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上石油开发、运输和存储活动日益增多,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与日俱增,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的形势愈加严峻。本文介绍了湄洲湾港的现状及对油轮溢油的应急处置经过,分析了该区域对类似事故应急处置的主要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辖区水域油轮溢油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鉴于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安装调试阶段工作的复杂性,借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ICS)思想建立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安装调试阶段联合作业模式下的应急指挥系统,分别从应急组织机构建立、应急响应管理界面以及为保证应急有效性需要做的前置性工作进行了介绍,为海洋油气田开发建设的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和海上石油运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海上原油泄漏时有发生,调研了国内外溢油应急处置辅助支持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溢油应急支持系统的进展和不足,阐明了建立溢油应急预案支持系统的紧迫性。针对溢油应急预案支持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溢油应急预案数据库管理、模块化制作生成、预案执行反馈及预案后评估的溢油应急预案支持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并探索溢油应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化工技术经济》2003,21(11):66-66
1成果简介随着海上石油的开发及海上石油运输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呈增长趋势,溢油严重污染海洋及滩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每年因各种原因溢入海洋的原油多达800万~1000万t。我国沿海和江河水面每年大型溢油事故就有20多起,小型溢油事故多达500余起。近年仅在我国因赤潮、溢油、病毒和海洋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元人民币。联合国和我国已将海上溢油治理列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除此之外,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含油工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据资料报道,每开采1t原油至少产生1t含油废水,每炼制1t成品油将产生1~3t含…  相似文献   

5.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溢油风险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更科学地防止和控制油气开发过程的溢油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内容,通过识别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事故类型、在筛选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的基础上合理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适宜的模型针对设定的情景开展模拟预测,根据风险事故类型制定针对性的风险事故防范措施,结合预测结果分析溢油应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给出环境风险是否可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从梁  栾湘东  张波 《广东化工》2012,39(3):238-240
中海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环境友好,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不仅是企业的经济责任还足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文章重点论述了在事故应急状态下,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在陆域采取的“置级防控措施”,码头采取的应急关断措施,海上溢油采取的“三级布控措施”,有效控制事故状态下事故水的流向,避免事故水外溢.污染环境:针对海上溢油的突发事件,通过三级布控,有效的资源配置,及时控制溢油所造成的海上污染。通过本文的论述,不但对即将建设的中海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的建设有积极作用,对其他濒海的石化企业避免事故水环境污染及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深水油气管道溢油应急技术并对智慧应急技术进行探索,本文分析已有的溢油应急计划编制、溢油应急培训、海上演习指导等方法 ;介绍溢油漂移软件的应用,预测油品漂移趋势;对溢油应急事故管理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探索。争取发生溢油之后,第一时间行动,有效合理的做到智慧溢油应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针对不同的溢油事故,选择有效的激油控制方法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海上溢油控制方法的介绍及对比优缺点,对如何选择溢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为海上溢油事故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陆上输油管道屡发较大以上溢油事故,对河流、陆地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部分管道溢油事故因为处置不当,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推动我国管道溢油应急走向智能化应急,对管道溢油风险及应急准备评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管道溢油风险及应急准备评估可以为管道高风险点的监测与防护等预防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并为溢油应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已有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等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本论文阐述了管道溢油风险评估和应急准备评估的方法及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0.
邢磊 《当代化工》2009,38(5):530-533
针对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介绍了溢油鉴别通常采取的策略,即微量组分鉴别、"指纹"鉴别和DNA标记,并作出对比。尽管有很多因素限制,但采取溢油"指纹"分析的策略仍是最实用的方法。此外,为治理溢油造成的污染,系统介绍了溢油污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溢油事件频频发生,各类因海洋溢油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冲顶、矛盾频频发生的今天,本文在对海上石油勘探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海洋造成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海上石油勘探溢油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以期为海上石油勘探溢油环境危害问题提供参考,切实防范和杜绝海上石油勘探一有问题,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鉴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和应用工作的复杂性,分析煤层气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物质,识别煤层气生产过程中事故风险。借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ICS)思想建立煤层气勘探、开发、输送作业模式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分别从应急组织机构建立、应急响应管理以及为保证应急有效性需要做的后期处置与应急保障工作进行了介绍,为中国海油煤层气开发建设的应急指挥智慧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是我国通航密度最高的水域质疑,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所在地。长江口发生溢油事故的潜在风险较大,研究区域内船舶溢油对溢油应急处置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该文运用MIKE21SA模型建立长江口杭州湾二维溢油数值模型,针对5·18溢油事故进行后评估,并借助6种不同工况的模型,研究了溢油扩散的影响因子,讨论了长江口区域溢油事故对青草沙水源地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有时发生水面溢油事故,严重威胁到海洋及海滨生态环境。在众多溢油处理方法中使用吸附材料收集溢油的方法因其快速、经济、有效而被广泛采用,成为溢油处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高开孔率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因吸油率高、吸油速度快而成为处理大量溢油事故的主要材料之一。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的某课题组研究人员以聚四氢呋喃三醇、聚氧化丙烯三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海油环保船舶的发展,加强了海上溢油应急的能力。环保船舶为海上油田提供测试井液和污油水回收等服务,真正实现海上清洁生产,提高海上油田群的溢油防治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环保船舶也逐渐实现了专业化和高速化的发展。环保船舶活动于港口和海上平台及海上交通要道,潜在的海事风险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环保船舶各种事故所引起的综合损失、环保船舶保险理赔的数额也随之增加,发生事故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都有直接、严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工业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规模,而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资源开采并不足以完全满足现代工业发展情况下,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海洋,但海油开采风险性很大,溢油是其中最为常见,也是治理最为困难的一个。因此,以溢油事故实例为切入,对海上石油开采溢油事件的各种解决办法和控制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围油栏是用于海洋或其它水域控制溢油扩散和转移,对水面的油污及漂浮物形成围栏所必备的设施。它适用于广阔的海域、半遮蔽的水域以及海湾、港口、油码头、石油钻采平台等溢油敏感区的固定布放和溢油事故的应急控制。多年来,我国的海上溢油防治大多采用塑料型围油栏,而织物芯橡胶型围油栏主要依靠进口,直到90年代初国产织物芯橡胶型围油栏问世,这种依靠进口的状况才开始改变。为解决塑料型围油栏物理机械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和织物芯橡胶型围油栏成本高、生产工艺烦琐以及抗撕裂等性能欠佳等问题,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与青岛华海环保工业…  相似文献   

18.
宋成文  刘瑀 《辽宁化工》2009,38(5):325-328
介绍了目前海上溢油污染现状以及近年来国际上最新的油指纹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溢油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溢油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PSR模型,结合区域海洋环境特点,构建浙江沿海某石化基地区域海上溢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基地建成前后溢油风险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溢油风险源指数(P)和溢油风险防控能力指数(R)在基地建成后明显增大,海洋生态状况指数(S)变化不明显;溢油风险评估综合指数(V)从2019年开始,有明显增大趋势,主要这个时期新建航道、输油管道及油品码头工程增大了区域溢油风险。  相似文献   

20.
海洋管线在海上油气田开发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海洋管线系统出现事故,可能造成整个系统大的结构损伤,造成环境污染,造成国家经济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全面的考虑海洋管道的所在的环境、腐蚀方式、损坏方式,采用模糊评估方法对不同阶段的管线全寿命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并建立数据库分析系统对管线的s使用现状、检测、维修进行智能化查询和管理,为海洋管线工程的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