扭转。共有睾丸扭转17例,其中有8例为漏诊病例,包括1例来院时已有睾丸坏死;附件扭转与炎症33例。就诊时间:6h内有12例,6~10h有14例,11~24h为12例,25~48h为7例,49~72h3例。本组根据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如表1。其中9例明…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在分期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分期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腹腔镜对13例腹腔内睾丸的隐睾患儿,年龄1岁6个月-10岁,平均4.73岁,行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的Ⅰ期手术,6-12个月后经腹股沟区行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的Ⅱ期手术。结果 13例患儿中,11例已完成Ⅱ期睾丸固定术,经随访3个月-2年,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萎缩,另外2例等待进行Ⅱ期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结论 腹腔镜分期Fowler-Stehens睾丸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在治疗腹腔内睾丸的隐睾患儿中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内隐睾合并睾丸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例1岁5个月腹腔内隐睾畸胎瘤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经腹腔镜探查发现左侧腹腔内隐睾畸胎瘤并左侧隐睾扭转、坏死,予以行左侧隐睾及肿瘤完整切除。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  相似文献   

7.
隐睾是常见的睾丸先天异常,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自腹膜后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径中的任何部位,也称睾丸下降不全。约20%的隐睾患儿睾丸体检不能触及[1],体检触不到睾丸的隐睾临床治疗盲目性较大且复杂,现结合我院体检触不到睾丸的隐睾病例12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13侧隐睾。左侧8例,右侧3例,双侧1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7岁,平均4.36岁,体检均未触及睾丸。1.2方法首先,对未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进行认真仔细的查体,在手术前、麻醉后患儿松弛的条件下,再检查1次,也是十分必要的;彩超、CT或MRI等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8.
隐睾患儿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隐睾患儿抗精子抗体 (AsAb)的阳性率 ,探讨AsAb与睾丸位置、年龄、手术等因素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11月 ,我科收治隐睾患儿 6 8例 ,年龄自 9个月~ 12岁 ,6 0例行睾丸固定术 ,8例行精索遗迹切除术。正常对照组共 2 0例。采用EALISA间接法测定外周血抗精子抗体IgG和IgM。结果  6 8例隐睾患儿中AsAb阳性者 2 2例 ,正常对照组中仅 3例阳性。 5岁以下患儿 ,4 1例中 12例AsAb阳性 ,2 7例 5岁及以上患儿中 ,10例AsAb阳性。隐睾患儿As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随年龄增大 ,AsAb检出率增大 (P <0 .0 5 )。 4例二次手术者 ,2例AsAb阳性。 38例睾丸位于外环口者中 ,12例AsAb阳性 ,而 2 2例睾丸位于外环口以上者中 ,8例AsAb阳性。 7例曾行HCG治疗者中仅 1例AsAb阳性。结论 隐睾患儿的AsAb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儿 ,随年龄增长AsAb检出率增高 ;AsAb产生与手术和温度升高等造成的血睾屏障破环、附睾发育畸形造成的输精管梗阻及患儿免疫调节失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探讨单侧隐睾症患者年龄及睾丸所在部位与睾丸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睾丸位置,测量睾丸各径线,计算睾丸体积。按年龄和睾丸所在位置分组。采用方差分析睾丸体积、年龄及睾丸所在位置的关系。结果608例年龄6个月至13岁经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的单侧隐睾患儿中,左侧306例,右侧302例。51例隐睾位于腹腔内,557例位于腹腔外。单侧隐睾患儿未下降睾丸位于腹腔内组与位于腹腔外组患侧睾丸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658);6个月至13岁各年龄组患儿患侧睾丸体积均明显较对侧睾丸体积小(P〈0.001);单侧隐睾患儿双侧睾丸体积在1-11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睾症对小于1岁的婴儿睾丸体积发育已造成影响,宜在1岁以前尽早手术。1-11岁双侧睾丸体积均未见明显变化,睾丸发育处于相对静止期。  相似文献   

10.
睾丸扭转2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睾丸扭转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3 d~12岁,病程3 h~5 d。入院后立即急诊行睾丸探查术。其中7例睾丸血运不恢复予切除,余行睾丸固定术。结果7例6 h内手术或扭转小于360度复位后血运恢复好,16例超过6 h且扭转超过360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运障碍,其中720度以上者7例均呈坏死改变。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早手术是提高儿童睾丸扭转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