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内某1000MW燃煤发电机组失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进行CeO2改性再生。对再生前后样品进行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比表征分析。在自制固定床反应系统上对CeO2改性再生催化剂(CeReCat)进行Hg0氧化性能测试,同时研究了SO2、H2O、NO和NH3对Hg0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改性再生方法可有效清洗失活SCR催化剂表面杂质,恢复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和孔隙结构,可使Ce、V两种活性元素得到有效负载。CeO2改性后的样品Hg0氧化性能显著提升,3.0 CeReCat具有最佳Hg0的氧化效率。此外,烟气中加入600μL/L SO2后,3.0 CeReCat仍具有高达74.4%的Hg0氧化效率,抗SO2性能较好。烟气中的NO可轻微促进Hg0的氧化。由于竞争吸附作用,烟气中的H2O和NH3会抑制Hg0的氧化。CeO2改性再生催化剂置于SCR系统下层时,由于烟气NH3浓度较低而具有较高Hg0氧化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浸渍法制备15% MnOx/5% WO3/TiO2低温脱硝催化剂,利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in situ FT-IR)设计包括多种吸附反应以及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微观暂态试验与微观稳态试验,研究其NH3-SCR脱硝反应机理,并推测反应路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NH3-SCR反应主要以Eley-Rideal机理方式进行,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看到Langmuir-Hinshclwood反应路径。催化剂表面Lewis酸位的NH3吸附是还原剂的主要来源,Brønsted酸位吸附的NH4+随温度上升参与反应的比例略有提高。NH3的吸附活化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吸附态NH3更易与NO2发生反应,NO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明显弱于NO2。NO会在催化剂表面氧化活性中心形成大量双齿配位型硝酸盐,阻碍NH3的吸附和活化,O2存在条件下促进NH3-SCR反应进行,阻止N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双齿硝酸盐。NO与NH3在催化剂表面存在吸附竞争,NO的吸附作用强于NH3,温度达到100℃后吸附的NH3方可大量活化并与NOx发生进一步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钒负载量的钒钼钛基催化剂,评价了催化剂的脱硝、SO2氧化和脱氯苯的性能,并采用BET、XRD、NH3-TPD、NO-TPD和SO2-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组分在TiO2载体表面分散均匀,未发现明显的XRD衍射峰;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脱硝和硫氧化性能逐渐增大,脱氯苯的性能先增大后减小,脱硝活化能较小而脱氯苯的活化能较大,钒负载量为3wt%时催化剂的脱硝脱氯苯性能较佳。催化剂表征显示,随着钒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略有下降,表面的酸性略有上升;低温对NH3的吸附有所增加,而对NO和SO2的吸附有所下降。低钒负载量时,催化剂表面脱硝可能以L-H机理为主;高钒负载量时,以E-R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4.
王玉亭  任凯  沈伯雄  张笑  杨建成 《化工进展》2020,39(8):3102-3109
燃煤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逐渐引起重视。锰铈(MnCe)基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低温高效、低成本的可应用于燃煤烟气污染物脱除的催化剂。本文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Ce基催化剂,通过物理化学表征和烟气模拟台架实验,研究了MnCe基催化剂配比、反应工况、烟气复杂组分(H2O、SO2、NH3、NO)以及典型污染物脱除过程(Hg0和NO催化转化)对催化脱除烟气中邻二甲苯行为的影响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Mn和Ce摩尔比为6∶4时催化剂脱除邻二甲苯效率良好。反应空速和MnCe负载量在低温下对催化脱除效率影响显著。烟气中H2O、SO2、NH3、NO等组分对催化产生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与作用机理具有显著差异。MnCe基催化剂对烟气SCR脱硝与Hg0催化氧化皆具有较高效率,且受烟气中邻二甲苯影响较小;但受SCR气氛与Hg0抑制,邻二甲苯催化脱除反应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载体(γ-Al2O3、HZSM-5、TiO2、SiO2和MgO)负载Fe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及CO同时还原NO和SO2反应。结果表明,Fe/γ-Al2O3催化剂对CO与NO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很快失活;在CO和NO反应中加入SO2,可以明显改善Fe/γ-Al2O3催化剂对CO还原NO反应的活性稳定性;O2和H2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大,CO2对催化剂的影响较小。XRD结果表明,FeS2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在CO与NO反应后,FeS2转变为催化惰性的Fe7S8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在CO与NO及SO2反应体系中引入O2后,Fe/γ-Al2O3催化剂上的活性组分FeS2被氧化为Fe2O3,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脱硝催化剂生产线上制备不同MoO3含量的V-Mo/Ti脱硝催化剂,通过XRF、XRD、N2吸附-脱附、Raman、H2-TPR、NH3-TPD、SO2-TPD、TG和耐磨强度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分析。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并研究MoO3含量对催化剂SO2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催化剂中MoO3含量,对催化剂的晶型、孔结构影响较小,对催化剂单板的机械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相比V-Mo(3)/Ti催化剂,V-Mo(5)/Ti催化剂的酸性变化不大,还原性能提升,具有更好的脱硝活性。当MoO3含量达到质量分数6.98%时,催化剂的总酸量明显降低,导致脱硝活性下降。提高催化剂中MoO3含量造成脱硝反应过程中副产物N2O生成量的增加,但较高的MoO3含量可以有效减少催化剂对SO2的吸附,减...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宽温脱硝催化剂,采用机械研磨方法获得了TiO2和ZSM-5混合载体,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nOx/TiO2-ZSM-5脱硝催化剂。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2等温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等表征,并考察了其催化脱硝活性。结果表明:MnOx/TiO2-ZSM-5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表面活泼锰物种、较多的酸位点,其对低温NH3和NO吸附量及高温NH3吸附量均有所增加,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脱硝催化活性,在200~350℃时NO转化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单空缺石墨烯负载的Pd单原子(Pd/SVG)催化剂上H2还原NO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探究了Pd/SVG上NO还原生成N2和NH3的路径。在Pd/SVG上NO容易加氢形成HNO,需要的活化能为67.0 kJ·mol-1,显示了极高的催化活性。N2生成的有利路径为NO活化生成HNO后,HNO继续加氢生成中间体NH2O和NH2OH,然后NH2OH解离生成NH2和OH,生成的NH2中间体结合NO形成NH2NO,然后NH2NO异构化形成的NHNOH再经解离生成N2与H2O,这个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为NH2NO分子内氢转移生成NHNOH,能垒为144.3 kJ·mol-1。对于NH3的生成,从NO的活化到中间体NH2的形成与N2的形成过程相同,最后NH2加氢即可形成NH3,这个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为NH2O加氢生成NH2OH,能垒为86.4 kJ·mol-1。比较生成N2和NH3的决速步能垒可见,Pd/SVG催化剂上NO经H2还原更容易形成NH3。本研究为石墨烯负载型Pd基催化剂上H2还原NO的实验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某垃圾焚烧电厂失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针对Ca、Mg失活因素进行失活特性研究,同时探讨垃圾焚烧失活催化剂的活性恢复方法与原理。对新催化剂、失活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样品进行脱硝性能对比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表征催化剂样品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分析失活和再生催化剂的化学形态变化;采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研究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变化和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受到Ca、Mg等失活因素的影响,失活催化剂脱硝性能大幅下降,300~350℃温度区间内的脱硝效率从新催化剂的95%以上下降到80%左右;利用“EDTA清洗+活性物质负载”方法再生后的催化剂脱硝能力明显恢复,RegCat样品在300~350℃温度区间的脱硝效率可恢复至新催化剂水平。Ca、Mg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性质稳定的硫酸盐,同时消耗大...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不同反应物组合在碳材料表面的行为特征,单组分NO可以形成吸附态的NO2、二聚体(NO)2、—NO2或吡啶类的化合物;O2存在时NO被吸附态的氧氧化成NO2;NO、O2和NH3同时存在时,反应发生在吸附态的NH3和吸附态的NO2之间。着重详述了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s,ACF)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NO的机理为:低温时以NH3为还原剂的SCR(NH3-SCR)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较高温度时NH3-SCR 遵循Eley-Rideal机理;分析指出了催化剂孔结构特征和表面化学官能团是ACF能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永利  徐东耀  晁春艳  高明 《化工进展》2016,35(4):1094-1100
MnOx以其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成为当前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的热点,负载型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较好地解决了非负载型低温N2选择性差、易中毒等难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负载型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从活性组分、载体、制备方法、机理和动力学以及抗H2O、SO2性能5个方面介绍了负载型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炭基等人工和天然载体负载MnOx在制备方法和脱硝活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以及动力学研究进展,分析了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的H2O和SO2中毒机理.指出提高负载型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的抗中毒性能和再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抗硫性能是评价脱硝过程中催化剂性能的关键指标,研究SO2对催化剂理化特性的影响对催化剂脱硝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焙烧处理白云鄂博稀土精矿得到稀土精矿催化剂,利用催化剂抗硫性能实验台,结合SEM、BET、XRD和FT-IR,分析了O2、NH3、NO气氛下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及不同SO2浓度对催化剂催化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SO2对稀土精矿催化剂脱硝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00℃时,NO转化率从28%提高至50%,350℃时,NO转化率从42%提高至75%; SEM、BET和XRD结果表明催化剂抗硫性能测试前后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基本保持不变,稀土精矿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硫性能;FT-IR结果证实SO2的吸附使稀土精矿催化剂表面B酸性位点增多,催化剂对NH3的吸附能力增强,因此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研究结果可为白云鄂博稀土精矿催化剂NH3-SCR脱硝应用过程中抗硫性能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作为一种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技术,在垃圾焚烧领域逐渐得到应用。SCR催化剂脱硝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到烟气温度、SO2、H2O、烟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过脱酸和除尘后,垃圾焚烧烟气呈现低温、低酸、低尘、低重金属含量、高含水率的特点,研究发现烟气温度、SO2、H2O对催化剂脱硝效率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影响,但SO2影响最大,同时催化剂本身的催化活性、抗硫性能也是影响脱硝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能耗低和布置方便的优点,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低,适合中小型工业锅炉的脱硝技术需求,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锰钛系催化剂以其较高的低温脱硝效率成为当前低温SCR催化剂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催化剂易受到SO2和H2O的影响,限制了它的工业应用。本文介绍了在含SO2和H2O的条件下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的中毒症状,总结了催化剂的SO2和H2O中毒机制,重点阐述了在抗硫方面掺杂过渡金属元素以及载体改性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掺杂Ce、Co、Fe和Ho等元素以及催化剂酸改性和复合载体对催化剂抗硫性的影响,同时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其他方法提高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能的状况,最后归纳了目前此类催化剂抗硫抗水措施的局限并指出今后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其抗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束航  张玉华  范红梅  张亚平  杨林军 《化工学报》2015,66(11):4460-4468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技术考察了SCR脱硝过程中催化剂表面NH4HSO4的生成与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ABS的生成可由催化剂V═O基团上Lewis酸上配位吸附活化态的NH3在O2环境中与SO2反应生成,也可由SO2与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的吸附态金属硫酸盐中间物VOSO4与气态NH3直接反应生成;NO能通过与NH4HSO4中的NH4+直接反应来降低NH4HSO4降解的温度窗口,促进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行为,NO的脱除与NH4HSO4的生成是相互抑制关系;NH4HSO4本身的负载量影响其分解与挥发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王金玉  朱怀志  安泽文  巩建  王翠苹 《化工学报》2019,70(12):4635-4644
为考察ZSM-5分子筛作载体和Ce掺杂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及抗水抗硫性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手段研究了载体类型、掺杂Ce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ZSM-5分子筛作载体较γ-Al2O3明显抑制H2O在其表面的吸附,在活性组分中添加Ce既抑制H2O在其表面的吸附,又减轻SO2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实验研究发现,Mn-Fe-Ce/ZSM-5催化剂性能更优,Ce的添加对提高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和抗水抗硫性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ZSM-5分子筛作为载体也对提高催化剂抗水性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SEM、XRD、BET、TG-DTG等表征手段和BaCl2鼓泡实验对Mn-Fe-Ce/ZSM-5催化剂抗硫性提高的原因分析发现,添加Ce使催化剂储氧释氧能力提高,将烟气中的SO2氧化为SO3并被烟气携带,避免了SO2与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反应,则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组分不被破坏,保证了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利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氮掺杂钒钛蜂窝式催化剂,考察了氮掺杂量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及其稳定性,并通过XRD、BET、SEM、XPS、H2-TPR、NH3-TPD和O2-TPD等分析方法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氮掺杂钒钛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显著提高,在140~200℃温度区间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良好,其中以氮钛摩尔比为0.2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脱硝效果,并在200℃连续72h的稳定性测试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脱硝稳定性。氮掺杂能够使钒钛催化剂颗粒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表面V4+和化学吸附氧Oα的比率增加,表面酸性位点数量增加,使催化剂表面NH3吸附能力增强,氧化还原能力提高,促进了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NH3的气相氧化是低温燃烧过程中NOx(NO和NO2)与N2O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入认识其反应规律,在管式流动反应器系统中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挥发分中的可燃气(CO、CH4或H2)和NO对NH3氧化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化学反应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氧化性气氛下微量的可燃气就能够显著促进NH3的氧化,并使NOx和N2O的生成量大幅度升高。当可燃气体浓度相同时,H2对NH3氧化的影响最大,CO的影响最小,CH4对NH3氧化的影响略大于CO。随着可燃气体浓度的升高,其对NH3氧化与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先逐渐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反应初始气体中存在NO时,也会加速NH3的氧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Keggin型杂多酸改性的V-Mo/Ti-W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分析(BET)、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各项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杂多酸改性后的HPAs-V-Mo/Ti-W催化剂相比于改性前的催化剂,平均孔径尺寸更大,可抑制硫酸氢铵沉积,以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与V-Mo/Ti-W样品相比,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强的NH3吸附能力、更好的还原性能和更多的化学吸附氧物种,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脱硝性能和N2选择性。杂多酸改性后的催化剂在200~380℃温度范围内、150000h-1高空速、高浓度SO2和H2O存在的模拟烟气中表现出高 NH3-SCR活性、优异的抗SO2性能,并保持几乎100%的N2选择性,可作为燃煤电厂深度调峰的宽温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Fe2O3对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性质及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华  杨晓博  张琛  吴凡  李忠  夏启斌 《化工学报》2016,67(4):1287-1293
催化剂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核心,研究Fe对钒钛系SCR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2/SO3转化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V质量比的Fe2O3-V2O5-WO3/TiO2催化剂,并进行表征,研究Fe对钒钛系SCR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2/SO3转化率的影响,并讨论Fe对于钒钛系SCR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表面Fe2O3含量增加,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及二氧化硫氧化率均是先上升后下降,当Fe/V质量比为3.0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和二氧化硫氧化率均达到最大值91.78%、1.01%。XPS及H2-TPR结果表明,随着Fe2O3含量增加,催化剂表面钒活性组分的相对含量及V4+/V5+比减小,催化剂表面吸附氧(Oα)浓度增加,催化剂的氧化能力增强。NO-TPD结果表明,随着Fe2O3含量增加,催化剂表面吸附NO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