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水再生处理臭氧氧化系统运行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掌握污水再生处理臭氧氧化系统的运行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降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污水再生处理臭氧氧化系统的运行费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其运行费用主要由臭氧发生系统运行费用和臭氧尾气破坏系统运行费用构成,其中前者比重高达95%~99%,后者约为1%~5%。影响污水再生处理臭氧氧化系统运行费用的主要因素是臭氧投加量、臭氧气体浓度等工艺参数。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臭氧利用率,减少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臭氧气体浓度,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臭氧氧化系统运行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系统掌握污水深度处理臭氧氧化系统的工程造价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降低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臭氧发生、臭氧投加、臭氧接触反应及臭氧尾气处理等污水深度处理臭氧氧化系统4个子系统的工程造价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臭氧发生单元的造价所占比重最大,高达60%~70%,其次是臭氧尾气破坏设备(16%~18%)和臭氧投加单元(12%~15%),臭氧接触反应设备的造价所占比重最小,约为3%~5%。影响臭氧氧化系统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除处理规模外,还有臭氧投加量、臭氧气体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其中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气体浓度的影响较大。在达到处理要求的情况下,提高臭氧利用率、降低臭氧投加量以及升高臭氧气体浓度,是有效降低臭氧氧化系统工程造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乔汪砚  王惠生  杨鹏  张克强 《环境工程》2012,30(1):35-38,46
研究了臭氧直接氧化对蔬菜废弃物好氧发酵液中8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影响。臭氧通量浓度设为1.67 mg/L,曝气时间分别选择30,60和120 min,考察了臭氧氧化对蔬菜废弃物发酵液中pH值、粪大肠菌群、COD、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总磷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pH值呈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曝气时间120min,粪大肠菌群被全部去除,COD的去除率为31.7%;臭氧氧化过程中发酵液的各种氮素形态相互转化呈动态变化过程;随着臭氧投加时间的延长,总磷含量会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4.
非甲烷有机物(NMOCs)是生活垃圾填埋场释放的重要恶臭物质及臭氧前体物,好氧快速稳定化可有效缩短垃圾稳定化周期.为了解该过程中NMOCs的组分浓度变化特征及潜在环境影响,在河北省某生活垃圾腾退填埋场采集曝气和非曝气阶段场地表面、堆体内部及覆膜破损处的10个气体样品,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其中NMOCs的组分和浓度.结果表明:①共检出57种NMOCs物质,曝气阶段NMOCs总浓度(10 555.88 μg/m3)比非曝气阶段(32 358.81 μg/m3)低67%,曝气有效降低了NMOCs的释放浓度.②所有样品的烯烃平均浓度在NMOCs总平均浓度中占比(42.6%)最高,其中丙烯(1 007.28 μg/m3)和正丁烯(822.77 μg/m3)的平均浓度最高.③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曝气阶段各类物质来源相似或受同一环境因素影响,非曝气阶段卤代烃与其他NMOCs来源有显著差异.④分别以等效丙烯浓度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计算,曝气阶段臭氧生成潜势较非曝气阶段分别降低了71%和73%,快速稳定化可有效控制臭氧前体物的释放浓度.烯烃是好氧快速稳定化中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物质,占臭氧生成总潜势的86%.但所采集10个样品中有9个样品的臭氧生成潜势可能诱发空气质量问题,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O3二级浓度限值(200 μg/m3)的1~525倍.研究显示,烯烃是好氧快速稳定化过程释放的主要非甲烷有机物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将纯氧曝气自热高温好氧消化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泥处理,并与传统的空气曝气系统进行对比,系统考察了纯氧曝气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研究发现:在合理的纯氧曝气量下可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纯氧曝气用于污泥自热高温好氧消化的氧气利用率高达82.7%,明显高于空气曝气的26.3%。该条件下的纯氧曝气量仅为空气曝气量的1/20,极大降低了由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热量损失,有利于系统的保温。然而纯氧曝气量太低,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氧要求,太高则会造成系统中DO浓度过高,在高温环境下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这些都会最终降低污泥的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生化尾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可生化性差,采用生物处理效果较差。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山东某工业园区COD浓度在100~150 mg/L的生化尾水出水,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使COD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要求。试验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活性焦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方法,考察臭氧预处理对废水水质及后续活性焦曝气生物滤池的强化作用,确定臭氧的最佳投加量,验证臭氧/活性焦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生化尾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0个完整周期的连续运行,臭氧预处理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滤池空床停留时间8 h,进水负荷为0.11 kg/(m3·d),臭氧/活性焦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内,NH3-N浓度低于5 mg/L,出水基本无色,浊度低于10 NTU,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催化分解法处理臭氧尾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和γ -Al2 O3 为载体制备出负载锰和铜氧化物的用于臭氧尾气处理的催化剂 ,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分解臭氧尾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负载锰和铜氧化物的催化剂的性能最好 ,1g催化剂在臭氧初始浓度为2 .5 g/m3 ,反应时间为 0 .0 36s条件下 ,其对臭氧的分解率可达 97.2 %。在相同臭氧初始浓度 ,反应时间为 0 .1s条件下 ,1g催化剂可以连续运转达 98h ,处理臭氧总量为 8.8g ,且湿度对其催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田间原位开顶式臭氧熏蒸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 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供三的方式以提高各平行样间的平行性;通过计算机负反馈控制和采用引流装置,以提高臭氧浓度控制和测定的准确性. 在国内率先尝试在跟随环境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浓度的臭氧作为熏蒸气体. 田间实测表明:该装置气室内臭氧浓度与设定浓度一致且分布均匀,平行样的平行性好,气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衰减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装置水平,可广泛用于田间原位大气污染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射流曝气与鼓风曝气的氧化效果及能耗,提出了臭氧协同空气射流曝气的一种新型湿法脱硫浆液强制氧化技术,并探究了其在氧化脱硫浆液方面的工业应用前景,讨论了O_3浓度与传输距离、进气量、浆液循环量、温度、pH和液面高度对脱硫浆液氧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协同空气射流曝气、空气射流曝气、鼓风曝气对脱硫浆液的氧化率(η)和能耗(E)的关系分别为:η_1=1.270η_2=3.175η_3(其中η_2=2.500η_3)、E_1=0.747E_2=0.249E_3(其中E_2=0.333E_3),其工业应用前景良好;通过提高O_3浓度、进气量、浆液循环量与液面高度、缩短O_3传输距离等方式均能进一步提高亚硫酸盐的氧化效果,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污水厂出水不达标的情况,本研究采用臭氧(O3)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采用两级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时,出水COD在31~46 mg/L,色度在13~29倍,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臭氧氧化使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 000的有机物含量减少10%,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增加14%.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使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