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喇嘛教从明朝末年开始在蒙古地区正式流传,是蒙古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来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其中不乏有大量需要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下面试就明朝末年“达赖喇嘛”传教和蒙古民族皈依喇嘛教的历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卉 《前沿》2008,(12):91-94
喇嘛教从十三世纪开始接触蒙古族上层阶级,到十六世纪阿拉坦汗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且无处不入地渗透到蒙古族精神文化的各个角落,喇嘛教的思想也统治了蒙古族的精神世界。虽然喇嘛教对蒙古族人民起了麻醉作用,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蒙古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多数人民群众宗教观念比较淡薄,宗教信徒在全国人口中历来居少数,这是因为中国各宗教多是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流传、发展,形成了和其他国家、民族不同的某些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督宗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一些人受“文明冲突论”影响,把二者的关系说成“文化冲突”或“宗教竞争”.本文从有利于文明对话、社会和谐的角度,从概念上或理论上分析了上述说法的混淆,从事实上或历史上澄清了上述说法的误解;指出了基督教的普世宗教性质和中华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以及二者的复杂辩证关系;提出基督宗教对古代诸学派,应持尊重、理性的态度,对传统诸宗教,应持友好、对话的态度,对当代诸潮流,应持慎思、明辨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文化、和睦人群.  相似文献   

5.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会永远存在,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但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6,(3)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追求利润为活动基本目的,并不在参加人之间分配利润的一种组织。禁止分红乃是非营利组织的根本特征。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并不一定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时,才承担法律责任。宗教法人的营利行动分为自养范围内的营业行为和自养范围外的营业行为。自养范围内的营业行为应与该宗教团体历史上的习惯方式相符合,该部分收入无须纳税。从宗教财产的公益产权特性出发,自养范围外的营业行为需要控制在合理限度范围内,防止造成不正当市场竞争。自养范围外的营业行为不属于免税范畴,应当纳税。  相似文献   

7.
天地·祖先·鬼神:少数民族服饰的宗教精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信仰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心理的任意表现,而是有其产 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种种实用功利目的。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世俗化 的宗教礼仪,是连结鬼神与人间的媒介。有了宗教,并不一定就产生民族服饰;但假如没有宗教, 民族服饰是断然不会这般绚丽多姿、神秘奇伟的。正因了宗教,民族服饰才感动着天地人神、江 山社稷,影响着族运变迁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荣 《中州统战》2002,(8):40-42,48
宗教是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的一种表达和实现方式。迄今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没有宗教。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无神论者,毛泽东对宗教问题相当重视,并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  相似文献   

9.
民族与宗教双向互动关系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与宗教本不是一家,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使民族与宗教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甚至交织在一起.民族借助宗教张扬其个性,宗教利用民族扩大其影响,二者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宗教主权的时代,现时代无疑已进入后宗教时代.世俗化的不断推进,使宗教时代得以终结,它还继续深化,成为后宗教时代的社会基础.后宗教时代的到来,在内在逻辑上可以归因于宗教的自我否定.其中,世俗化进程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此外还有宗教自身的一些其他原因.只有在后宗教时代,真正的宗教研究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公民宗教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分离国家.但由于历史原因,宗教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本文以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为研究背景,以国内外关于公民宗教成果为研究基础,界定了美国公民宗教的概念,并从功能学角度归纳其内涵.美国公民宗教是以仪式、象征、符号为途径争手段,将宗教信仰、宗教习俗转化为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信仰体系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涵盖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海外等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历史,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认为宗教问题具有"三性":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宗教问题不同于其他社会问题,具有特殊的长期复杂性。同时,国际、国内因素,民族、宗教因素,现实、历史因素,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局面。宗教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出现。因为,整个社会经济成分复杂、组织形式多样、就业方式多样,不同的利益关  相似文献   

13.
卢松见 《当代广西》2010,(12):54-55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穿越300多年厚重的历史,又热烈地绽放在人们眼前时,她告诉我们的是:壮民族的传统艺术没有没落,壮民族的经典文化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宗教将在哪些方面和意义上受到影响和发生改变?思考中国宗教的发展总体趋势,必须把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这两个要素当作先决条件。我们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上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历史方面看,我们继承的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主流的、重视和谐与包容精神的文化传统;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宗教发展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从这种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宗教未来的发展,可以得出这…  相似文献   

15.
台湾少数民族的宗教行为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分散性与原始性的 特色,其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功能,更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宗教 行为与活动,不仅是精神活动,也是民族物质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景明  刘中树 《求索》2010,(12):184-186
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产生于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近现代历史,主张维护民族文化自主性和独立性,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辜鸿铭构筑了基于儒教哲学的"良民宗教"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内抵制西方物质实利主义,建构心灵与理智谐和的国民性;对外呼吁道德、公理,以实现民族救亡及国际新秩序,对中国现代国族及民族文化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藏统一战线》2002,(4):14-14
9月29日上午,区党委统战部举行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座谈会,传达学习全区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巴桑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最近,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阿塔同志的文章《对西藏宗教问题的几点认识》从理论和实际、现实和历史的角度,对我区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对策和建议,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指导性。现摘其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马晓军 《前沿》2009,(1):81-84
宗教的长期性原因既有宗教产生根源的长期性,也有宗教历史的长期性。本文通过对宗教发展、演化的历史进行分析论证,证明了宗教不但过去的发展历史具有长期性,而且将来的发展也具有长期性。这种论证和结论对于我们纠正错误的宗教认识、制定正确的宗教政策、采取适当的宗教工作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