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绪表达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调节效应。方法便利抽样抽取162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一般社会人口学量表、社会影响量表、情绪表达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调查其病耻感、情绪表达、生活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状况。结果患者病耻感与情绪表达、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情绪表达与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情绪表达可调节病耻感和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的关系,低情绪表达组的病耻感对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但在高情绪表达组,病耻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情绪表达水平可缓解病耻感对其生活质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意象画团体辅助干预在女性复发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女性复发抑郁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联合意象画团体辅助干预,两组均完成8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沉思反应量表、情绪调节、认知融合、自评抑郁量表评分、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后抑郁相关[(23.22±3.15)分]、强迫性冥想[(10.21±1.51)分]、反思[(8.29±1.11)分]及表达抑制评分[(12.15±1.69)分]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相关(28.63±4.16)分、强迫性冥想(12.14±1.85)分、反思(10.52±1.56)分及表达抑制评分(18.56±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1、7.542、6.326、5.889,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CFQ[(31.25±4.12)分]和HAMD评分[(13.42±2.49)分]均低于对照组[CFQ(40.29±4.51)分、HAMD评分(19.68±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9、7.326,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干预效果满意度、遵医嘱干预、定期复查及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象画团体辅助干预用于女性复发抑郁症患者中,能降低沉思反应、情绪调节及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融合水平,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及出院后2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用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价。SDS、SAS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比较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前干预组SDS、SAS评分[(57.28±6.69)、(51.25±6.58)分]与对照组[(56.94±5.73)、(52.17±5.7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组[(33.09±5.92)、(20.07±5.19)分]与对照组[(43.18±6.27)、(32.63±6.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干预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20.37±2.09)、(7.22±2.43)、(6.31±1.27)、(33.05±3.14)分]与对照组[(20.91±2.40)、(7.19±2.05)、(6.33±1.35)、(32.67±2.9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干预组[(25.01±2.10)、(9.20±1.93)、(9.33±1.57)、(43.10±4.45)分]与对照组[(21.08±2.25)、(7.64±2.17)、(6.45±1.60)、(34.08±3.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展团体心理干预对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性情绪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大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失能老人照顾者共计120人,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目前社区的常规电话随访、网络随访、上门随访等形式干预,干预组由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社区医生及经过适当专业心理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组成干预小组为照顾者进行团体心理干预、疾病宣教、康复指导等干预,对比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SAS评分[(35.24±6.39)分vs(44.39±5.21)分]和SDS评分[(36.33±3.58)分vs(41.42±5.73)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失能老人照顾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照顾者的负面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门诊与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评估,分析不同治疗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各70例进行人口学特征、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PANSS量表、副反应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CGI-SI)和病耻感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估,比较门诊与住院患者缓解期病耻感特点。结果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被歧视、自我感觉的病耻感及对疾病的掩饰性,但经过住院治疗的患者对病耻感的掩饰性因子(2.01±0.88)分和积极效应因子(1.68±0.78)分低于门诊治疗的患者(2.43±0.98)和(2.44±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治疗对减轻耻感、提高生活质量相当重要。严格遵守和执行精神卫生法,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杜晓培  王婷婷 《中国校医》2020,34(10):761-763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搭桥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5.62±5.51)分、SAS评分(36.51±5.78)分均低于对照组[(42.13±4.76)分、(44.33±4.43)分],(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29.84±4.72)分高于对照组(24.64±4.58)分,(t=5.124,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助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引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不孕症患者病耻感、健康知识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本院就诊的96例不孕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入两组中。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8例作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IKAP引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的48例作为干预组。于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分别采用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S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病耻感、生活质量评价,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健康知识进行调查,并了解6个月内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IS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干预组(78.27±6.30分)低于对照组(96.51±7.04分),对各项措施的依从性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生理功能(82.91±7.60分)、心理功能(78.25±5.43分)、社会功能(77.14±5.53分)、总体健康(79.02±8.29分)均高于对照组(73.07±6.42分、66.20±6.39分、68.13±6.26分、68.03±7.36分)(P均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实施IKAP引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患者病耻感,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莹  秦冬菊  张慧芳 《中国校医》2020,34(7):517-51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的患者负面情绪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将2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HAMD、NIHSS评分[(8.26±1.81)分、(8.55±1.81)分、(9.16±1.81)分]比对照组[(12.81±2.94)分、(12.24±2.74)分、(16.80±2.44)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41、7.538、16.870,P=0.000、0.000、0.000);观察组患者FIM评分[(88.65±9.81)分]比对照组[(72.14±8.74)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30,P=0.000)。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可增强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首诊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化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精神分裂症内化病耻感、社会适应功能量表、自尊量表、共情能力量表,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对四川省4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首次确诊的27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首诊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评分为75.47±6.32,处于中等水平。自尊评分为21.57±4.125,社会功能评分为42.23±9.161,共情能力评分为38.12±5.206,与内化病耻感呈负相关(r=-0.666、-0.643、-0.456,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尊、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社会功能、共情能力、住院天数可解释首诊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化病耻感总变异的77.7%,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首诊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化病耻感严峻,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由病耻感带来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6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的38例标记为观察组。护理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对生活综合质量进行评价,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除物质生活状态差异不明显外,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61.52±8.17)、(59.34±9.01)、(67.23±8.21)分]均高于对照组[(50.29±9.01)、(50.13±8.15)、(54.58±5.96)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11.21±1.69)、(10.72±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37±3.17)、(18.13±1.62)分](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应激心理及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恶性肿瘤相关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级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csale,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14.58±2.76)、(18.54±6.15)分与(11.27±2.28)、(15.26±5.76)分]均较治疗前[(19.79±6.38)、(24.76±6.22)分与(19.68±6.23)、(24.45±6.08)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keening scale,SDSS)各因子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S各因子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应激心理状态,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病耻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本院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文修订版自我怜悯量表及中文修订版Link量表评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病耻感的现状。通过回顾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抑郁程度、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领悟社会支持及压力反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中文修订版自我怜悯量表的自我评定中,SCS-C总分为86.72±16.34;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中文修订版Link量表的自我评定中,病耻感总分为110.28±19.03。抑郁(r=-0.522,P0.001)、状态焦虑(r=-0.493,P0.001)、特质焦虑(r=-0.629,P 0.001)、领悟社会支持(r=-0.721,P0.001)及压力反应(r=-0.421,P0.001)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怜悯成显著的负相关;抑郁(OR=2.369,P0.001)、状态焦虑(OR=3.426,P0.001)、特质焦虑(OR=3.126,P0.001)、领悟社会支持(OR=3.785,P0.001)及压力反应(OR=1.935,P0.001)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较高且自我怜悯感较低。其中患者的抑郁程度、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领悟社会支持及压力反应都显著地作用这两个方面。因此社会和家庭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怜悯感并降低病耻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自伤、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存在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DBT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71例。DBT干预组患者进行基于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通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价患者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变化;通过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变化;通过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SAS、SDS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干预后DBT干预组患者平均无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9.83±2.25)分vs.(12.00±2.00)分,t=6.073,P<0.001]、有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8.07±1.81)分vs.(10.65±2.06)分,t=7.916,P<0.001)]、SAS[(42.08±4.23)分vs.(47.01±3.31)分,t=7.728,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健康教育系统对子宫肌瘤年轻患者心理韧性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肌瘤年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网络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健康教育系统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心理韧性、疾病不确定感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了解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韧性中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接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中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接纳评分[(27.04±2.16)分、(29.82±2.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68±3.04)分、(25.75±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8、6.105,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33.46±3.57)分、(13.85±1.70)分、(12.97±1.92)分及(10.36±1.67)分]均低于对照组[(38.68±4.03)分、(16.91±1.86)分、(14.56±2.71)分及(12.48±1.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9、8.802、3.474及5.987,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14.95±2.43)h、(1.64±0.46)d及(3.83±0.57)d]均短于对照组[(16.86±2.797)h、(1.85±0.52)d及(4.29±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0、2.193及3.858,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9836.95±774.13)元]低于对照组[(10610.36±821.8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5,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健康教育系统可以提高子宫肌瘤年轻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心理韧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促进其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样性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样性的护理方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情绪管理、症状管理、病情认知、生活行为方式评分[(21.01±2.01)、(22.03±1.92)、(22.01±1.21)、(20.11±1.81)分]高于对照组[(17.88±1.04)、(15.68±1.22)、(19.12±1.95)、(16.58±2.0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95.12±13.21)、(87.32±15.20)、(86.32±14.70)、(84.32±13.47)分]高于对照组[(72.32±8.02)、(58.12±16.25)、(55.23±15.25)、(51.52±16.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方法 2013年1—3月随机抽取住院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6岁以上亲密家属35人为对照组,同时随机抽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35人为实验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对患者家属测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CL-90因子得分实验组抑郁和焦虑得分[(1.73±0.41)、(1.50±0.41)分]与对照组[(1.89±0.45)、(1.68±0.3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2、3.265,均P<0.05)。实验组SAS、SDS评分[(35.00±12.38)、(34.00±11.69)分]与对照组[(53.89±9.65)、(47.76±10.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6、15.67,均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比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更差,在临床上应采取措施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干预组为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6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随访评定。结果干预组随访时PANSS阴性量表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DSS的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5项因子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其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6人)与观察组(67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手机使用时间、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抑制冲突效应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37.11±5.0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5±6.33)分;观察组手机使用时间(2.72±0.71)h,低于对照组的(3.37±0.55)h;观察组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88.79±5.66)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76.63±3.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4±4.79)分、(71.75±4.55)分;观察组抑制冲突效应量(40.35±10.22)ms,低于对照组的(45.14±5.6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7、-0.453,P<0.01),与冲突抑制效应量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手机依赖直接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可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及心理韧性,改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患者生活质量,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首次在本院就诊,并根据流行病史、病毒学及肝脏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并规律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12周的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价HCV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及不良生活习惯可影响HCV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7.91±1.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6.99±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社会关系领域[(15.45±1.14)分]和心理领域[(15.10±0.79)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4.58±1.43)、(14.69±0.967)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HCV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及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of breast cancer,QLSBC)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两组HAMA、HAMD评分[干预组(27.16±3.38)、(20.13±2.09)分,对照组(37.06±5.16)、(35.06±3.38)分]均较术前降低[干预组(50.27±8.03)、(53.06±7.95)分,对照组(51.09±7.91)、(52.66±8.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组为著(均P0.05)。干预组心理因子、躯体因子评分及总分[(118.70±30.56)、(60.13±8.47)、(233.51±44.09)分]均高于对照组[(92.03±22.47)、(46.18±7.75)、(187.64±40.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社会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围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